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之校长必须是学术领域的权威么?

2017-04-14代文纹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角色定位

代文纹

[摘要]关于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回顾已有的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坚持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学术权威,对于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本文首先梳理了以往文献对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的研究,然后分析作为学术权威的大学校长所面临的困境,得出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学术权威这一个指标,在遴选校长的过程中要坚持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的统一。

[关键词]大学校长 角色定位 学术权威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32-02

如果把大学比作一艘船,那么大学校长就是这艘船的掌舵人,船在惊涛骇浪中能够平稳前行,是因为有掌舵手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那么一所大学要想在时间的长河里盎然前行,大学校长就必须发挥其掌舵手的作用,那么具有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带着大学这座神圣的船只扬帆起航呢?

一、学者眼中的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

当代最著名的高等教育家克拉克·克尔说过“人们期望大学校长成为学生的朋友,教职员工的同事,校友的可靠伙伴,站在校友们一边的明智稳健的管理者,能干的公众演说家,同基金会和邻邦机构打交道的精明的谈判人,同州议会交往的政治家,工业、劳动及农业界的朋友,同捐款人进行交涉的富有辩才的外交家,教育的优胜者,各专门行业的支持者,新闻发言人,地道的学者,州和国家的仆人……”[1]。从克拉克·克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他眼中的校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全才,在他的述说中“教育的优胜者”“各专门行业的支持者”“地道的学者”这三个词是对于大学校长学术身份的认可,同时我又觉得这三个词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究竟在学术上达到怎样的成就才能匹配上这三个词,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同时,在克拉克·克尔的描述中,我们也很难分析出作为一个全才的校长,究竟哪一种素质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程诗敏在《大学校长角色定位研究综述》中将当今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学者+教育家+管理者;第二种,教育家+管理家;第三种,形象代表+智者+执行者+战略家;第四种:多重角色。[2]鉴于我研究的视角是于大学校长而言,学术权威是否是刚需,基于此,我把相关文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强调大学校长的学术权威的,第二类是并不苛求大学校长必须具有学术权威的。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说,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选择不同素养的校长,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王洪才和陈运超,王洪才在《大学校长的理想类型》中提出,“就办学层次而言, 研究型大学宜选择学者型或大师型校长进行管理,教学科研型的大学宜选择管理型的校长,而教学型大学则适宜选择协调型的校长,对于职业类型和私人大学而言,采取经营型风格的大学校长进行经营管理为宜”[3]。对于这种观点我把它归为第二类,因为学术权威也不是校长胜任的必要条件。

就第一大类而言,坚持主张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学者,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这是由大学的性质决定的,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圣地,学校的教师都是各个专门领域的专家,而作为校长必定要作为他们的楷模,因此校长无可厚非也应该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4];(2)这是由外界的职业期待造成的,大学校长作为学校的形象代表人,必须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分量,而在学校这个场所内,学问无疑是大家公认的标准,所以校长应该是学术权威也就毋庸置疑了。

就第二类而言,坚持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个懂教育的管理者、执行者、协调者……,他们的出发点大都是说现在大学的职能的拓展,除了传统的教学、科研,现在还有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大学已经走出了最初的象牙塔,由原来的社会边缘走向社會的中心,越来越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大学代言人的校长,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样化,处理的事物也是越来越繁杂,与此相适应的,需要的素质也越来越综合,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某几个领域的专家是不足以胜任这项工作的。

这是我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对于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分为两派,一种是强调大学校长必须是学术权威,另一种是强调大学校长的多元身份。

二、作为学术权威的大学校长的困境

(一)校长自身精力有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校长作为出类拔萃之人,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作为一个有限的生命体,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专职的校长,一个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一定是潜心研究的人,这就像鱼与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兼得。著名的浙大校长竺可桢的研究方向是地理学和气象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然而在做了十年的校长之后,却发出了这样的喟叹:“十年校长,已成落伍之气象学家矣”。竺可桢尚且如此,又有谁还能坦然地说,能在这两种身份中自由地游走。所以说,一个称职的校长应该是心无旁骛的、全身心投入的。在刘道玉的文章《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将大学校长分为学者化的职业校长、革命化的职业校长、双肩挑的学者型校长。[5]他这里所说的双肩挑学者型校长就是我说的具有学术权威的校长,刘道玉是这样评价这一类校长的:“缺乏艰难复杂的实际工作锻炼,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工作方法和群众工作经验缺乏;身兼数职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由于只是某个专业的专家,看问题难免受到专业局限性的影响;某些校长甚至可能会利用职权,营造自己的学术山头,在招收研究生、申请科研经费、研究成果评奖等方面,与其他教授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5]。由此可以,由于受自己精力的局限性,一个人不可能一方面既是卓越的校长,另一方面又在学术上持续开花结果。

