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诗词,妙笔生花

2017-04-13熊宗红崔馨予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2期

熊宗红 崔馨予

诗词是写作者心灵的歌唱,它简短凝练,意蕴悠长。它的遣词造句、起承转合以及鲜明的意象、悠远的情思,都让人回味无穷。它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凝聚的智慧与情感经过岁月的洗礼,拥有更丰厚的文化内涵。写作者引用诗词时,不仅借用了其字面意义,同时还传承了诗词中的文化韵味,因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作家冰心曾说:“多看古人句子,令自己写好些,一面欣与古人契合,一面又有‘恨不用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之叹。”从冰心这段话的字里行间,可见在写作中适当引用古诗词,实乃明智之举。

一以诗词点题

微选段

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莲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曹雪芹《红楼梦》

微点评

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是《红楼梦》提纲挈领的一首词,曹雪芹化用了唐代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一诗。而“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化用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曹雪芹袭旧弥新,于苍凉中见深邃,于调侃中见悲切。寥寥数语,展现浮生百态,揭示人生起落都不过是黄粱一梦——“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熊宗红)

微选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三国演义》

微点评

清初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作为楔子,放在了卷首。于是,历史的风云际会、循环往复,人生的潮起潮落、是非成败,都如画卷般铺展开来。该词统摄全篇,提示读者:岁月易老,人生易逝,唯有自然与宇宙亘古悠长。

(熊宗红)

微仿作

尽管古琴有一千个理由值得人们喜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和误会,它越发阳春白雪起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全唐诗》里的诗句反映了千百年来的问题:古琴,这种艺术,真的小众到了大多数现代人不以为然的境地了吗?可我转念一想,这个严峻的问题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古琴能传承到现在,这个问题也不是无解。古琴穿越近两千年的历史,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今后,它们也一定能微笑着、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未来。

——人大附中初三崔煜梓《古琴》

微点评

这段话是对古琴传承的思考,作者巧用古诗为论据,化解了自己的疑虑与困惑,并点明观点——相信古琴文化会跨过历史长河,走向未来。

(崔馨予)

微仿作

街巷两旁的灯笼明亮安静地挂起来了,正月的风偶尔刮过,灯身便随着里面的烛火摇晃几下。灯火通明的小巷嵌在夜幕里,前路亮亮地发着光,一直延伸到天角。身边的人群笑着闹着,我一手举着棉花糖,一手牵着父亲逆着人流慢慢地往巷子深处走去。

五年了。父亲不在的五个元宵节,我常常自己去灯会转转。现在他回来了,变成了我们两个人去看灯会。在拥挤的人流中,父亲塞给我一支棉花糖,牵着我往前走,大大的手掌暖暖的,但我知道他明天又要走了。

那又如何?

“啊,开始放烟花了,快抬头。”父亲拍拍我道。一小簇烟火蹿上天空,在最高处开了花,耀眼的火光四处散落,我抬头惊叹着。

至少父亲现在还在我身边呀!

我闭上眼睛对着烟火许愿,不仅期待着父亲下一次回来,同时也祝愿着,愿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在这个团圆喜庆的日子里,能团聚在一起,哪怕像现在这样短暫。

“苦恨匆匆别。此意愿天怜,今宵长似年。”

——人大附中初三 崔煜梓《灯会》

微点评

此段最后的情感,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可小作者并没有重复这句脍炙人口的词句,而是引用“此意愿天怜”,将小女孩真切祈盼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叹她善良美好的性格,同时又心生怜惜。

(崔馨予)

二以诗词写景

融选段

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

——季羡林《清塘荷韵》

微点评

怎样反复描摹,才能超越前人的诗作呢?——它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穿越时空而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有景道不得,借用古诗添风流。

(熊宗红)

微选选段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微点评

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借用原诗的典型情境展开描写,笔墨精简传神,实在不输唐人啊!

