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幻想·游戏·幽默
——以“皮皮鲁”形象为例探析郑渊洁儿童文学观

2017-04-13郭子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皮皮鲁顽童郑渊洁

郭子涵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幻想·游戏·幽默
——以“皮皮鲁”形象为例探析郑渊洁儿童文学观

郭子涵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郑渊洁童话作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界一个耀眼而特殊的文化景观,自八十年代以来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也持续吸引了理论批评界的关注。郑渊洁笔下中国式顽童“皮皮鲁”是新时期童话创作鼎盛期最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本文以“皮皮鲁”这一经典顽童个性探究为例,分析其身上独一无二的“顽”性,以“皮皮鲁”形象为例探析郑渊洁童话创作中幻想性、游戏性和幽默性三方面的精神内涵,探究新时期郑渊洁的儿童文学观,对此后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有极为珍贵的借鉴意义和深远影响。

郑渊洁;“顽”性;幻想性;游戏性;幽默性

“1982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小传》在江苏《少年文艺》上连载,1983年至1985年,系列童话《魔方大厦》在同刊连载,郑渊洁从此奠定了自己童话创作的基本风格,而且成为风靡中国儿童读者‘热闹派’童话的领军人物。”[1]352这一年,中国式顽童横空出世,从此,郑渊洁笔下最酷的男一号“皮皮鲁”这一形象深入人心。自2005年底以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了“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七大系列共54册,这一系列图书畅销不衰,市场反响热烈,成为中国原创畅销童书的代表。“皮皮鲁”系列如此畅销和长销最根本得益于作家坚持“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皮皮鲁身上体现不羁的幻想和游戏精神,活泼肆意的个性,对考试和成人社会不解、困惑赢得几代小读者心灵共鸣,使“皮皮鲁”成为不亚于“皮皮”、“彼得·潘”、“卡尔松”等儿童文学经典人物形象,是深受中国儿童读者喜爱的人物。

1 个性顽童:皮皮鲁

“郑渊洁创作了淘气孩子皮皮鲁的系列童话故事,它很幽默,充满奇异的想象”[2]58皮皮鲁是郑渊洁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所作的人物形象,其身上既具有了世界儿童文学顽童形象的共性特征,又有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特性,因此这一形象的“顽”性具有独一无二的美学特征。

“顽”的核心就在于“玩”。这个顽童是个平凡的12岁男孩,可是他有馒头大的胆子,什么都不怕;他总是在天上地下四处冒险,可以发明各种新奇东西,自身还携带神奇的超能力,奇妙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他的身上;皮皮鲁骑了绑着鞭炮“二踢脚”的竹竿飞上天、成为了拯救世界儿童免于被外星人掌控的小英雄、利用变身喷雾器,可变大可变小,过足了玩耍的瘾;而故事中“幻影号”、巧克力糖乐器、罐头小人以及了豆芽兵等等趣味横生的情节都令儿童欣悦异常,在“审美的狂喜”[3]14中得到某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此外,八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素质教育的苗头,然而在升学压力之下,大部分儿童是没有自由自在的童年的。“皮皮鲁”这一形象的诞生于特殊的中国国情,“皮皮鲁可以说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中国孩子,代表孩子们生活的全部现实”[4]53。因此皮皮鲁的身上所体现的“顽”性还具有机智讽刺、愤世嫉俗的个性。

自中国儿童文学诞生以来,极少出现顽童的典型形象,而“皮皮鲁”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皮皮鲁”身上淘气爱玩、个性张扬的性格特征,与“皮皮”“小飞人”等世界经典顽童精神一脉相通,都是儿童最本真的自我;而“皮皮鲁”作为中国儿童心中最真切的渴望,作为作家笔下理想型儿童形象,又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机智讽刺、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

2 “顽”的世界:幻想性、游戏性和幽默性

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文坛扬起了革新之风,传统的文学观念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儿童文学界也开始突破之前长时期片面强调教育功能的传统,出现了种种尝试和革新。以“宣泄”、“释放”、“热闹”为特征的“热闹派”童话创作就是这只革新队伍中的先锋,很快便以“表达的夸张大胆,给人应接不暇的、跳跃的审美愉悦感”[5]27在革新浪潮中形成一股强劲的风向。其中郑渊洁便是这一浪潮中的领军人物。

