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探析

2017-04-13师洪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牲畜俄国列宁

师洪文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探析

师洪文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列宁对俄国的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农业生态思想。列宁发现了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者与土地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发生了破裂,并研究导致破裂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俄国的农奴制残余,提出要重视物质变换思想实现物质变换的平衡。另外,列宁提出工业应该和农业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对立的现状,促进农业生态的发展。最后,列宁针对俄国普遍存在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进行了研究,揭露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弊端并提出要发展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生态思想;物质变换;工农协调;规模经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着巨大改变。在生产力低下,物质资料缺乏的年代,人们专心致力于获取更加丰富的物质资料。而当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时,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享受,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也就由此产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以前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农业发展过重依赖自然界,只为获取农业生产资料,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现在,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已经不再受制于农业生产资料,开始追求更加理性、绿色的生活方式。列宁在俄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开始关注农业生态问题,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底,在长期艰苦的分析、整理以及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农业生态思想。因此,学界开始积极研究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为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列宁从多个方面来论述农业生态思想,包括劳动者状况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农业劳动者和土地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理论。学界对列宁众多的农业生态思想进行了整理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生产中劳动者和土地之间物质变换的农业生态思想

马克思在论述农业生态问题时曾这样描述,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工厂的规模,一个企业无法在土地规模固定不变的基础上得到长久的发展。农业发展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更加丰富的农业产品,必须从耕作方式以及改进技术方面着手。马克思最后总结到“这样使用土地不仅没有坏处,反而有好处。”[1]列宁非常赞同马克思的论述,他指出在农业生产中采用集中土地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但前提是要在土地生产力承受范围内。列宁随后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造成商业性农业出现,商业性农业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转而流向城市以及工业发展中去,对农业生态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具体来讲,一方面人口集中于城市,造成农业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大量优质的土地变为荒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无法开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属性使得农业劳动力无休止的掠夺土地生产力,导致土地质量的严重下滑,人口集中于城市,人类的排泄物不能及时回归土地,造成土地流失的肥力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时,列宁已经意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和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破坏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认识还没有发展成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机器化进入农业,提高了农业产量,但是却破坏了传统的农业生态耕作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化肥被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短暂的提高了农业产量,从持续发展来看却造成了土壤组成要素的严重破坏,使土壤的肥力日趋下降。从根本上改变土壤肥力危机,必须大力提倡使用人类以及牲畜的排泄物,也就是使排泄物回归到土地中去,弥补土壤中流失的要素,但当时俄国农业发展并非如此。俄国当时一位农学家统计表明,俄国要求每公顷土地平均施肥60000公斤中天然肥料必须占到三分之一,而当时在具体实施中是更本达不到的。列宁最后总结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农业劳动力与土地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断裂,这是毋庸置疑的,还肯定了人类以及牲畜排泄物在农业生态发展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这些认识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是一致的。

列宁指出,造成俄国农业生产中劳动者与土地物质交换断裂的原因不仅仅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还受到俄国长期存在的农奴制的残余对分制的影响。对分制就是俄国的一些大地主把自己多余的土地出租给佃户使用,最后土地的收成佃户得一半地主得一半。列宁对俄国对分制的农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佃户把地种的非常差,播下的种子不好,地里面经常是杂草丛生。”[2]地主在出租的土地生产中故意使用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根据当时材料显示在同一个庄园内,地主在自己耕作的土地上已经使用施粪肥的办法并且还使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三圃制,而在佃户耕作的土地上配置落后生产工具,阻碍施粪肥技术的使用。列宁还对19世纪俄国农业生产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时俄国的地主都非常重视粪肥在土地中的使用,有些地主还专门花钱向农民去买粪肥,地主对粪肥的使用程度远远大于农民。由此,列宁指出在农业水平一样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制度对农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影响。土地施肥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和牲畜在农业的作用是同等重要。

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中始终都在关注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并且肯定了粪肥的使用在农业生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我国现在随着农业发展的专业化以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粪肥与人类以及牲畜供给之间产生了一条巨大的鸿沟,科学的应用列宁的农业生态发展思想,对于跨越这条鸿沟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2 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农业生态思想