(熊宗红)

微仿作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我睁开眼时被狠狠地惊艳了一下。木桥不宽,上面挂着水珠和丝缕般的藤蔓;溪水从脚下不徐不疾地流过,声音玲珑,让人不禁想到闲敲棋子的隐士。树木高矮问杂,错落有致,松柏和藤竹的浓绿淡青相映成趣。景色让人噤声、让人拜服地站在桥上,聆听着桥的语言。

桥说了些什么呢?桥是无语的,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对人的絮语。也许那些年轻人也从这里感受到了相同的东西——桥把每个热爱自然和美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是连接人与自然、与生活中美的桥梁。有的人步履匆匆熟视无睹;有的人左右张望却湮没在人潮里;有的人则愿意停下脚步,舍去繁杂,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沉浸在这诗意的美景中。

“桥真美。”我情不自禁地说。

——人大附中初三 崔煜梓《桥》

微点评

引用的诗句简练而意无穷,片段巧用写景古诗,引人联想,为下文美景的出现做铺垫,而后文扩写的景色、描摹心情与之呼应,相得益彰。

(崔馨予)

微仿作

西湖的水最有吸引力,它犹如一面明镜,倒映着花草树木和如织行人。那些繁花似锦、青翠欲滴、晨雾夕阳、天光云影,世间的千姿百态全浮游在这一湖碧水中。渐渐地,起风了,湖水开始躁动起来,轻盈的鸟儿临水低飞,柳枝划过水面,点出圈圈涟漪,影影绰绰的西湖依旧迷人。

不知不觉便到了苏堤。苏堤将西湖一分为二,当年苏东坡整治西湖时挖出大量淤泥杂草无处安放,堆砌在一起,岁月令其更夯实,形成了如今杨柳依依的长堤,也成就了宋词里那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在花港码头登上别致的游船,船游水动,波光潋滟,仿佛划过千年光阴。这便上了三潭印月岛,岛中又有湖,湖中九曲回廊,人流如织。随意坐在湖畔台阶上歇息,那不知名的老树在我身上投下影子。目光越过水面,远远就瞧见了雷峰塔,苦恋许仙的白娘子,还有吟着“秋风秋雨愁煞人”长眠于湖畔的那位秋女士还无恙吧。

——人大附中初三 李健豪《游西湖》

●微点评

准确把握诗词内涵,将其巧妙嵌入文章中,画面相符,意境相仿,浑然天成。

(崔馨予)

三以诗词抒情

●微选段

到了威尔斯利,慰冰湖更是我的惟一的良友。或是水边,或是水上,没有一天不到的。母亲寿辰的前一日,又到湖上去了,临水起了乡思,忽然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觉得情景悉合,随手拾起一片湖石,用小刀刻上“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两句,远远地抛入湖心里,自己便头也不回的走转来。这片小石,自那日起,我信它永在湖心,直到天地的尽头。只要湖水不枯,湖石不烂,我的一片寄托此中的乡心,也永古不能磨灭的!

——冰心《寄小读者》

微点评

既然与词中情景相合,与其徐徐赘述,不如直接引用。诸般情思,尽在其中。丰富了意象,拓展了思绪,简练雅致,何乐不为?

(熊宗红)

微选段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榷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微点评

由眼前景,想到当年事,不经意间让读者情思绵长:诗词中描述的情境及蕴涵的文化意蕴扑面而来。

(熊宗红)

微选段

荷西,我回来了,几个月前一袭黑衣离去,而今穿着彩衣回来,你看了欢喜吗?向你告別的时候,阳光正烈,寂寂的墓园里,只有蝉鸣的声音。我坐在地上,在你永眠的身边,双手环住我们的十字架。我的手指,一遍又一遍轻轻划过你的名字——荷西·马利安·葛罗……

不要去想五年后的情景,在我的心里,荷西,你永远是活着的,一遍又一遍的跑着回家,跑回家来看望你的妻……荷西,那么让我靠在你身边。再没有眼泪,再没有恸哭,我只是要靠着你,一如过去的年年月月。

我慢慢的睡了过去,双手挂在你的脖子上。远方有什么人在轻轻的唱歌——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微点评

这里引用的是一首歌,不是古诗词,但同样精妙。夫妻相伴数载,突然天人永隔,彻骨的哀痛与思念,无以言表。一首清新欢快的歌曲,仿佛自梦中而来,今昔对比,歌声悠悠,情思绵绵,越发让人痛彻心扉!

