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岭南地区建筑明器地域特点的几点思考

2017-04-12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两湖干栏岭南

冯 远

(广东省博物馆 藏品管理与研究部,广东 广州 510623)

对岭南地区建筑明器地域特点的几点思考

冯 远

(广东省博物馆 藏品管理与研究部,广东 广州 510623)

岭南地区的建筑明器,经历了从西汉早期到东汉晚期的发展,建筑明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极其丰富,与两湖地区、云贵川地区(包括重庆地区)和陕豫地区的同类型器物相比较,岭南地区建筑明器具有自己的地域特点。

岭南地区; 建筑明器; 地域性

岭南地区作为建筑明器分布的重要区域,建筑明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极其丰富[1],笔者拟将岭南地区出土的建筑明器作为一个整体,与两湖地区、云贵川地区(包括重庆地区)和陕豫地区的同类型器物相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地域特点。选取云贵川地区,是因为该地区的典型建筑明器中存在干栏式的器物,与岭南地区作比较,可以分析干栏的类型。选取两湖地区,是因为这一地区与岭南地区相邻,与岭南地区地区作比较,可以看到两地之间建筑明器的异同关系。选取陕豫地区,是因为陕豫地区作为典型中原建筑明器的代表,与岭南地区作比较,可以观察两地区南北的地域差异。

一、干栏式建筑的类型

干栏,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此类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下层架空,在二层开门。实物建筑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屋顶为人字形,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放置农具。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地区。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考古学和民族学中的所谓的水上栅居,以及日本所谓的高床住居,亦属此类建筑。这种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均有流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

干栏式建筑作为南方地区重要的建筑形式,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60年代,安志敏在对干栏式建筑进行研究时,就已经提到四川、贵州地区的干栏式建筑与其他地区有别[2]。从出土的建筑明器、画像砖、画像石等资料来看,干栏式建筑多出现在岭南地区与云贵川地区。

(一)干栏式建筑的功能空间分布

干栏式建筑按功能可分为存储用途的仓储和居住用途的房屋两类,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岭南地区的干栏式陶仓上为悬山顶,平面为长方形或方形;有的只有仓房,有的是带前廊的仓房,仓房本身四壁除一面有门外(门带门扉或闩孔),其余三面密封;底下有四足或六足,起到防潮的作

用[3]223-226。

云贵川地区的干栏式陶仓,两面坡顶,形制有单仓房和带前廊的仓房两种,屋前后隔为前廊和仓房,以门相通,上层为仓房,下层以一块长方形的泥块代表平台,上立四到六根柱子撑起房屋,平台上面放杵臼[4]。有的报告称这种形制的建筑明器为陶屋,从形制来看,该类器物带有前廊,后室仅开门无窗,并不适合作为居所,应为具有存储功能的陶仓。

从陶仓的建筑形制来看,两地的仓房设有前廊,目的是为了遮挡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符合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岭南地区的仓储建筑属于单一的粮食储存设施,根据岭南地区出土的其他建筑明器资料来看,岭南地区的粮食加工一般在房屋类建筑明器里进行,一般以持杵人俑和臼组合的形式出现[5],与陶仓是独立的两个空间。云贵川地区的陶仓柱足底下为平台,上面还有杵臼或者碓一类的工具,可以在干栏的下层进行粮食加工,这一地区的仓储建筑兼有储存和加工粮食的功能。

岭南地区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上下两层,上为人居,下为畜圈。正屋高敞,屋顶刻划瓦垄,悬山顶,四壁刻划横木构架线纹。上层正面开门,两侧设窗,背面开小门,背面围墙上有单檐遮蔽,墙上有窦洞[6]。

云贵川地区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上下两层,五檐四坡顶,上层左右开门,旁有横棂窗,中开小门,下为六根柱足,以斜梯上下。