2.1 幻想性

儿童文学是“幻想”文学[6]32。幻想元素作为儿童文学的精神内质,是最能满足儿童想象力和阅读兴趣的元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便是能保持儿童身上想象力这种最宝贵的精神,营造一个充满喜剧氛围的世界。

郑渊洁童话中的幻想性,以“传统的拟人、夸张、象征的手法,更多地运用了变形、任意组合、时空切割等非逻辑性、非物性童话表现手法,来演绎充满戏剧色彩的场景、人物和事件”[7]196,让儿童读者在欢乐热闹的氛围中,感受着童话非凡的魅力。其幻想丰富多彩、神奇美妙,但它们都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在生活的基础上演绎精彩离奇的故事,贯通现实和幻想世界,让小读者从沉重的课堂作业中解脱出来,张开自由和想象的翅膀。比如,“皮皮鲁”经常做带有冒险色彩的事情:将小瓷马放到微波炉中烤成了超级汽车;某一个壁柜后的黑洞竟然连通着一座金城;甚至偶尔突发奇想连拨两个零号都可以把电话打到别人心里去等等。

因此,在郑渊洁塑造的独特、纯真、新奇的幻想世界中,儿童们体味到生命力带给他们自由放逐的快乐,充分认识到自由健全的人性魅力,体验到了真正的快乐。

2.2 游戏性

“儿童不是匆匆走向成人目标的赶路者,他们在走向成长的路途上总是要慢腾腾地四处游玩、闲逛”[8]49,众所周知,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儿童能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之中,这就是儿童生命的全部意义。

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最本质的精神就是“玩”。“玩”的游戏精神,指向儿童的天性,是对自由和健全儿童生长的期待和鼓励。正如三毛所极力赞赏的孩子该有一个“快乐而糊涂的童年”[9]45一样,“皮皮鲁”形象的塑造就集中体现了儿童这一张扬肆意的天性。皮皮鲁将放鞭炮吓唬女孩子作为一种游戏,当看到女孩子捂着耳朵乱喊乱叫时,他会哈哈大笑;皮皮鲁将吹牛作为一种游戏,当坐着自制的火箭飞上天空时,恶作剧的将时间拨快;皮皮鲁还将纸团塞住了音乐班同学的笛子孔,看着老师发火的样子偷着乐等等,这样的场景与儿童亲身经历极其相近,却又提供了现实局限的娱乐场所。

郑渊洁童话在新时期中挣脱思想的包袱,将游戏精神渗入到童话创作中打开了一片大好的前景,这是一种本质上的超越。

2.3 幽默性

“幽默”一词是外来词,与西方儿童文学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幽默精神明显薄弱许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幽默性”逐渐成为儿童文学建设的题中之意,而“堂堂正正地成长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美学气质和精神”[1]301,追求“快乐和幽默”已逐渐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风向标。

郑渊洁除了以大胆丰富的幻想色彩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精神让儿童们获得快乐外,也以独特充满幽默的个性化语言深得儿童喜爱。故事、情节、环境在郑渊洁笔下经过了变形和夸张化处理,具有了强烈的新奇感、怪诞感和滑稽感。《皮皮鲁外传》的开头就具有了十足俏皮的幽默感:“只给男孩子看的童话《皮皮鲁外传》绝密!清女孩子自觉!自觉!再自觉!!”[11]2这样欲擒故纵的表达方式,儿童们只会对这幽默的悬念满肚子好奇,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世界;而皮皮鲁经历的嗑瓜子比赛,还有眨眼睛比赛、打喷嚏比赛、磨牙比赛等等,这样幽默夸张的语言描写往往会让小读者忍俊不禁。

郑渊洁为顽童“皮皮鲁”倾心打造了一个充满幻想性、游戏性和幽默性的顽性天堂,“皮皮鲁”与深爱他的儿童读者们在此获得了生命本真的愉悦;与此同时,郑渊洁在此过程中的努力,对热闹风格加以成熟完善完成了本质的超越。这一现象也正反映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跨世纪的现代性追求。