(熊宗红)

微仿作

八天里,我们快乐过、感动过、付出过,也收获过,无数光与影幻化成记忆的剪影,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我曾在旅途中问自己,当旅行结束时,我究竟有多么怀念?曾经多少记忆已被时光冲淡,可直到临走那一刻,我才知道,这样手握一支笔,与少年的玩伴们共同游历一片亘古神秘的土地,也许今生今世仅此一次。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中写道:“人习惯寻找昔年生活的影子和气味。”“有一种地方,或有一种人,你离开它后,过了一些时间,开始想着它,并且惦念着它的好。”这,也便是四川,便是此次旅行吧。

离开的那个晚上,恰好下着雨。一向爱说爱笑的我和朋友第一次沉默了,我们默默地听那雨淅淅沥沥淅淅,看那雨滴滴点点滴滴,让那些美好的瞬间如雨滴般融入回忆。在美丽的瞬间过后,当下的一切会像老照片一样,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美,随之而来的,是甜美而辛酸的回忆。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与它匆匆邂逅,被它深深打动。

——人大附中初三

杨柳《四川印象》

微点评

与一群投缘的人,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进行一次难忘的旅行。离别在即,有太多回忆与不舍,千言万语化为无言。结尾引用小诗收束文章,进一步抒发了难舍之情。

(熊宗红)

四以诗词言志

微选段

当听到最后两句,黄蓉想起父亲常道:“什么皇帝将相,都是害民恶物,改朝换姓,就只苦了百姓!”不禁喝了声采:“好曲儿!”

那樵子转过身来,把斧头往腰间一插,道:“好?好在那里?”黄蓉欲待相答,忽想:他爱唱曲,我也来唱个“山坡羊”答他。当下微微一笑,低声唱道: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甚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她料定这樵子是个随南帝归隐的将军,昔日必曾手绾兵符,显赫一时,所以这曲中极赞粪土功名、山林野居之乐,可是同时也隐隐推崇他当年富贵时的德业。常言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黄蓉伶俐机变,这一首小曲果然教那樵子听得心中大悦,向山边一指,道:“上去吧!”

——金庸《射雕英雄传》

微点评

文中引用的这首词是金庸迷的最爱,词中的豪气与洒脱、坦荡与快意,让人心驰神往,无怪乎“那樵子听得心中大悦”,因为它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啊!

(熊宗红)

微选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流沙河《草木篇》

微点评

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作为题记开头,概括了写作意图,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简洁隽永。

(熊宗红)

微选段

徐鵬飞摆正桌上的纸笔,避开微微带笑的许云峰,凌厉的目光突然转向成岗:“我以个人的名誉保证,只要你写自白书,我立刻释放你。”许云峰不屑地看了敌人一眼,接着又坦然地笑着:“共产党人从来不怕讲明自己的观点。”一句话提醒了成岗,他精神一振,竟忘却了周身的创痛,滴着鲜血,拖着脚上的铁镣,一步步迎着敌人的逼视,走向准备好纸笔的桌前。他的目光像利剑一样扫过全室,缓缓伸出流血的手,提起笔来,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几个大字:我的自白书。他沉思了一下,很不喜欢“自白书”这样的字,立刻蘸饱了墨,把笔一挥,在已经写下的几个字的前后,添上引号,变成:我的“自白书”。几个墨迹饱满的字,布满了一整张纸。成岗的胸脯起伏着,再也无法抑制那烈火一样的感情,他率性扔开了笔,冲着敌人高声朗诵起来:“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好,成岗,”许云峰大步上前,扶着成岗的肩头,满怀信心地朗声说道,“让我们迎着胜利的曙光——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

微点评

小说中成岗的《我的“自白书”》是革命烈士陈然的作品,放在这里,无疑重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这样虚实相生,革命烈士陈然与小说人物成岗都令读者心生敬意!

