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2017-04-13游玲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组织生物教学艺术

游玲

【关键词】 生物教学;组织;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74—01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课堂教学可组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通过课堂上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来激发。而情境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一个教具的呈现,一个问题的提出,还可以是一段视频资料的演示等等,而这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在进行“水域环境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笔者播放了一段配以解说员声情并茂解说的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被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污染的水域)、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动物等录像片段,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愤慨,引发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

二、做好调控和管理,确保实验探究

1. 做好教学目标的控制。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探究的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目标来进行,要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2. 灵活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促进有效合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协助教师搞好探究活动的课堂纪律。教师可以运用学生骨干,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保护好学生探究热情的基础上,对于某些学生可能干扰到探究活动正常进行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使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4.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确保学生的探究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顺利开展。学生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既是对探究成果的分享,也是对探究情况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对一般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种集体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组织多途径、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形式,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讨论、争辩。

三、巧用组织艺术,调动有意注意

1. 目光注视法。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的,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在开始上课时,如果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就会安定学生的情绪,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

2. 巧设疑问法。巧妙的设疑是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适时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地设疑反而会影响教学,影响学生的思维。

3. 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如由各种原因造成课堂教学比较混乱时,教师可采用突然停止讲课等,使学生感到意外,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为另一种速度时,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4. 情感暗示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暗示可以使师生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如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语言暗示:“你能够做出”,以激励学生刻苦钻研;若课堂上某些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适时利用手势,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总之,暗示给予学生自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 使用体态语言。象征性的动作,如挥动拳头表示愤怒;指示性的动作,如用手指指明方向;暗示性动作,如点头、注视等;感情流动的动作,如面部表情,以示快乐、生气、不耐烦等;下意识动作,如手脚不安的移动、抚下巴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各种教学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體态语言。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组织生物教学艺术
纸的艺术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