3 “顽”的背后:郑渊洁儿童文学观

郑渊洁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是在文革结束后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在新时期八十年代创作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人物后创作达到顶峰,而在九十年代以来却日见衰疲之态。在郑渊洁童话创作的一波三折背后,凝聚的是作家不同时期秉承的童话观,而童话观这一创作灵魂的变化直接决定了郑渊洁的成败与否。

早期郑渊洁创作承继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儿童文学的教训传统,显然是从“成人的眼光出发”刻画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而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然而,作家的天赋异禀并不止步于此,在八十年代期间创作了一系列生动有趣、脍炙人心的佳作,《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都是以儿童或者动物作为主角讲述轻松愉快的故事。此时,作家的童话观发展为“从儿童自身的原始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1]11的儿童本位文学观。郑渊洁将自己对待童年独特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对待儿童的一颗最真最纯的心结合在一起,成就了最辉煌最真挚的自己,满足了最广大的儿童读者。

而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在《童话大王》上的长期连载,皮皮鲁等一些儿童形象也在逐渐成长为大人,此时,郑渊洁童话出现了为人逅病的过度成人化倾向。曾经天马行空一心只为儿童创作游乐园的郑渊洁童话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现实的过度关注使郑渊洁的创作显得急躁而功利,已经失去了为儿童设计美好家园的初心。直到2001年这场“闹剧”因为郑渊洁停笔儿童文学创作,而转身投入到成人文学创作中戛然而止。

若论个人选择,郑渊洁的利弊得失属于个人的困境;而从整个儿童文学创作来审视郑渊洁的转型,却是需要当代新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家审慎警醒的。

4 结语

“皮皮鲁”形象作为八十年代郑渊洁童话创作中最为出彩的顽童形象,在八十年代赢得了一代小读者的倾心喜爱。笔者认为,郑渊洁八十年代对于“顽童型”母题的写作尝试是有深远影响的。在早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世界级顽童除了小飞人卡尔松、皮皮、彼得·潘、阿丽思等外少之又少,而中国式的更是凤毛麟角。郑渊洁式的探索表明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有能力写出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引发儿童激情宣泄的文字,追求难能可贵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纯游戏境界。热闹派其他作家葛冰、彭懿、周锐等等,也进行了塑造顽童形象的尝试。

热闹派创作作为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创作中规模最大的文学景观,其对当今文学界影响不言而喻。在新世纪以来,杨红樱也塑造了“淘气包马小跳”、“疯丫头杜真子”等具有顽皮气质的人物形象,然而书中顽童性格是单薄模糊的,从文学审美性来判断是远远不符合“顽童”母题的。由此看来,“顽童”型创作并不只是需要渲染没心没肺、热闹非凡的气氛,而是亟需作家淡泊名利,真正关心呵护儿童的一颗“赤子之心”;在“儿童本位”关照下立足于塑造经典立体的形象,才能构建有深度有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

“怎样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爱意,唯一的答案就是:与孩子们在一起”,儿童文学用最美最真的文字编织一个爱的天堂,也许“路漫漫其修远兮”,但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1]朱自强.朱自强学术文集(2)——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352; 301;11.

[2]陈丹燕.皮皮鲁全传的思考特征[J].读书,1985,(11):58.

[3]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

[4]张淑玲.不一样的皮皮和皮皮鲁——两种不同的儿童文学观[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4):53.

[5]徐术根.从张天翼、郑渊洁童话创作看中国热闹童话的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4):27.

[6]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2.

[7]冯金娣:简析郑渊洁皮皮鲁形象塑造的美学特征[J],科教文汇,2014,(12):196.

[8]朱自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 49.

[9]王欢.论郑渊洁对张天翼的传承与超越[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6):45.

[10]郑渊洁.皮皮鲁传[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2.

责任编辑:周哲良

I207.8

A

1672-2094(2017)03-0067-03

2017-03-05

郭子涵(1991-),女,山西忻州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皮皮鲁顽童郑渊洁
郑渊洁兑现诺言
《皮皮鲁外传》读后感
孔子劝顽童
路遇顽童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雪兔
徐书航给皮皮鲁的一封信
皮皮鲁和小木猴
双色人生
燕子飞飞给皮皮鲁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