(熊宗红)

微仿作

走在竹林间,我仿佛感到流淌在你们血液里的不屈,岁月更迭,时光流逝,而那份高洁却从未因时光的打磨而消散。我淡然一笑,原来幻想在竹林间生活,更是因它弥散着历史的积淀,氤氲着文人高尚的气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的风骨,竹的情思……

——人大附中初三杨柳《竹思》

微点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行走竹林间,思绪翻涌,读竹的风骨,想人的气节。用一首诗点明竹的特质,别有风采!

(熊宗红)

微仿作

他在瞭望塔上扶着栏杆,嘴角微垂,眉眼低敛,目光下移,望着正在操练的士兵们。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身着墨绿色军装,一招一式尽显男儿雄风!他似乎看到东北方向有烟雾升腾,再细看,却什么也没有。副官给他披上了深蓝色的军大衣,衬得有些发旧的白衬衫更显旧黄。他看了看手上那块军表,日军已经入侵整整68个小时了,而蒋委员长仍然坚持不抵抗。“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不禁吟出了辛公的《水龙吟》,词未吟完,已经泪流满面。

——人大附中初三 张泽琼《相遇》

微点评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公词中壮志不得的愁苦和无奈,恰与小说中人物的心情契合,家国之仇不得报,多少男儿徒凭栏!

(崔馨予)

学生例文

桃花源

你可曾想象,在科技发达、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还有这样一处净土——古朴厚实的砖石路、个性独特的小楼、湛蓝剔透的天空、层次分明的云朵、广阔无垠的大海?

你可曾向往,与野鸽并肩走在人烟稀少的街道上,听耳边不时传来海鸥的鸣叫声,跟不知名的宠物犬亲切地打招呼?

你可曾邂逅,虽言语不通,却万分亲切热情的异国家庭。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朝夕相处,一见如故?

这里是英国小镇。

这里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还未进入小镇,一股独特的英伦气息便扑面而来。多雨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初晴的水汽和芳草的清香。一路向东,车窗外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空旷无际的平原覆盖着黄绿交错的农田牧场,一匹匹高大的骏马和长毛羊悠闲地散步;偶尔可见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天空的白云低低的,环绕着远山,那洁白的柔软仿佛触手可及。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没有人满为患的喧嚣,只偶尔能看到几座乡村民宅,仿佛美丽的童话世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最大的惊喜是见到了无垠的大海。没有污染的海水具有无与伦比的迷人风韵。岸边的海水近似碧蓝色,清澈却深不见底;中间海天一色,蔚蓝、空灵,如异国女子温柔的眼睛;最远处是纯粹的海蓝色,深邃、神秘,海面极富立体感,一层层的海水令人惊叹又神往。

红砖褐瓦,碎石铺地,这是小镇独特的风情。街道两旁是各具特色的联排别墅,尖顶的、平顶的,带地下室的、有阁楼的,门前还悬挂着各式小花球,窗沿上雕刻着细腻精美的花纹,院子里栽种着主人喜爱的各种植物,排列毫无规则,无拘无束。街上行人稀少,偶有几辆车绝尘而去。街角艺人披着长发,忘情吹奏着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令人忍不住驻足观望。

就连屋顶上的烟囱也别具一格。当地风俗是家中越富有,烟囱便越多,每家屋顶上至少有三四个矮矮的、小小的、装饰性烟囱,而学校的校舍平坦的屋顶上更布满了烟囱,像刺猬一般。放眼望去,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偶尔有一两只海鸥轻盈地落在屋顶上,阳光从它线条流畅的身躯上流泻下来,尖厉高亢的鸣叫声久久回荡。

灰色的鸽子也招人喜爱,它们成群地漫步在小镇街头,黑油油的小眼睛滴溜溜乱转,那憨态令人捧腹。

小镇上的宠物司空见惯。随处可见与主人一同散步的狗狗,它们体型庞大,或威武或可爱……一只只欢快地奔跑在主人身前身后,散发着动物最可爱的纯真。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房东是一家三口,红扑扑的面庞、态度真诚,热情好客。女主人Liz胖乎乎的脸上总挂着阳光般的笑容,男主人Stuart做得一手好菜。最可爱的是小女兒Phoebe,金色的鬈发,粉红色的连衣裙,话音奶声奶气、含糊不清,可第一天她为我们画肖像一下子化解了我们初来乍到时的紧张不安。他们从不嘲笑我们结结巴巴的中式英语,微笑中是满满的包容,其中的温暖让身处异国的我们感受到家的味道。这就是英国小镇。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教师点评