列宁使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方法来研究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从农业自身来分析,还从产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解决农业生态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列宁认为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不应该相互排斥,而应该相互合作,发展一种工农循环经济的道路。列宁在研究俄国农业经济中曾这样描述,用种植业、畜牧业、榨油手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例,榨油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比如油饼豆渣之类,而这些废弃物又是牲畜最好的饲料,土地也就有可能获得更加丰厚的肥料。“这样,每个农户就可以从手工业那里得到三重利益:直接从手工业那里得到的收入,从牲畜那里得到的收入以及从土地得到更好的收成。”[3]在《俄国工业历史统计概述》中这样记录,在俄国拥有自己大麻油坊的农户都是比较富裕的人。“这些富裕的农户特别重视榨油业,目的是能够获取喂养牲畜的上等饲料。”[4]当时大部分工厂主也都在经营农业与畜牧业,他们利用马铃薯加工剩余的残渣来喂养牲畜,这种方式就是工厂主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比普通农户的优势所在。随着列宁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种植业、畜牧业、榨油手工业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列宁在针对手工业者发展农业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种植业、畜牧业、榨油手工业三者形成一种循环发展经济模式。农业种植的油料农作物是榨油业所必须的生产原材料,而榨油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剩余的废弃物也就是油饼之类东西,这些废弃物又可以成为牲畜的上等饲料,而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牲畜的排泄物又是种植业良好的肥料。这样,三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良性循环圈,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列宁不仅对俄国手工业者和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而且他对城乡对立以及解决这种问题也有详实的论述。恩格斯在对城乡对立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研究中指出,“城市人们每天都在自己的粪便臭味中喘息,所有的人,只要有可能,都要定期跑出城市,因为工业同样需要清洁的用水。”[5]列宁对恩格斯的观点非常赞赏,恩格斯一方面论述了大量农业劳动力集中于城市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另一方面也描述了大量工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开始逐渐向农村扩张造成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对立局面。列宁把人类和牲畜的排泄物统称为天然肥料,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脱离出来流向城市,这些集中到城市的人浪费了大量的天然肥料,使天然肥料随意排放到城市当中,对城市的空气和河流造成巨大污染,这是不正确的。城市周围郊区的一些农田使用这些被污染的河流来灌溉,农作物的受益却非常大。天然肥料不能回归到土地中,而是污染城市环境的现象是城市对农村的一种剥削,这种剥削应当被消灭。列宁在《农业中的资本主义》中指出,他非常欣赏考茨基对此的认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此建立的理论,城乡的对立导致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相互排斥,使工业与农业发展产生了问题,随着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这种对立必将消失。而为了农业生态的发展,城市中的天然肥料应该回归到农业中去,这种现实的诉求也会推动城乡对立的消失。

3 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生态思想

列宁在对俄国农业经济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三五户联合或者组成一个互帮小组,到了每年农业收割时,这些农民获得的农业生产资料远远超过采用普通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因此,列宁对这种情况展开了详细的研究,最终得出适度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对土地恢复流失的肥力以及牲畜饲料的提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会加剧分离的进程,农业生产者也会发生相应的分离,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生产条件恶化、生产资料成本上升,这是小块土地经营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宁对马克思的观点非常赞同,并指出俄国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力、农业劳动者、土地肥力以及牲畜饲料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列宁对农业生产力、农业劳动者、土地肥力以及牲畜饲料等方面都非常重视,在对俄国的农业进行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小规模经营的农户由于他们经营的土地规模有限,但还是要从这有限的规模中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业生产资料,这必然会导致这些农户只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多少而忽视了农业劳动力、土地以及牲畜的实际情况,造成农业生产力、土地肥力、农业劳动者以及牲畜饲料的滥用。这些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了人以及牲畜的体力,同时又将就着拿粗糙的秸秆来喂养牲畜,对土地肥力进行掠夺而不考虑土地肥力的恢复问题,这样就导致小规模农户的发展状况是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小规模农户的这些举措对农业生态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而拥有大规模农业生产范围的农户,他们可以合理安排农业劳动力,让土地实行轮作以及休耕以便保持旺盛的土壤肥力,对农业秸秆进行加工提高牲畜饲料的质量,牲畜以及农户的粪便也及时地回归土地,这样农业生产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对于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列宁在对俄国农业经济研究过程中发现农业生产者和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相分离、工业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城乡分离局面的产生、农业发展过程小规模生产的弊端等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我国近几年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农业生态问题。列宁关于农业经济研究的内容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农业生态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保障,为实现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列宁.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7.

[2]列宁.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63.

[3]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5.

[4]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6.

[5]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3.

责任编辑:邓荣华

A821

A

1672-2094(2017)03-0030-03

2017-03-14

师洪文(1991-),男,山西晋中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

猜你喜欢

牲畜俄国列宁
交换牲畜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
草粉喂牲畜好处多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