APP下载

传承弘扬巴文化 提升达州软实力

2017-04-14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巴国渠县巴人

胥 健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四川达州635000)

传承弘扬巴文化 提升达州软实力

胥 健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四川达州635000)

华夏民族文化多元、源远流长,其中的巴文化是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先后开展了巴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并与旅游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等工作有机结合,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素有“巴人故里”之称的达州属于四川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文化遗迹集中地,做好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刻不容缓。

巴文化;巴人;达州;巴人故里

达州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拥有厚重而独特的巴文化历史。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达州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旅资源,但目前仍存在对巴文化认识不足、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滞后、对巴文化遗址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因此,深化对巴文化的认识,传承弘扬巴文化,对提升达州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巴文化

(一)从巴蜀异同说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称巴蜀,但巴和蜀是有一定差异的。蜀是水的文化,它孕育于以都江堰灌区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巴是山的文化,它孕育于以大巴山为中心的山区。蜀文化尚文,历朝历代出诗人、文人;巴文化尚武,历朝历代出武将、将军。这种文化差异,甚至体现在川东人与川西人之间的性格、饮食习俗等方方面面。

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样都是以长江上游为依托,同时向大江南北作辐射发展,北与黄河文化、东与荆楚文化、南与滇黔文化和岭南文化交错衔接而相互影响、激荡、融合,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巴的来龙去脉

“巴”是一象形字,本义大蛇,巴人最早的图腾就是蛇。 “巴”也是古国名。[1]27巴文化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从时间范围上看,巴文化可大致分为:

1. 巴方时期(远古、夏、商)

属于原始氏族部落或方邦时期,还未形成真正概念上的国。《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从中可看出,巴地处西南,远祖是太暤,即伏羲大帝,后照是巴人的始祖。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巴族有两支。一是蛇巴,图腾为蛇,(巴国统一后亦图腾白虎)。因其作战时常持木制盾牌,故又称“板楯蛮”,也称賨人。板楯蛮有七姓:罗、朴、昝、鄂、庹、夕、龚,以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宕渠为聚集源地。二是虎巴。图腾为白虎,又称白虎蛮。白虎蛮有五姓:巴、樊、瞫、相、郑,以鄂西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为聚集源地,后沿长江向西开疆拓土,影响了整个巴域。

2. 巴国时期(周、春秋、战国晚期)

这一时期巴人有两个具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巴人助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前徒倒戈,血流漂杵”。[2]29二是巴国的覆灭。巴国与蜀国发生战争,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司巴错伐蜀,随之灭巴,设巴郡,使巴国成为秦国的一个郡。

3. 巴賨时期(秦、汉、三国、西晋晚年)

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名人有:秦汉时期,范目率賨人助刘邦平定三秦,封侯。賨人因善作战、有军功,给了特殊的政策,免赋税。渠县目前还留有賨城、賨币、賨纺织品等遗址和文物。賨人即板楯蛮,[3]85是巴人中作战最勇猛的一支。汉高祖还命人将賨人作战的军队乐舞改编成为巴渝舞,成为西汉宫庭宴舞,朝廷接待“四夷使者”,便常常表演巴渝舞。[2]106东汉时期,冯焕任豫州幽州刺史,抵御匈奴作战勇猛,军功卓著。其子冯绲,东汉名将,拜车骑将军。目前,渠县保留有专为纪念冯焕、冯绲父子而建的汉阙。三国时期,蜀国名将王平(賨人),故里渠县,曾参与守街亭之战,提出了正确的策略。西晋晚期,賨人首领李特、李雄父子,建成汉国,定都成都,保境安民。

4. 巴域时期(西晋后至今)

西晋后,巴人逐渐融入华夏文化共同体,史书关于巴人的专门记载极少,但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巴地可谓是风云际会,名将辈出,诗文荟萃。武:抗元名将王坚死守钓鱼城三十六年,曾击毙元军蒙哥大汗,影响了整个欧亚战争格局;明末女将秦良玉,保境安民,战功卓著,名载史册;清抗倭英雄王万邦(渠县人),驻守台湾长达七年,数败倭寇;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邻水人),绘就南海的地理图,在西沙群岛上刻石立碑,宣示中国主权;抗日战争中朱德、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叶荣臻、杨森等均为国共著名将领。文:明清思想家唐甄,被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百个思想家之一;破山和尚集禅师、诗人、书法家于一身,声名远播。这一时期还有许多著名诗人栖旅巴地,如李白、元稹、刘禹锡、李商隐、陆游等。尤其是刘禹锡采用巴地民歌竹枝词进行创作,形成新的诗体,影响很大。