岭南地区出土的干栏式房屋建筑明器的外部结构,上层是横长方形,下层为正方形,房屋架筑在前面,房屋后以矮墙围成猪圈,有的墙头还有瓦檐遮护。岭南干栏式住宅建筑明器的下层是封闭的空间,西汉晚期的广州汉墓M3030中有陶俑蹲于厕坑上作溲溺状[3]282-284。可知当时岭南地区干栏式住宅的上层设有厕所,下层应为猪圈。四川芦山出土的干栏式石刻楼房则刻划了当时的人在干栏式建筑下层的活动,“楼下共跽坐3人,左方一人为男性,头戴巾,着交领服,双手分别持物,身略右倾。右方二人,近中柱一人亦男性,装束同前,手持圆形物,向左视,右侧为一女性,头似戴巾,着交领服,双手呈环抱状持物,身微左倾。”[7]在检视与干栏式建筑明器共出的其他建筑明器的时候,笔者发现岭南地区的房屋建筑明器一般和仓、井共出,云贵川地区的建筑明器与仓、井、猪圈等共出,从而可以看出两个地区的干栏式住宅建筑具有不同功能,岭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明器集居室、厕所和猪圈于一身;云贵川地区的干栏式建筑上层通常是居室,下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该地区的猪圈是独立于居所另建的单体建筑。

(二)干栏式建筑明器的结构变化

岭南地区的干栏式房屋建筑明器的干栏结构是直接建构在地面上,这说明了岭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所在地区地势较平缓,或者是坡度不大的山地。岭南地区背靠五岭,面向大海,山地丘陵众多,占全区陆地面积的80%,丘陵多分布在粤北、粤东,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中有珠江三角洲和韩江。广西省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环绕,呈盆地状,中部和南部多为平地,岭南地区的建筑明器的主要分布地区为珠江三角洲、桂东南和北部湾等平原或沿海地区,正好与岭南干栏式建筑地势的要求相吻合。云贵川地区干栏式房屋建筑明器的干栏结构往往底部有一平台,在平台上立柱建屋,平台的作用是使支柱在一个规整的平面上,这就说明了云贵川地区干栏式建筑所在的地区高低落差较大,需要在地面取平,并在干栏下部做出一个水平面来作为人的活动空间。云贵川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属于多山地区,也符合这一特点。

岭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的平面最初为长方形单屋,人居与厕所共存,随后在屋后一侧发展出作为独立厕所的小屋,成为曲尺形型宅院[3]283-284,后来又发展出“三间两廊”形式的三合式宅院[8],随着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不断发展,中原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强,平地建筑出现,代替了干栏式建筑。从平面可以看出,岭南地区的建筑从长方形变成曲尺形,然后变成三合式,最后发展出H字形的建筑,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岭南地区建筑形式的发展是建筑学上“数”的增加方式,将不同用途的单座房屋放在一起,同一平面里的建筑物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多功能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分布在一个空间里,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

云贵川地区的干栏式建筑,则是纵向发展,干栏式单屋之后,出现干栏式的楼阁建筑,干栏的上层由单层变为多层[9]。随着关中地区高台建筑的影响,原有的干栏消失,平台变为低矮的台基[10],云贵川地区的建筑的发展采用了“量”的扩大方式,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向高空做最大限度的伸展,以取得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不同地域的干栏式建筑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以不同的方法发展,最终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由两个地区的干栏式建筑的风格变化来看,岭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明器的样式从长方形陶屋到三合式宅院,发展到后来的大型宅院式建筑,是在吸收利用了中轴对称的方式、合院式格局的中原建筑风格,同时又保留了干栏式建筑时期的人畜共处,厕居不分离的本土建筑因素;云贵川地区的干栏式建筑,受到关中地区“好楼居”的影响,发展出众多的高楼式建筑,同时也有从干栏式单层房屋发展到干栏式多层楼阁的个例。足见干栏式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的同时,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文献记载以及实物材料可知,干栏式建筑并没有因为平地建筑的出现而消失,还一直作为南方地区的建筑形式之一而保留下来。

二、地缘关系中的建筑文化

两湖与岭南作为相邻的两个地区,从所出土建筑明器情况来看,两地区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点。

