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创新*

2017-04-13王其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理论

王其辉

(陕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此次大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1]为主题,在回顾党的十八大五年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精准地判断和客观定位,庄严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进一步精准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创新性地凝练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内涵,科学规划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宏阔的理论视野,坚定自信地开拓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境界。

一、创造性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理论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并且进一步指出:“围绕这个重大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可以说,十九大报告闪亮呈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会前理论界曾经提出和预想的“习近平思想”“习近平理论”“习近平思想理论”等各种思想理论概括,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深邃性、包容性、标志性、精准性和创新性。

(二)内涵阐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多层面的具体阐释。一是明确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明确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五是明确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六是明确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确定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七是明确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界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八是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优势,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执政党,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理论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地位也进行了科学定位。报告明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同时,明确要求全党务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创新,并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由此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二、精准地判断和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判定新时代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可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反思、全方位概括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并实事求是地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判断。

(二)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时,“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十九大报告“五个时代”的判断,不仅客观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内涵,而且精准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了定位和定性。同时,报告“三个意味”的阐释,既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愿景、美好期待和世界自信。

三、重新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之间,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十九大报告中则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表述和理论创新,是基于两个层面具体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客观判断。一是基于我国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的现实状况分析。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丰富和广泛,决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文化的低层次需求,而是在多层面、多维度上体现了对“大生活”的水准和质量的更高要求。二是基于对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判断。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制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不仅表明了人民在对物质文化满足需要的同时,还需要获得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等多层次的满足,而且进一步体现了党的当前及未来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肯定了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的成绩与进步,同时也体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的坦诚,而且进一步表明了我党对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态度和强烈自信。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

四、完美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为关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社会更加和谐”,而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此种表述一直沿用至党的十九大之前。然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字面上看,新的表述仅仅是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增加了“美丽”一词。而实际上,其中蕴涵着更为深刻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二是对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坚定理念;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力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美化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坚强决心,进而勾画了党和政府协调各族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未来期待。

五、科学规划和部署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为更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党在不同时期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都作了相应的科学调整和规划。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设想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在走完前两步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10年以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从2010年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第三步,从2020年到2050年,通过3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并且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我国发展的条件,科学规划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仅仅是对党的十五大新的“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细化或重新划分,而实际上是在其基础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提升和拔高,从“基本实现现代化”上升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层面。既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也彰显了党的理论智慧、实践自信和必胜决心。

[1] 秦金月.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EB/OL].(2017-10-18)[2017-10-20].http:∥www.china.com.cn/.

[2] 解读十九大报告这四个重磅新概念[EB/OL].(2017-10-18)[2017-10-20].http:∥www.sogoll.com.cn/.

[3] 辛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主线[EB/OL].(2017-10-20)[2017-10-22].http:∥www.xinhuanet.com/.

[4] 陈先达.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N].光明日报,2017-10-20(11).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