(二)强调学术权威也会导致校长选拔标准的不公正

校长选拔的标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者,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在中国学术界,每一个专业的分量在整个学术界的地位是有等级层次之分的,总的来说,理工类比文史哲类的社会认可度要高得多,既然选择大学校长需要依靠学术权威这一个标准,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那些当选的校长更多的是拥有那些拥有专业认可度比较高的专业背景的人,而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变相的专业歧视呢?我想应该是的。在刘道玉说大学校长的遴选要坚持,“一是遴选的眼界要开阔;二要不拘一格,打破门第观念和论资排辈的思想框框;三是正确地解决好校长双肩挑的问题”[5]。在我看来,因为选拔校长看中学术权威,那么真正做到刘道玉所说的这几条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学科最初诞生的时候,人们就给予了它论资排辈,传统优势专业日新月异,新兴的专业无人问津,每个专业本身的根基就不一样,那么学习这些专业的人也有三六九等,因为社会认可度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小众专业的杰出人才不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至于校长之职,于这些小众专业中的精英而言,肯定是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的发展决定了校长素质的多元

最初的大学是一种行会性质的组织,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就是所谓的教学能手,作为教师代表的校长,更多的也是一个学术形象,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等功能,这就是克拉克·克尔所说的“多元巨型大学”。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与社会的交往也越来越密集,作为一个现代优秀的大学校长,在内应该是一个执行者,执行国家对于大学发展的规划和要求;应该是一个领导者,能够有独立的办学方针和准则,带领学校乘风破浪;应该是一个协调者,协调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师与教师的矛盾,让师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在外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能够在各种场合介绍自己的学校的理念发展目标,能够跟其他学校的校长交流切磋;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些素质中哪一种最重要?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依据学校的类型、学校的发展阶段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术权威这个素质在校长应该拥有的所有素质中将不再拥有统治地位。

三、走出学术权威的怪圈

大学校长的选拔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而且必须会有一个学术的标准,我觉得对这个标准我们应该持一种正确的态度,客观看待学术素质的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

(一)坚持学术权威的刚性需求原则

大学是传播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校长是维护这座象牙塔的忠实守护者,只有一个懂得学术价值的人才会真心为学术奋斗,所以大学校长必须是一个珍惜学术成果、捍卫学术尊严的人,但是多大程度的学术成就才能胜任校长之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在校长选拔过程中,学术权威只是一个门槛,这个门槛究竟设计成多高,需要我们商榷,正如武功最高的不一定能当将军,文采最好的不一定是宰相,对于学术权威的刚性需求,值得我们用正确的眼光正确地去看待。

(二)坚持学术权威的弹性需求原则

学术权威是对一个人学术素养的肯定,但是学术权威却不等同于管理能力,而且这两者之间从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要把学术权威这一个标准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应该依据学校的具体类型、学校的具体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校长,不应该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标准。对于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术型的校长可能更具说服力,对于教学型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可能更需要实践人才;当学校处于发展的初期,可能更強调校长的筹资能力和个人号召力(是否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当学校处于成熟期,可能更强调校长的运营能力、创新能力,即能否在安逸中求突破,当学校处于衰退期,考验校长更多的应该是处变不惊的能力、乘风破浪的智慧。所以,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要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9.

[2]程诗敏.大学校长角色定位研究综述[J].校长治校,2008

(03).

[3]王洪才.大学校长的理想类型[J].江苏高教,2005(03).

[4]胡秀英.浅谈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

2007(01).

[5]刘道玉.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J].高教探索,2005

(02).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2017版美国大学校长研究》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不来的理由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大学校长职业化研究述评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