(一)两湖地区与岭南地区建设明器的相似性

在出土房屋建筑明器中,岭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曲尺形宅院[3]283-284,两湖地区也有发现。其中曲尺型建筑的影响在两湖地区较大,不仅有小型宅院,在大型建筑明器中,也可见到曲尺形建筑的布局,如云梦癞痢墩一号墓出土的楼院,其平面为曲尺形楼阁建筑、平房和围墙组成[11],与中原地区方正对称的院落式楼院风格迥异。从年代来看,岭南地区从西汉晚期开始出现干栏式曲尺形房屋建筑明器,这类建筑明器是岭南地区住宅建筑明器中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大的类型,在本地区有着清楚的发展脉络,属于本地区的典型器物;两湖地区一般是在东汉晚期的小型墓葬中才有此类器物,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一般为湖南的长沙、资阳、耒阳等与岭南地区较为接近的地区。汉代,乐昌地区曾经是当时荆州地区的属地,平乐隶属苍梧郡的范围,与桂阳郡接壤。乐昌、平乐等地区出现该型器物的年代为东汉早期[12],可见岭南地区的曲尺形房屋建筑明器经由平乐、乐昌而传播到两湖地区,同时也对两湖地区大型建筑的布局产生了影响。

在仓储类明器中,岭南地区流行的陶仓中,有一类陶仓是无前廊的,该类器物最早流行在平乐和乐昌等与两湖地区邻近的地区[13],长沙地区在西汉晚期墓葬中开始出现此类型的器物,是该型器物年代最早的例子,该型器物作为两湖地区屋形陶仓的常见类型,从西汉晚期一直流行到东汉晚期[14]。平乐、乐昌等地目前出土的该类型陶仓时间为东汉早期,其他地区如珠三角、桂东南——粤西地区、合浦地区均要到东汉中期之后才出现,可见该型器物是从两湖地区经由平乐、乐昌等地区传播到岭南的。以上几点,都可说明两湖地区与岭南地区由于地缘关系而产生的趋同性,同时从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相似器物的早晚关系来看,是双向流动的,可以平乐、乐昌地区为纽带连接起来。可见岭南地区作为当时出土建筑明器的重要区域,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地区内部。

(二)两湖地区与岭南地区建筑明器的相关性

从另一角度来看,两湖地区出土的望楼、独立猪圈、圈足囷等建筑明器,与陕豫地区的材料相似,属于中原建筑明器系统的典型器物,这一类器物在两湖地区非常盛行,与上述属于岭南特色的类型在墓葬中经常共出,可见两湖地区在受到岭南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后,建筑明器呈现南北混合的情况。而此批具有北方文化背景的建筑明器未能进入岭南地区,也说明岭南地区的建筑明器具有自己的独立的系统和结构,地域特色强烈,对外来因素是采取吸收和改进的方式来加以利用的,这是岭南地区建筑明器得以在汉代建筑明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和意义。

三、南北不同的地域特点

以岭南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建筑明器与以陕豫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明器属于相对独立的两大系统。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对岭南地区建筑在汉代建筑中的地位有更清楚的认识。

在房屋建筑明器方面,岭南地区最大的特点是多功能的建筑结构。从最早的长方形房屋建筑明器开始,到以后的曲尺型、三合式和大型楼阁、坞壁等建筑,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均是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这一点在明器组合中也可见到,岭南地区的基本明器组合是房屋建筑明器、仓储建筑明器、井类建筑明器和灶类明器,除了少数大型的多室墓葬外,房屋建筑明器的数量大多为1件,这与陕豫地区的成组建筑明器出现在同一墓中形成鲜明对比。陕豫地区的建筑明器,代表了典型的中原建筑风格,最大的特点是独立建筑的多样性和分散式布局,从而形成了北方建筑明器以单体建筑为主的多种建筑形式和四合院落式布局的建筑模式。独立的建筑包括仓楼、楼院、台榭、戏楼、望楼、作坊、平房、厕所、猪圈等类型,每一种单体建筑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专为一种功能而设;汉代北方地区建筑的特点还在于其高层建筑的发达,像仓楼、楼院、台榭、戏楼、望楼除了本身所具有的仓储、居住、玩乐等功能外,也具有登高望远的共同点,为多层的木构楼阁建筑,体现了人对高处的向往。观察具有浓厚中原特色的淮阳于庄汉墓出土的大型院落[15],可见其院落式布局是以院落为中心将这些独立的个体组合成整个的建筑群,其特点是前堂后寝,主体建筑突出,左右对称。