临海的英国小镇,宁静美好,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文中表现出小作者的新奇感受和幸福回忆。文章多处引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及《桃花源记》内容,让异域风情结合了中国元素,清秀中透着一份古朴。

(熊宗红)

诗之美 崔煜梓

一本破旧的袖珍《唐诗三百首》,是我小时候快乐的源泉。说它破旧一点儿不为过:硬壳书皮早就失踪了,露出了粘着“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胶封书脊,拎着书脊抖一抖,缝隙里还会掉出几张书页。就是这本不起眼儿的旧书,牵着我的手,引领我走进古诗词的殿堂。

目之所及,净是陌生、光怪陆离的景象,我急不可耐地凑过去看看这个、望望那个。高山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层峦叠嶂间是“长波逐若泻”的江水,江边一只小船,船上的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岸上有游人的歌声;对岸却有人夜不成眠;更远处,月夜里,有人颤抖着双手写着家书。灯火辉煌的河道里,舞榭歌台……有“涕泪满衣裳”的狂喜;有“何处得秋霜”的忧伤;有“对酒长歌莫长叹”的豪放……千年前,古人的思想和市井百态在诗歌中交相辉映,山水未曾流逝,诗人也不曾离去。古诗中,时空倒流,我能看到李太白的狂放、杜子美的沉郁、李义山的情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仿佛就在眼前。

也许有一天,我不记得叱咤风云的王侯将相,但我不会忘记豪迈奔放的李白、心怀苍生的杜甫……

探索着、惊叹着、拜服着,在诗词的世界里,我登高遥望,跨越历史的河流,感受古人丰富的情感,体验辉煌的诗词艺术,展望精彩的未来。

诗相伴,心欢喜。

教师点评

全文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将古诗的意境与文章内容完美结合。作者读诗、爱诗、懂诗,带领我们徜徉在詩词的世界里,现实与历史交错,浑然天成,别有风韵。

(崔馨予)

小巷 王乐怡

行走在幽深的街巷里,时间也会放慢脚步。

这便是苏州小巷吧?一边是粉墙黛瓦的枕河人家,精雕细琢的石板小桥,青石板铺成的平坦小路。镂空的花窗格中透出玫红色的蔷薇花,问或是“绿腊春犹卷”的芭蕉。春日一到,便烟雨蒙蒙。这样的雨巷如同一位结着丁香愁怨的姑娘。她时常穿着素雅的旗袍,侧身坐在临河小楼的窗口,或仔细地绣着手中的鸳鸯,或静静地看着楼下船来人往。另一边是古朴典雅的苏家小寨,光影斑驳的白墙、清明如镜的河水。浓密的绿阴将澄澈的阳光切割成一块块的琉璃光影,又揉碎在河水的柔波里,蒙着晨雾的湿润,形成天然的水墨画,似近似远,且看“轻罗小扇扑流萤”,且听“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半散落阴影,一半沐浴阳光。

小巷如同一把立在墙角的古琴,任由光阴与岁月弹拨。

余秋雨曾在《白发苏州》中写道:“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一排排的鹅卵石,一级级的台阶,一座座门庭,门都紧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它以前,很早以前的主人。2500年的时间,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历史在这里纷繁往复轮回,静静地、细细地铺在弄堂的每个角落,铺在石板的每道间隙。

隐隐约约的评弹声,必定来自一位老人。他该坐在一把藤椅上,手捧一壶碧螺春,椅子旁边摆着一个漆黑的老式收音机,播放着评弹曲子或历史佳话。阳光透过小小的天井,缓缓移动,似鎏金洒在老人身上,填满他脸上的每道沟壑,让每道沧桑都组成一个和蔼惬意的笑。在他布满皱纹的回忆里,一定有小巷旧事吧?

