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及其实现

2017-04-13宋丽娜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底线院校高职

宋丽娜

(江苏理工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及其实现

宋丽娜

(江苏理工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从《中国制造2025》赋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看,创新思维是其逻辑起点,也是本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需求思维”“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4种思维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复合、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服务。

中国制造2025; 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创新思维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15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3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着手,理清高职院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本质。

1 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经济背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改革开放之初,在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需求驱动下,兴办了一批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职业大学,其目标是培养“一线工作技术员”,主要面向工科类专业学生[1]。1985年,原国家教委在《三所高等专科技术学校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培养大批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目标,在“技术技能”中增加了“管理”能力。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学生的德育、理论、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更加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在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来提高增长动力的社会背景下,2015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制造2025》提出培养高端、复合、创新型技能人才。

审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2个特征,一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人才需求由单一到复合、由低端到高端的趋势。

2 培养目标定位的逻辑起点是创新思维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其余多个部门联合编制的第一个实施制造强国10年行动纲领,站在发展规划改革、科技创新提升、财政支撑保障、工业信息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做出的战略部署,其中,高端、复合、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影响制造强国格局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审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提炼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有助于更好地帮助职业院校理清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2.1 “中国制造2025”赋予培养目标内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的产业分类标准,第二产业主要是指加工产业,即“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增加值占比一般在80%左右[3]。另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因此,本文用“制造”对应“工程”,《中国制造2025》作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背景。

《中国制造2025》把“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的首项任务,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到来之际,创新能力在中国制造产业的思维方式、模式变革和技术改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把“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谋求经济效益”作为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的另一个创新思想和举措是将制造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4个阶段都要“智能化”,做到智能决策、智能设计、智能控制和智能反馈。

“智能化”具备3个重要特征:一是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智能化的最重要特征。二是人性化,感知外部世界,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联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三是个性化,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各具特色的私人定制。

现代智能化时代的人才资源需求将从规模化的产业工人转化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定制者,定制的最大特色是“创新”,需要制造业员工做到设计、管理、生产等多方面的创新。

“创新思维”是指用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含“创新”和“思维”2个方面,其中“思维”是行动的导图,一切行动的起始点和逻辑起点,受人的生物反应、文化底蕴、习惯干扰和统合能力的影响。

生物反应主要指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是思维产生的物质基础。文化底蕴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高度文化能促进创新性的思维。习惯干扰主要指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对创新思维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统合能力是在一定的文化素养背景下,做到跳出“经验”、超越传统思维后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进步的源泉。”概括起来,“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本源和起点,也应该是高职院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

2.2 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

《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赋予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本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解决2个核心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很好地回答了上述2个核心问题。

CDIO模式是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联合瑞典3所大学相关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历经4年形成的工程教育模式。该模式基于“工程项目”,参照“工程”生命周期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4大部分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其中“构思”是工程教育和工程项目实施的首要步骤,也是核心部分。CDIO教育模式已经在国际几十所大学运行,取得良好的效果[4]。中国国内自2005年首次引入,目前已有50余所高校在机械、电器类专业试行CDIO教育模式[5]。

自美国工程认证委员会(ABET)颁布和实施重视学生产出的EC2000认证标准后,从上世纪末开始,欧美各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都先后改革认证标准,视学习产出为一项重要的质量准则[6]。基于学习产出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最早应用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由于教育效果明显,很快被引入工程教育改革。在工程教育领域,“学习产出”就是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工程领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品质。工程教育以成果为导向生成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过程和监督教育成效。OBE教育模式主要有4个步骤: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定义学习产出被放入首要的重要位置[7]。在我国,2013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这个计划定义的“学习产出”是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CDIO和OBE工程教育模式具有不同的历史缘起,却具有内在的逻辑相似性。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第一,提出思维的重要性,CDIO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OBE强调 “以终为始”思维。第二,提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育主体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学方式由“内容灌输”向“探究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死记硬背”向“思考、推理和反思”转变。

3 高职工程专业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创新思维”是高职院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逻辑起点,CDIO和OBE两种理念又都能促进创新思维形成,那么,“如何养成工程人才的创新思维”这个问题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以CDIO模式的“工程生命周期”系统理念和OBE模式的“以终为始”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通过构建“需求体验为先、互联网+为重、产品质量为本、坚守底线为基”的思维体系来实现创新思维的养成。

3.1 构建“需求体验为先”思维模式,树立需求思维

消费对象在使用过程中能否产生良好的认识体验、使用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工程产品推入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校工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构建“需求体验为先”思维模式是基于“针对特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意产生的驱动力量,它具有以下3个维度:

一是体现“由终而始”思维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可以通过成果目标不断被激发的,因此,引导学生“由终而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工程专业教育中,借鉴OBE工程教育理念的“成果导向”理论,以解决工程项目的问题或者优化工程项目的功能为目标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活动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是既有的习惯性思维定势,而是特定目标指向下的“原创”思维。

二是体现“用户需求”思维模式。在工程教育中,以CDIO为理论指导,以工程项目的使用者、评价者、监督者等利益相关者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体验,采用整体性思维方式,小步创新、小步优化,最终形成创新思维成果。

三是体现“交互互动”思维模式。要求教师改变“教练”角色,采用“基于问题”的开放式、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学生互动,共同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要求学生突破单向思维和封闭思维,用融合的视阈接受多元思维语境,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工程实践操作中,历经反复锤炼,形成更可行的创新构思。

3.2 构建“互联网+”思维模式,树立互联网思维

近2年,“互联网+”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并且热度还在不断上升。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方面的专项行动。其中“互联网+协同制造”与其他10个专项行动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互联网+中国制造,”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中国制造的各行业,发挥互联网在中国制造中的提质增效作用,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一般来讲,“互联网+”蕴含着2个方面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手段和互联网思维的理念。在创新思维层面,互联网思维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思维模式,是“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的思想基础。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360董事长周鸿祎眼中的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式创新[8]。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互联网+”受到热捧的这个时代,多数工程项目虽已引入互联网思维,却是机械性地加入,缺乏融合创新。从工程教育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路径,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促使学生不仅掌握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同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做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真正融合。

3.3 构建“产品质量为本”思维模式,树立质量思维

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工程制造业体系,工程技术门类也比较齐全,但是大多产品停留在高产值和低附加值的价值链底端,因此我国的制造业可以说是“大却不强”[9]。究其原因,普遍认为是缺乏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确实是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且高新技术是可以被技术引进和再创新赶超的。因此,这里的高新技术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基础之上。产品质量的水平高低可以表征其对应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技术进步体现在产品质量的提升中[10]。

“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令人堪忧,其出路在“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也就没有生命力。与工程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相比,高职院校缺乏高度和深度。与中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端“工程职业”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工程职业技能人才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是否具备“产品质量为本”的意识、能力和品质。“产品质量为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质量思维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工程专业需要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产品质量为本”的意识品质,养成质量思维模式。

3.4 构建“坚守底线为基”思维模式,树立底线思维

“底线”一词最初是指运动比赛场地两端的边界线,之后逐渐引申至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领域,出现“道德底线”“安全底线”“法律底线”“心理底线”等的相关实践和研究[11]。在社会活动视阈,“底线”主要是指活动主体的活动范围不能超过社会制定的“警戒线”,这个“警戒线”是国家和社会一致认可的最低标准和价值尺度。对工程专业人才来说,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坚守法律“红线”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另外还包括经济底线、生态底线等。

“底线思维”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思维技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2]。”“底线思维”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新事物,《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蕴含着“底线思维”的含义,以“预期成果”倒逼“教学方案”。高职院校工程专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底线、有哪些底线,培养他们的底线思维能力,这样的高职教育道路才不会走错、走偏,才能更好地培养工程制造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4 结语

“需求思维” “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相互关联、融合,构成“创新思维”4个维度,概括了现代社会主要的思维内容和模式。高职院校要将这4种思维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端“技能”人才,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

References)

[1] 郭俊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9-61.

[2]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3] 郭朝先,王宏霞.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J].经济研究参考,2015(31):3-13.

[4]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5] 徐春林.CDIO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25-27.

[6]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7] 吴小东,黄剑锋.基于OBE的工程人才培养拉动式供应链模型[J].价值工程,2015(33):77-79.

[8] 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代传播,2015(2):1-6.

[9] 周晓红.论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和出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2):56-62.

[10] 肖文,唐兆希.能源约束,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一个基于中间产品质量进步的分析框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87-94.

[11] 刘希刚.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底线”与“底线思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8.

[12] 习近平.改革要有哪些新思维[N].人民日报,2013-01-15.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cultivation goal fo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its realization

Song Lina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With the issuing of the “Made in China 2025,”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has become the focal point of attention.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of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given by the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s not only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but als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go on the wa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four thinking modes, including “Demand thinking, Internet+ thinking, Quality thinking, and Bottom line thinking” to serve the demands for “High-end,Inter-discipline, Innovation” talents proposed by the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Made in China 2025; engineering specialty; cultivation of talent; innovative thinking

10.16791/j.cnki.sjg.2017.04.045

2016-10-30 修改日期:2016-12-09

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5SJB455);2016年江苏理工学院学生科研项目(KYX16012)

宋丽娜(1981—),女,江苏丹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管理.

E-mail:sln@jsut.edu.cn

G642.0

A

1002-4956(2017)4-0178-04

猜你喜欢

底线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真相与底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底线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