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调研报告

2017-04-13神彦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道德意识大学生

神彦飞

(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培训基地,山东 济南250100)

当前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调研报告

神彦飞

(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培训基地,山东 济南250100)

当前,人们的道德意识危机显化,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意识问题亦不容乐观。需要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进行调研,了解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以及真实面对社会时的道德意识现状。针对其现状,及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良性发展,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道德意识;调查研究

Abstract:At present,people’s moral consciousness crisis manifests,among which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moral consciousness is not optimistic.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 on social morality,hones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order to keep abreast of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ir learning,daily life and their moral consciousness when they face the society.We need to make timely adjustment of relevant policies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moral awareness,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capacity,which coul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when students step into the societ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moral consciousness;investigation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人们的道德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意识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道德意识的变化趋势。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

当前,人们的道德意识危机显化,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意识问题亦不容乐观。如何及时调查研究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良性发展,已成为社会、高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调查样本的内容及方法

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现状。调查小组采用无记名方式,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走访学生宿舍、一对一访谈、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本课题选择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临沂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本调研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问卷2058份,问卷回收率为98.00%。其中,有效问卷1997份,有效率为97.03%。其中,从性别看,男性占42.29%,女性占57.71%;从独生子女情况看,独生子女占51.48%,非独生子女占48.52%;从地域分布看,城市的占51.44%,农村的占48.56%;从政治面貌情况看,中共党员占8.70%,非党员占91.30%;从年级分布看,一年级的占30.13%,二年级的占48.30%,三年级的占19.33%,四年级的占2.24%;从专业分布看,文学的占28.17%,理学的占30.66%,工学的占6.57%,教育学的占2.01%,医学的占6.08%,其他的占26.51%。

二、调查数据分析及结论

本调查问卷涉及道德意识基本内容的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公德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国民素质亟待提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国民的道德水平决定着社会能否集聚正能量、沿着积极方向演进,决定着国民能否获得幸福感、享受和谐社会福祉。而大学生群体是潜在的各行业人才储备和未来推动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状况关系重大,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大学教育的关键一环。大学生虽未步入社会,但社会对其产生的影响却时刻存在,他们对社会道德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调研,了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真实面对社会时的道德意识现状。

调查可见,在道德意识方面,大多数受访大学生对道德行为规范和基础社会公德能够认同,如对于回报父母,遭遇道德行为抉择时的反应等。大多数对于社会道德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和解析,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

(一)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较普遍,情况不容乐观。考试作弊是伴随着考试体制的建立而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类教育问题。因此,从学生思想源头入手的诚信教育和基于体制完善而考虑的考试模式改革等诸多方面还应进一步深化。调查显示,对于这一现象存在多少的认识,受访者中有16.14%认为非常少,36.40%认为比较少,33.96%认为一般,13.51%认为作弊现象比较严重。

(二)关于虚构经历或者伪造证书现象的态度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诚信缺失的行为,不可行,不该行;有逾四成的受访者反对态度不坚决;虽然仅有逾两成的受访者持赞同观点,但仍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调查显示,在这一问题的表态上,受访者中有53.53%表示非常不赞成,44.18%表示不太赞成,2.28%表示比较赞成或者非常赞成。

(三)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受访大学生逾三成对诚信的态度持一般评价意见,近一成认为较差或非常差。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诚信态度堪忧,诚信教育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在该问题的评判上,受访者中有11.26%的认为非常好,46.79%的认为比较好,32.54%的评价一般,9.42%的认为比较差或者非常差。

(四)对非职责范围内是否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的态度

对于“宿舍很脏了,不是自己值日,会去打扫吗”的态度,大部分受访大学生表现出的公德意识、集体意识欠佳。近六成受访者对该问题持保留态度,反映了大学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如非个人职责范围内的集体利益不一定会主动承担,公德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乐于奉献、主动担当、关爱他人的态度。调查显示,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33.60%的受访者回答肯定会,56.69%回答可能会、不确定,9.7%表示一般不会或者肯定不会。