从巴文化的空间范围来看,由于巴人常处于战争状态,没有固定的疆域和国都,根据其历史活动范围,巴的疆域大致包括四川东部(涪江为界,东为巴,西为蜀)、重庆全部、陕南、鄂西、湘西、黔北等区域。丰都、涪陵、巴县、合川、宕渠、阆中在不同时期曾为巴国(或方国)都城。

(三)巴文化的定义

狭义的文化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那么综上所述,巴文化就是从古至今始源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厚重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是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复合共生的地域文化。[3]90-107

二、巴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巴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具有内涵深刻的价值理念,可浓缩概括为四个字,即“忠、勇、信、义”。[1]57-60

所谓忠,就是于国家讲忠诚。古代巴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忠诚于自己的父母之邦,忠诚于自己的国家。特别是每逢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为维护国家统一,巴人都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勇当先锋。助武王伐纣和帮汉高祖平定三秦,还有川军出川抗战等,都充分展示其对国家的忠诚。

所谓勇,就是于征战讲勇武。巴人尚武,历代出名将。[3]180巴王廩君勇武盖世,死后化为白虎,白虎成为巴族图腾。因此诸多与征战有关的事物都以虎命名,诸如白虎堂、虎节虎符、虎纹柳叶剑、虎贲军等。

所谓信,就是于社会讲诚信。《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巴蔓子将军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巴民族诚信和巴国领土的完整,突出反映了巴人宁愿割头,也信守承诺的秉性。

所谓义,就是于朋友讲情义。巴人具有尚义崇德的古老理念,自古号称“义民”。如《巴志》就盛称“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巴人为人耿直,讲义气,重情义,为朋友可两肋插刀。

或许是由于巴文化的“忠、勇、信、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浸染,这方土地后来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三、达州在巴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素有“巴人故里”之称的达州自古属巴,已有近5000年的考古史、2300余年的建制史,属于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文化集中源地。达州拥有众多独特的巴文化遗址,其中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和蜀道中的荔枝古道已进入全国大遗址保护规划。四川进入全国大遗址保护规划共九处,而达州就占了两处半。这在川渝鄂陕黔原巴域地区绝无仅有,优势独特,地位独尊。

(一)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

该遗址位于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1999年首次发掘、清理墓葬6座、灰坑19个、房址1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100余件,包括巴人标志性兵器柳叶剑。2003年再次发掘,清理墓葬33座、灰坑31个,出土青铜器、陶器、骨器、铁器、玉石器等随葬品600余件。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考古人员又清理了36座墓葬和13座灰坑,出土各类文物500多件,其中包括224件铜器、195件陶器和近百件玉、石、骨器。首次发现了双棺合葬墓、三棺合葬墓,对其确定为侯王级别墓葬和进一步研究该区域巴文化的内涵特征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6月,罗家坝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被评为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

(二)城坝遗址

该遗址又名宕渠城(也叫车骑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之渠江东岸,总面积230万平方米,遗址北、西、南三面为渠江环绕,东接佛尔岩,成依山傍水之势。春秋战国之际,城坝遗址曾为賨人的国都,秦灭巴蜀后为巴郡宕渠县治所在地,辖今整个达州、巴中、广安三市及营山、城口、镇巴、梁平等县。文物部门在城坝遗址开展了多次文物调查、勘探,取得重要发现。一是先后征集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来自于战国时期墓葬的巴蜀铜兵器、生活器和乐器;二是发现了数百米长的夯土城墙,夯土中包含着大量汉代砖、瓦和陶片;三是发现了在遗址地下保存着布局相对集中、排列有序的西汉木椁墓群、东汉砖石墓群以及房屋遗迹、陶水井、排水管、窑址和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等遗存。对研究古代賨人及渠江流域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6年,城坝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汉阙

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目前,全国仅存29处汉阙,渠县就有6处7尊,占全国汉阙的四分之一,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因此渠县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汉阙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个部分组成,是完整的石质仿木结构建筑,充分显示了汉代高超的建筑、石雕、书法等艺术。最著名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賨人谷穴居部落遗址