黄昏时,一串串车铃声带回孩子的笑声,带回饭菜的香味,带回“式微,式微,胡不归”的思念;入夜,星光下,老人们在院子里,把一只小凳,继续着下午未聊完的家常。

悠闲、淡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存在于小巷中,形成独特的小巷文化。

如今,连小巷都要为现代都市让路,人们似乎不满足于在小巷里悠闲地骑着单车飞驰……在那轻轨与汽车的喧嚣中的苏州城里,默默感受“青灯黄卷,美人迟暮,千古一辙”。

阳光从两侧的屋檐上倾泻下来,光阴的声息静止在青砖上,耳畔又传来缕缕评弹声,久久不散……

教师点评

曾经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曾经的“长笛一声人倚楼”,都随着岁月远去了,恍如“青灯黄卷,美人迟暮”。与岁月一同远去的,还有那份内心的悠闲与淡然。行走在繁华忙乱的城市街头,追忆过往,小作者不免有些怅然。穿插在字里行间的古诗词,给文章平添一份悠远的气息。

(熊宗红)

邻居 蒋绮语

门铃声传来,打开门,一位皮肤黑黄粗糙、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奶奶站在眼前,花白的短发、颜色鲜艳的新夹袄让富态的她显得有些臃肿、有些土气。“哎,姑娘,我是刚搬来的,住对门。这是我新摘的山里红,回头叫你妈给你熬汁儿喝。”说完,伸出粗糙的双手递过来一袋子又红又大的山楂果。我赶忙谢绝她的好意,姥姥听到门口的动静赶紧走了过来,那位奶奶连忙又跟姥姥说了一遍,执意要她收下。我这才看到对门屋里站着一个腼腆的小伙子,他犹犹豫豫地想说什么,最终还是走过来,站在老奶奶身后,憨厚地笑着说:“收下吧,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尝尝鲜。”姥姥终于收下了山楂果,送给新邻居一瓶酒。关上门,姥姥仔细端详着红得似小灯笼般的山楂果:“这人真不错,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好的山楂果了。”于是,我们和邻居便在热热闹闹中相识了。

之后,姥姥与新邻居经常一起去超市买菜,两位悠闲的老人一听到哪里有促销,就拉着小购物车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然后满载而归。看到姥姥每天都精神矍铄,我们也着实高兴。放学回家遇见邻居奶奶,我都打招呼,奶奶也回应:“放学晚了?”“这么晚了,快回家吃饭吧!”“穿这么少,不冷?”我笑着点头或摇头,听着她质朴的关心,心里生出莫名的温暖。

有一次,正值邻居奶奶的生日,偏巧她的儿子出差了。他特意给我家打电话拜托我们给他妈妈过生日。邻居奶奶知道后,推辞了半天:“这么大岁数了,过什么生日呀。”我们都劝她:“这是您儿子的一片孝心,咱们正好聚在一起吃顿饺子。”邻居奶奶终于同意了。那天,她早早地就过来帮我们包饺子。我发现她特意穿了一件蓝色的新衣服,忙前忙后却藏不住脸上的笑意,黝黑粗糙的手指灵活地上下翻飞,在面皮的边缘捏一圈就做成了皮薄馅儿大的饺子。她一边包饺子一边与我们聊家常,风趣的话语惹来阵阵欢声笑语。平凡的生活琐事,好像全刻在她那与泥土一样颜色的脸上,在她那充满市井味道的叙述中别有一番魅力。与都市生活不搭调的她,却有一种“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亲切感。

我们感慨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却忽视了相邻而居的缘分;人人渴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却不愿意先迈出自己的一小步。都市里熙熙攘攘,来去匆匆,往往错过身边的精彩。与其囿于自家小天地,何不“小叩柴扉”?也许走出门,便是万家灯火!

教师点评

读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一股古朴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曾几何时,我们曾与身边人有过这样不刻意、无遮掩、不设防的惬意对酌。读《邻居》,读作者信手拈来的诗词,让人沉思、微笑。

(熊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