(五)对在图书馆或宿舍(休息时段)接打手机的态度

逾三成受访大学生在该问题的立场上有失偏颇,使个人利益优先于集体利益,相应地其公德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均有待提高。该问题司空见惯,实则是对内在价值取向的折射,即当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出现矛盾时,是否会为了个人需求而牺牲他人需求,是否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无视集体利益。调查显示,19.65%的受访者回答不会,45.17%的回答一般不会,25.27%的回答视情况而定,9.9%的回答可能会、经常会。

(六)关于在公共场所发现偷盗行为的做法

逾八成受访大学生见义勇为意识不强。尽管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面对危险要量力而为,但当他人利益被侵害、个人又有多种方式或渠道施以帮助时,机智、勇敢地直接或间接的加以制止都是值得鼓励的,也都是优良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的表现。调查显示,17.22%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制止,71.67%的表示可能会、不确定,11.1%的表示一般不会或者肯定不会。

(七)对于回报父母的态度

逾四分之三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回报父母“非常应该”,即充分肯定了孝敬父母、履行子女义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对于感恩父母的意向较为乐观,但是不排除有因为家庭不幸等原因造成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回报父母持反对态度的情况出现,因此,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通过个别访谈等途径开展深入调研。调查显示,78.3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应该,19.61%的表示比较应该,仅有2.03%的表示不太应该或者不应该。

(八)对于文章学术规范问题的态度

受访大学生对于该问题的态度不容乐观,绝大部分受访者的论文或调查报告中都有引用他人观点的成分,但其中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注明文献来源。可见,大学生群体的学术态度存在严重问题:缺少正确的学术意识和良好的学术素养,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的科研精神。调查显示,35.94%的受访者表示都是自己观点,适当引注文献,54.13%的表示部分是自己观点,但不注明参考文献,另有9.93%的会直接照搬他人的文章。

三、大学生道德意识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科学理论的引导作用

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持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开展道德教育,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正面引导,并从四个方面拓展道德教育的作用平台。一是围绕理想信念,加强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堂建设,通过班会、主题团日、形势政策课等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明确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形成的来去机制,打好道德理论根基,教育和配置思想层面的道德意识。二是提高互动式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比重,针对“95后”一代思路开拓、主动意识强的特点,使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不断丰富课堂形式,变传统的显性、硬性为新形势下的隐性和柔性,是道德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并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育中穿插开展深度自学、自问自答、主题演讲、话题辩论等使青年大学生参与到道德教学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切实将科学理念内化为自身的内在认知和实际行动,使道德因素在大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四是重视吸收传统文化中道德因素,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引领大学生道德意识形成中的积极作用,汲取植根于中华传统人文的思想内核、道德追求和精神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责任意识,养成正确处理自我与国家、社会和他人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助于个人道德品质向良性发展。对于正处于道德意识形成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同时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会产生激励作用,引导大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引导其不断适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大学生道德成长展开,在四个方面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一是从物质文化角度,根据大学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合理规划建筑,做好楼宇宿舍的管理和校园植被的绿化,用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彰显特色的校园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消除不良道德行为产生的外在根源。二是从精神文化角度,使诚信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并扎根,针对本次调查中所出现的考试作弊、学术失范等现象,应通过课堂和实践两个层面强调诚信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形成对诚信的正确认知、判断和遵循,并充分认识到诚信缺失带来的诸多后续问题以及对于个人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将诚信内化为个人信念,并外化为日常行为和习惯。三是从行为文化角度,发挥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树立大学生中的道德模范标兵和品德先进个人,面向大学生广泛宣传他们身边遵守道德和发扬美德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引导使大学生群体明确自身应努力的方向和存在的差距,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校园氛围,将道德意识切实转化为道德行为。四是从组织文化角度,以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为渠道,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全覆盖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悦纳自我,关爱他人,处理好自我发展过程中与他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道德意识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三)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构建道德评价体系