关于建筑结构方面,岭南地区最大的特点是干栏式建筑,从干栏的地域性研究可知,岭南地区的干栏式房屋是由自身的地域特点而产生的建筑形式,其上为人居、下为畜圈的结构适合岭南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可对当地的猛兽及蛇虫鼠害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陕豫地区的建筑多为台榭建筑和楼阁建筑,从出土的台榭建筑来看,所用的台基为单层素面的低台基,上面是楼阁模型,从出土的建筑明器来看,多为东汉时期,可见东汉时期建筑楼阁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从房屋建筑明器的结构来看,两地的差异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导致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特征,另一方面,是由两地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在仓储建筑明器方面,岭南地区的仓储明器,有干栏和平地两种,干栏一般为高足干栏,离地较高。陕豫地区的仓储明器的建筑形式比岭南地区发达,仓楼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显示了中原地区农业的发达和粮食的富足,仓房下一般有三足、四足或圈足,均较矮,与岭南地区的高足干栏式的建筑结构的联系不大。

岭南地区建筑明器是在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以干栏式建筑为特色,干栏式房屋建筑明器上为人居,下为畜圈,小型宅院、楼院、望楼等建筑多是在曲尺形、三合式的平面基础上变化产生的,陶仓、陶囤都为高足干栏式建筑,有的柱头呈菌状,与现代的高山民族干栏建筑中的挡鼠板功能相同。作为汉代出土建筑明器重要的一区,它所反映的是当时岭南地区最先进、最典型的建筑形式。

[1]冯远.两汉时期岭南地区建筑明器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1.

[2]安志敏.干栏式建筑的考古研究[J].考古,1963(2):65-85.

[3]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广州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4]成都市文物工作队.四川成都市石人坝小区汉墓清理简报[J].考古,2000(1):45-53.

[5]徐恒彬.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发掘报告[J].考古, 1964(9):448-457.

[6]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合浦县博物馆.合浦风门岭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0.

[7]钟坚.四川芦山出土汉代石刻楼房[J].文物,1987(10):95.

[8]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川县博物馆.广东龙川县佗城东汉墓清理报告[J].四川文物,2005(5):3-8.

[9]沈仲常.重庆江北相国寺的东汉砖墓[J].文物,1955(3):36-39.

[10]尹检顺,谭远辉.重庆巫山麦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5(3):185-206.

[11]云梦县博物馆.湖北云梦痢痢墩一号墓清理简报[J].考古,1984(3):607-614.

[1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广东乐昌市对面山东周秦汉墓[J].考古,2000(6):37-61.

[13]广西考古工作队.平乐银山岭汉墓[J].考古学报,1978(4):467-487.

[14]湖南省博物馆.湖南资兴东汉墓[J].考古学报,1984(1):53-120.

[15]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淮阳于庄汉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3(1):1-3.

Thoughts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ve Burial Objects in Lingnan Area

FENG Yuan
(Section of Collectio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Museum, Guangzhou 510632, Guangdong, China)

Lingnan area building funerary wares,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amount and type of building apparatus for are extremely rich, and systems, Yun-Gui-Chuan region (including Chongqing region) and Shan -Yu reg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ame type of objects apparatus for building in the Lingnan area has its ow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ingnan area; constructive burial obje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K875

A

1007-5348(2017)07-0087-04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7-03-20

冯远(1982-),女,广东云浮人,广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部馆员,博士;研究方向:民族考古学。

猜你喜欢

两湖干栏岭南
忆岭南
雨岭南
“两湖”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不辞长作岭南人
论干栏式建筑及其墙体形式★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