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玉斧略见

2017-04-13章伟

丝绸之路 2017年1期
关键词:玉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玉

章伟

近20年来,和田玉市场火爆,新疆和田县内掀起了采玉狂潮,采玉的区域已远远超出传统观念的范畴,扩展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和田收藏玉的过程中,时常收到一些有明显人类磨制痕迹的玉料,特别是类似斧、刀的玉器,这些玉器沧桑且古朴典雅。对此我非常好奇,便追踪其来源,得知大多是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的村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捡到的,另外,在洛浦、策勒、民丰县以北的戈壁沙漠里也有发现。从此,我就开始关注此类玉器并重点收藏。

新疆玉斧在玉文化界及收藏界都不陌生,有记载,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探险家斯文·赫定、伯希和、贝格曼、斯坦因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过程中都有所发现,还有黄文弼教授。而近些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及南疆几地州博物馆也都有收藏,其中收藏较多的是新疆巴州博物馆。在楼兰遗址周边几十公里的区域发现的41把玉斧,被命名为“楼兰玉斧”,由古方主编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就录入了其中部分玉斧的详细介绍和图片。

新疆博物馆专家阿迪力·阿布力孜博士的《楼兰玉斧》一文中记述:

新疆地表采集的玉斧,与内地玉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新疆玉斧制作粗糙,简朴无华,基本上没有刻画什么纹饰,而且玉斧上端都没有钻孔,可能是镶嵌或绑扎在木柄上,作为砍削器使用的,大多数的斧背都留有明显敲击的痕迹,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生产工具。 这些玉斧都是从地表采集的,没有考古地层的比较,年代测定起来比较困难,专家们初步推测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晚大约为汉晋时期。

巴州博物館对“楼兰玉斧”的定性也是如此。

和田玉斧发现的较多,使用玉材种类丰富,形态简单,大小、厚薄不一,特征与“楼兰玉斧”相同,使用痕迹显著,也都没有钻孔。使用玉材有白玉、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碧玉、黄玉、青花等,大多都是河冲料,即籽料,玉质品级好的较少,品级差的居多;其形态简单,没有任何纹饰,只是把玉料敲砸出斧的雏形后磨出刃。小的长度有3.5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大的甚至有长30厘米,宽12.5厘米,厚4厘米的,长、宽、厚随机性强,没有规律可循;特征与楼兰玉斧完全一致,也都是捡拾于地表层,覆盖区域与楼兰玉斧发现区域有重叠。玉斧中有品相非常完整的,其斧刃极为锋利,也有没有制作完成的半成品,但是大多数都是有残损或是已损坏的残件,多数刃部都有崩掉的豁口,磨损得十分严重,斧背几乎都留有明显的敲击痕。此类玉斧在甘、青地区亦偶有发现,表明西域与内地早有联系。

和田玉斧中有一部分可能是手斧。有的玉斧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握痕,有些斧面留存有捆扎过的痕迹,应该是捆扎在木柄上或者握在手中使用的一种复合型生产工具。这些玉斧还原后非常上手,现在还能用来砍柴剁骨。手斧常见于中亚和欧洲,罕见于东亚,这说明和田玉斧可能与中亚乃至欧洲有关联。

从和田玉斧可以看出,这里的古人在当时并没有崇尚玉石的观念,只是把玉石当作制作工具的材料,更没有对玉质好坏进行分类,而是找到什么玉石就制作什么玉质的工具。新疆玉斧不具备礼器神器的特征,说明在这里玉斧没有上升到人们的精神领域,只是纯粹的生产工具。类似的玉斧在齐家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而且在中亚、西亚地区也有发现。因此,我认为玉石之路的形成及传承关系有待科学、深入的研究,特在此“抛斧引玉”,期待有关专家学者关注研究和田玉斧。

猜你喜欢

玉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玉
石性与玉质
新疆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正式通车
和田玉子料特征
玉质天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如画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发射率及分布变化特征
和田玉
如何鉴别和田玉?
贵州和田玉的矿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