制度与道德相生相辅,制度产生于人并约束人的行为,制于道德的同时又促使道德意识产生。青年大学生处于道德形成关键期,科学的制度规范建设对于大学生行为是一种约束和保护,更有利于道德意识在制度的保护下得以唤醒,从而使德育目标有了恰当的定位。结合本研究开展的调查,针对大学生在校实际,大学制度规范应从四个方面展开建设。一是学习领域,应明确学习是大学生第一主业,形成涉及课堂学习、课外研究、各类考试、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尤其要加大对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在学业中不道德现象的惩戒力度,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不道德行为在大学学习中的体现,加大自觉遵守考试纪律、遵守科研学术规范的自觉性。二是实践领域,第二课堂是大学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重要跳板,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形成面向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实践实习、学生骨干培养管理、课外活动规范、综合素质测评等制度体系,杜绝并打击本调查中出现的虚构实践经历、伪造资格证书以及相关的履历造假行为,鼓励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全面提升自己。三是生活领域,从健全大学生人格发展、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出发,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仪态风貌,自觉维护课堂、宿舍、餐厅、图书馆等校园公共区域的秩序,按照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发展自身个性,并能自觉吸取高校办学传统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要求,根据外界评价结果修正自身不符合外在规范的行为,从而提升人际交往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社会领域,社会适应能力决定了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制度规范也应从指导大学生行为规范符合社会要求的角度来进行设计,高校应适应社会主流道德舆论的要求,通过心理辅导、发展指导、政策宣讲及礼仪示范等方式解决青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塑造和人生导向问题,通过规范性要求促使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我品牌管理和自我生涯规划,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构建道德支持系统,家校充分联合

道德的养成需要榜样的示范和情感的支持,大学生的主要成长空间是大学和家庭,相应地,高校教师和家长是青年成长过程中与主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利益相关者,他们只有对道德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进而成为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合格引路者和教育方,身体力行地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并成为青年期道德迷茫时的支持力量。从教师角度来说,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行为准则,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不仅要将教师价值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成长状况,及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摒弃错误的思想行为,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的特长采取专业化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为学生树好榜样,以美育的方式将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通过日常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真善美的境界,在净化灵魂的同时思考为人处世、经纬世事的道理,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真正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中升华。从家长角度来说,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进入大学后学生与父母在空间上形成了隔断,但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父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家长要与大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到大学生这一阶段时充分给予孩子尊重和个人空间,采取恰当的交流方式来使青年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在体会到关爱的同时养成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方式;另一方面,家长要教育青年大学生主动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改变未成年教育中的纯粹给予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为他人着想的思维,帮助大学生树立感恩亲情,热爱家庭的观念,进而升华为关爱社会和尊重他人的道德意识。

(五)拓展道德实践维度,践行社会角色

道德意识的形成及内化是长期持续教育并需要反复实践的过程,道德感悟和情感体验只有与实践充分结合才会真正在个人道德意识养成中成型,并成为个人人格的固定组成部分。高校要立足现有实践资源,从课堂和网络各维度提供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体验社会角色,在实践中养成道德意识。从课堂教学维度来看,应创建角色体验活动环节,让大学生在道德知识的教育中承担一定角色,在特定的教学情境模拟中,以角色的位置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思考和行动中体验道德责任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观念,使大学生体验多视角、宽口径、广角度地调控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大学生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维方式,将所学道德理论与现实做法有机结合起来。从互联网络维度分析,目前网络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网络兼具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特征不仅影响着互联网中的大学生网民,对于高校大学生交往互动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加大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网站、博客等媒介以及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积极开展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帮助大学生在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寻找价值取向的正确归宿,并在网络舆情、网络行为和网络互动中完善自我认知,将在网络体验中形成的角色回归到现实社会中,以正确的道德观念调整自我行为。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如非个人职责范围内的集体利益不一定会主动承担,公德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乐于奉献、主动担当、关爱他人的态度。大学生群体诚信态度堪忧,诚信教育亟待加强。大学生群体缺少正确的学术意识和良好的学术素养,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的科研精神。因此,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通过个别访谈等途径开展深入调研。从学生思想源头入手的诚信教育和基于体制完善而考虑的考试模式改革等诸多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对此进一步深化。

编辑:崔月华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Mor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HEN Yanfei
(Counselors Work Research and Training Base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0)

D64

A

2095-7327(2017)-07-0049-05

神彦飞(1965-),男,山东大学《高校辅导员》副主编,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项目批准号:15CSZJ17)和2015年度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资助项目“政治学小百科”(项目批准号:2015sdskpj0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道德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