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7-04-14孙洪洋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严 生,孙洪洋

(1.苏州科技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2.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严 生1,孙洪洋2

(1.苏州科技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2.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结合我国高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大学生

目前,全国经济处于一种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我国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在积聚上升。2016年,我国毕业生达到750余万人次,2017年预计将突破800万大关。然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那么多,毕业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趋势。

(二)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创新、创造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创业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大学生创业独特之处在于不需要国家转移支付,在一次分配中就有可能实现公平。因此,不断超越自我的创业,推动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成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自强不息的新动能。

二、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探索了20余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活动中的创业大赛,主要是学生的课外活动;第二阶段是从就业角度出发的创业教育,目的是增进学生就业;第三阶段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讲的高校创业教育。

国务院在2015年曾发文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需求,是推进高等教育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可以广泛推广和借鉴的创新创业模式,实现以创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引领计划。到2020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整化,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实际的创业案列要显著增加[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处于“创业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3-4]:一是认识不到位,解放思想不够。目前,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社会层面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形式,没有将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相结合;二是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够。高校的专业教师仍然认为高校教育的主体是专业教育,而创业教育只是课外的一小部分,不是他们本职的职业;三是落实不到位,模式构建不系统。

三、提升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指导和服务;完善国家和地方对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体系。创业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考验[5-6],高校如何更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三个结合”,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1.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

学校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围绕高校“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实际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等创业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创业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坚持生涯规划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高校应积极在生涯规划辅导、全程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建立起生涯规划辅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的就业工作新模式,即新生入学时就对他们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到了二年级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到了高年级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这种耦合式的全程就业工作新模式克服了以往职业生涯辅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各自为战的问题。

3.坚持校内外平台打造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

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优质资源。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利用地域优势在创业教育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可以给其他高校提供良好的经验。也有一些专业的创业教育机构,他们有着不同的资源和优势,高校应该积极主动的整合这些社会资源,把各类的创业资源引入学校[7-8]。学校还应与企业实现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使大学生将创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为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好的保障。学生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了解创新创业,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创业道路打下基础[9]。

(二)抓好“三个环节”,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1.加强引导

高校可以在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室、创新实验室等,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校和学院再配以对应经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与产业化相结合。同时,国家出台了很多创业性的比赛,“创青春”系列创业大赛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再加之沙盘推演、商业模拟大赛等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创业兴趣,真正将第二课堂的综合素养与第一课堂的素质教育有机的集合在了一起。

2.优化服务

高校应积极利用“学校、学院、社会”三级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指导服务和资金支持。合作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无偿提供企业注册服务、“一对一”创业辅导、提供财务代理等专业技术服务,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和科技项目给予优先支持、资助或投资。

3.加大宣传

学校在历届毕业校友中可以选择成功创业的优秀典型,不断收集整理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编印成册,把校友创业经验、教训作为创业教育的“活教材”,对在校学生进行朋辈榜样的宣传,用身边校友的青春创业故事来不断激励他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落实“四个到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1.组织机构到位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创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工作网络体系,保证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度建设到位

高校可以制定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也可以出台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实施办法和相关文件;还可以制定学校甚至是二级学院的考核管理办法,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更加科学、规范、长效。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校甚至可以专门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奖励机制,对在各类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创业团队给予奖励和政策扶持。

3.资金投入到位

高校在配备创业启动资金方面应当加大力度,配备相对应的建设经费完善对大学生创业园的组建,为在校学生提供政策性优惠,将专项经费运用到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来,做到专款专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对于在全国、省、市、区各类创业大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团队及个人,学校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并对获奖学生给予经费奖励。

4.教师配备到位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主要偏重实践环节[7]。所以,这就不仅需要我们有如同专业教育一样的理论教学师资,还需要有指导实践的创业型导师,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创业导师团队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考察学习,开展产学研活动,并聘请政府官员、企业家、校友等担任创业导师,形成专兼结合、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开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理论研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创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创业教育质量评估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做到评价的真实可靠。首先要从学生角度进行,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进行考评时应从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占数比、参加大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比赛以及获奖情况等创业意识和参与度进行;然后是从学校的创业管理部门角度出发,以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关于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来确认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和对相关政策文件的落实情况。同时可以从学校相关部门对创业类大赛的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来考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次是以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的教学体系来进行评价。从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创业创新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教师本身的管理能力等多方位的进行教育评价。从学生对课堂的满意程度和课堂的参与热度进行考核。最后是以创业项目本身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大学生在校参与的所有创业项目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从大学生对企业的运行情况来进行评价,考察创业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经济市场的把握能力。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好坏的因素有很多[10]。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适用性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种创业教育模式都不能单独存在,必须相互依托,相互交融才能更好的生存。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等创业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创业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探索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真正有效的创业教育方式,是助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最好方式,也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1]张鹏军.逆势而为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N].太行日报,2015-01-16(1).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6-09-18].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9740.htm.

[3]孙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3):12-14.

[4]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5]刘星喜,王聪.大学生创业实践:构建基于真实情境的创业教育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4(6):83-86.

[6]李远煦,黄兆信.从“融入”到“融合”: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融合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76-80.

[7]苏世彬,黄玉林,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55-62.

[8]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2):14-16.

[9]林聪.创业教育驱动下高校学生创业行为研究 以宁波为例[J].理论视野,2015(10):85-87.

[10]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Research 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YAN Sheng1, SUN Hong-yang2
(1.School of Chemical Biolog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Jiangsu, China; 2.School of Mechan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education of China and the world. 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ligh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G642

A

1007-5348(2017)05-0018-04

(责任编辑:陈 娜)

2016-12-27

严生(1987-),男,江苏盐城人,苏州科技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