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2017-04-13赵丽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赵丽华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赵丽华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的重要问题。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考核的主要方法。同时,教师要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教师素质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改革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素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的重要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许多学校和教师虽然做了一定的研究,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做一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实践观,是要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高修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今天社会大发展、大变化,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显示出一些落伍的、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考核。所以,改革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和考核的目的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实现教学相长。考核和教学要相互照应,不能彼此割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完善教学。

(二)课堂考核和课下考核相结合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一般都是在课堂进行的,即通过课堂答卷的形式,学生成绩大多取决于期末卷面分数。而试卷所检验的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课下考核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如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的一些网站,配合教学使用的一些视频资料等等,都可以布置给学生,供学生在课下学习,并对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在线上进行跟踪,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辅导、解答。这样既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又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魅力。

(三)书本知识考核和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的创新最突出的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考核。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且要给学生提供能够自由思考和表现其才能的舞台。以往的考试考核内容多局限于书本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考试重视的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的掌握,记忆性的成分比重很高;忽视了对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核,导致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只有把理论知识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考核相结合,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素养。

(四)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理论课程,因此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灌输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讲授和考核都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都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主题和主线就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理论讲述的高度上去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高度才能上去。教师讲授理论,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精髓。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才能谈到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问题。所以对理论的学习和考核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是淡化对理论的考核,而是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能力的考核。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长青。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核,还应包括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的考核。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研,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观察和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诸多重大现实问题,实地考察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态的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评判和解决。

(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

学习是一种过程性的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必然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核就要把平时的过程考核和期末的集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各环节的表现、学习不同阶段的成果等等,主要体现为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整体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了解程度、对某一理论观点能否阐述清楚的一种考核,这种集中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更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督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核应该把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做法

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和设计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环节和考核方法,要树立“行为导向”的学习理念。“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最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就是要提倡“从做中学”的理念,它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

按照此教学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上,就应该形成这样的考核思路:提倡教学参与,注重行为表现,重视过程考核,鼓励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强调活学活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核体系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下文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称“原理”)课程为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和做法做一说明。

(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主性学习的考核

一般认为,“原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为抽象的学科。它的责任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目前的“原理”课教材过于条款化,侧重于“知识”的传播,这就把“原理”课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方法意识、问题意识的目的忽略了,更缺乏深厚的理论底蕴。因此,在“原理”课的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应有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内容。原著具有原发性的特点,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拓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内容、发展进程的掌握,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对“原理”课拓展性学习的考核

所谓拓展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给学生提供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拓展性学习的阅览资料,它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视频资料。如《马克思传》《恩格斯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生命的起源》《家园——地球很美有赖你》《蝴蝶效应》《货币》《摩登时代》《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大国崛起》《社会主义500年》《复兴之路》《筑梦路上》《创新之路》等等。拓展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往往是选择一些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阅览,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过程,更是学生升华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用性理解的过程。

(三) 对“原理”课理论内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

实践教学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可缺少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时事研讨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社会考察、自编自演微视频——情景剧等等。下文就以微视频——情景剧来加以说明。

1.微视频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原理”课的相关内容,选择一个题目。例如,(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生活重要的指导作用。(2)世界的物质性、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等等。(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循环,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等。(4)社会存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某些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社会改革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密切联系的等等。

2.微视频制作的组织形式。以8人为一个小组,集体协作,共同完成。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相关事宜;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完成好这个作业。组长要对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做出一个评价。

3.微视频制作要求。要把时间、地点、情节交代清楚。要紧扣“原理”课的相关内容,自拟一个反映核心思想的题目。要对所展示的内容有总结,阐述这个微视频说明了“原理”课程中的什么观点、什么思想、什么原理,要有提升性的一个概括。微视频时长大约5—10分钟左右。

4.微视频制作的目的意义。自编自演情景剧是“原理”课实践教学尝试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观察、考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用具体生动的形式表达“原理”课所讲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思想。用这种形式进行“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普遍存在的单调枯燥抽象的状况,在活动中理解和体会“原理”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成为学习、参与的主体和主人;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四) 对“原理”课期末卷面的考核

作为一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期末的卷面考核是一个不能或缺的环节。关键的问题不是要不要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而是如何给传统方式的考核赋予现代意义。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卷面的考核也应该充分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卷面考试内容要有新想法、新形式。比如考试内容的灵活性、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尽可能不考或少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尽可能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的情况,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目的。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储备、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成败和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一)崇高的敬业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将一份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改为多样化、多层次的考核方式,这势必增加教师的负担,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会不理解,认为是自找麻烦、多此一举。为此,要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一是要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敬业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讲好马克思主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改革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的一环。二是要有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敬业精神。教师的使命就是为祖国培育人才,祖国需要的人才不是死记硬背的人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从多方面培养大学生,有利于其成长与成才。

(二)充分的知识储备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既要求理论的全面性、系统性,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材内容的考核,又有结合现实问题的具体分析;既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又可能联系到中西文化的各种理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较为全面、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各种理论,要掌握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文献脉络,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中不断推出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新题目、新内容。

(三)较强的业务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内容。有考核方式、方案的规划实施,有考核文件、案例、题目的设计、收集、撰写,有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有对外的联系、协商,有多媒体视频的制作、播放等等。要有效地完成这些内容,教师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要能运筹帷幄,通盘推进各项考核方式的实施和开展。

(四)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其他改革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也要破旧立新,这会面临传统观念和传统方式的阻挠,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困难。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下去,教师要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敢为天下先、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其次,要有不怕困难、不怕麻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再次,要有关心学生,体贴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情怀。最后,要有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充实和完善改革方案,不断提高改革的效果。

[1] 胡焱.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5.

[2] 方玉媚,李西源,舒永久,等. 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3(3):112.

[3] 赵均明,王秀茹.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浅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6.

Research on Reform of Examination Method for Courses about Marxism Theory——AcasestudyofthecourseBasicPrinciplesofMarxism

ZHAO Lihua

(SchoolofMarxismStudies,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rses about Marxism theory are now faced with the need of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concerned. 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is necessity, make clea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mprove the chief methods of examination. Besides, teachers should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that examination method reform of the courses have raised.

courses about Marxism theory;reform of examination methods;teachers′ quality

*2016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2016JGSZ003)之阶段性成果。

2017-01-13

赵丽华(1963-),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7.012

G642

A

1008-6285(2017)07-0048-04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