賨人谷,位于渠县龙潭乡。賨人谷拥有全国唯一的賨人穴居部落遗址和賨人谷文化陈列馆。穴居部落,是賨人在先秦时期,因避战乱,在悬崖上因洞造屋,临崖修栈,形成建在洞穴里的穴居部落。整个崖居群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室与室之间有石梯、甬道及栈道相连。崖居建造有防御野兽和外族侵略的崖寨大门。洞穴内,在岩石上凿成的神龛、石灶、石床等一应俱全。它是川东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古人穴居部落遗址。

四、巴文化的保护利用

长期以来,蜀文化影响力不断攀升,如三星堆、金沙博物馆等名享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巴文化却犹藏深闺,世所鲜闻。既缺乏深入研究,更没有很好地保护利用。差距就是潜力,达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巴文化历史资源,传承弘扬巴文化,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是定位要科学。就目前达州的四大文化进行优势比较,论红色文化的厚重不如巴中、广安;论生态文化的优美不如不如巴中光雾山、诺水河;论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也不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唯有巴文化在达州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独特优势。市党代会、人代会已经响亮提出要将达州建设成为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目标,[4]这一目标定位是科学准确的。要将“达州—巴人故里”“罗家坝遗址——巴人祖源”“城坝遗址——賨国故都”“渠县——中国汉阙之乡”等作为城市名片精心打造,务求出彩。

二是保护要加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如渠县城坝遗址,在当地农家猪圈、地坝、围墙上随处可见汉砖作墙,当地人不以为珍。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珍贵文物加以保护,另一方面,要积极想办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

三是利用要加快。为弘扬巴文化,我市已建成达州博物馆、汉阙博物馆、賨人谷及賨人文化陈列馆、巴人文化广场,还应加快罗家坝、城坝两个国家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将罗家坝作为巴文化的三星堆、城坝作为巴文化的金沙来打造。同时,应将巴文化融入到巴山大峡谷、双鱼湖水库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中,使巴文化成为达州旅游开发的最为珍贵的特色资源,提升巴文化对外影响力,抢占全国巴文化建设高地。

四是研宣要深广。要整合各种研究力量,造就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成果推介,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和推介攻势。要借助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的智慧力量,加强巴文化的研究、讨论和交流,特别是位于达州的四川文理学院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展示巴文化,加大对考古发掘和达州“巴人祖源”、“賨国故都”等的宣传报道,扩大巴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要充分动员全市文艺界力量,以巴文化为题材,通过创作影视、戏剧、歌舞、小说、诗歌、美术等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巴文化,让巴文化深入人心。

五是保障要有力。要根据立法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适时对巴文化保护利用进行地方立法,将该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要完善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对巴文化遗址,尤其是重点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协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快速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要切实重视巴文化考古和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引进这方面的硕博人才,同时,把社会上和高校里对巴文化有研究特长的人员组织起来,给他们定课题、出经费,在规定的期限内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将“巴文化高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研究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享成果的良好格局。

[1] 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组委会.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主题报告汇编[R].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2016:57-60.

[2] 刘兴国.巴文化纵横:下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

[3] 袁文革,杨 华.巴人巴国巴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4] 包 惠.在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6-10-17].http://www.dazhou.gov.cn/articview_20161017100017137.html.

[责任编辑 范 藻]

Enrich Ba Culture and Improve Soft Power in Dazhou

XV Jian

(Standing Committee of Dazhou Municipal NPC,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The culture of Chinese People diversifies and has a long history, among which Culture Ba is a part of Ba and Shu Culture as well as a pert of Chinese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Sichuan, Chongqing and Hubei have done many jobs about 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n Culture Ba, with which is combined the tourism and soft power and which has achieved certain effects. Dazhou, “the Home of Ba People”, locates in the centre of Ba Culture and relics, so it is high time to inherit and enrich it.

Culture Ba; Ba people; Dazhou; “the Home of Ba People”

2017-03-17

胥 健(1958—),男,四川岳池人。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主要从事巴文化研究。

G127

A

1674-5248(2017)04-0022-04

猜你喜欢

巴国渠县巴人
英勇善战的巴人
英勇善战的巴人
你在渠县等我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南大梁高速公路通车 达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快女”营销渠县
试论土家民族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