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构建模式研究

2017-04-14李国昉陈立东陈秀宏张亮石磊郑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

李国昉 陈立东 陈秀宏 张亮 石磊 郑立新

摘 要 指出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意义,分析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依托的载体,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构建的组织形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构建模式的研究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70-03

Research on Establishment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LI Guofang, CHEN Lidong, CHEN Xiuhong, ZHANG Liang, SHI Lei, ZHENG Lixin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presented, and the carrier to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of colle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as analyzed. The type of organ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was studied, and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system reform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higher school.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novation team

1 前言

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多层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全方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本科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构建意义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团队合作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于科学研究领域,实力雄厚的团队相互合作,才能站立在学科前沿,取得研究突破。李克强总理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寄予厚望,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也处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将处在创业的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时机、最好的时代的大学生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给有志青年创造创新、创业机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人梦、中国梦。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创新团队建设中需要培养的优秀品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有明确的团队目标,成员间相互包容、尊重,团队产生聚合力,发挥出强大的团队力量,促使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有利于他们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养成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家互助互补,学术环境宽松,提高创新效率。团队活动中,题目涉及宽泛的专业领域,队员为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被激励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拓宽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探索性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素养,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助于延伸课堂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有明确研究方向,有统一课题指引,引导团队将课堂知识深入理解并进行转化。创新活动中一般要求制作出实物或写出论文或报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形中得以提高。报告或论文的写作中,调研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高了语言表达与社会沟通能力。因此,创新团队的活动将课堂知识、动手能力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1]。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依托载体

高校开展创新活动所依托的载体主要有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设立课外科研班、开展创新训练研究计划、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机构等。

学科竞赛 创新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以外的创新性活动,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是检验和评价创新活动效果、激励创新活动热情的主要形式。学科竞赛有多种类型,按照组织级别,可以是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系级别的各类竞赛;按照学科性质,有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竞赛、机器人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挑战杯企划竞赛、英语竞赛等;按照成果形式,可以是进行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或技能等级证书的竞赛。

课外科研班 以学校为主导,由大学社团主要负责,组建不同专项的课外科研班,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常见的大学课外科研班有3D联盟讲座、机器人学习班、无人机兴趣班等,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或具有专业特长学生,定期对科研班里的成员讲课或讲座,引导科研班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机械創新竞赛、三维设计竞赛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3D联盟和机械创新班中,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后结合专业特点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方案调研、论证并进行创作,将三维机械图或机械样机进行答辩,优秀作品参加省级竞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系统锻炼,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创新训练研究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而实施的,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这三项内容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层层深入。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当的创新活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自1998年起在全校本科专业中设立科研创新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计划,逐步成为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之一。自2014年起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基金,资助学生组成科研团队进行创新活动。同时,实行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结合训练项目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创新训练。

创新管理机构和科研基金 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活动,设立管理机构,有助于创新有序持续进行。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团队组织申请、创新基金管理、竞赛申报、参赛等。创新团队的成果以学分的形式给予认可,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自2006年起建立创新学分认定标准,将学生的创新学分写入培养方案,用于抵顶选修课学分;自2015年起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设立创新活动周,根据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周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学分;2014年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对本科生创新项目资助并规范管理,基金的资助对象严格选拔,申报程序公开、公正。北京大学设立“秦惠君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泰兆大学生科学研究奖助金”和“校长基金”,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4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组织形式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以培养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并对成员结构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4种组织形式:学生自发组成的科技创新小组、以参加科技竞赛为目标而组建的合作团队、师生科研项目团队和校企合作团队。不同的团队组织形式,对创新能力的锻炼各有侧重[2]。

依托大学生社团,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组建专题团队 以大学中的学生社团为依托,组建基于共同兴趣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题团队。高校中学生社团数量众多,天文学会、互联网协会、摄影学会、光学学会、光电信息协会等的学术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的社团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成员基于相同的兴趣、平等自由的氛围而聚在社团中,学习相关知识,交流学习心得,组织专家讲座。在学术领域内具有较高造诣的社团成员,组建该领域内的专题创新团队,开展更深一步的专业性研究,了解并推广前沿科学知识,激发这些特定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

以科研训练计划为支撑,以专业竞赛为引领,组建竞赛团队 旨在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研技能训练在多所高校已经全面开展。经过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科学研究过程,提升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已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经过科研技能训练后,可以组建竞赛团队,参与专业竞赛。以挑战杯、三维设计竞赛、机械创新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专业竞赛为引领,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团队,通过竞赛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科技竞赛,调动广大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的热情[3]。

师生科研项目团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师生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参与其中;二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科研项目中,教师选择性地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其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文献、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基本能力,辅助自己完成科研项目,同时完成毕业设计。第二种师生团队中,教师辅导学生自拟题目,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达到育才和科研的双丰收。

校企合作团队,提升创业实践水平 经过多年建设,“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在高校中广泛推行,并得到社会认可,校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组建校企合作团队,在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合作双方实现共赢。校企合作项目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高校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学生参与其中,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二是企业生产中遇到的课题,困扰已久、自身无法解决,寻求高校师生合作。校企合作团队中,可充分发挥教师科学理论功底深厚、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学生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三方协作共同寻找解决对策。

校企合作过程促进了高校教师科学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体现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同时,教师将项目作为案例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大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点,促进服务社会意识的觉醒。企业将高校的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践中,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4]。

5 结论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意义、创新团队构建依托载体和创新团队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孝锋,石世平,文丽.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孵化与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106-108.

[2]陈倩龄.科技创新引领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实践与探索: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67-69.

[3]施小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基于机械类专业的实践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3):243-248.

[4]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創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