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类真人秀节目拓展空间

2017-04-12陈玉芳陈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执法者类节目真人秀

陈玉芳陈 蓉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法治类真人秀节目拓展空间

陈玉芳1陈 蓉2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近几年最火的无疑是真人秀类节目,继《非诚勿扰》《变形记》之后,《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极限挑战》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真人秀节目展现在受众面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今天我当“警察”》的真人体验式节目,这也是真人秀节目接触法治题材的一个全新尝试。让群众走进警营,感受警务,理解警察,支持警方。

真人秀节目 普法宣传 拓展空间

真人秀(Reality TV Show)译为真实电视,起源于20世纪的欧美国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亚洲国家也引进或自行创作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韩国MBC推出的《我们结婚了》《爸爸!我们去哪儿?》在国内和海外拥有非常高的人气,这类节目的成功证明了真人秀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近年来,我国也引进的一些真人秀节目,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花样姐姐》等也受到中国受众的喜爱,屡次创收视率新高。

一、真人秀节目题材划分与特点

(一)真人秀节目的题材划分

1.野外生存真人秀。野外生存型真人秀就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不断淘汰弱者,最后决出胜利者。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从“野外真人秀”开始的。2000年,中央电视台引入了《幸存者》,开启了中国真人秀的发展里程。近期东方卫视播出的《跟着贝尔去冒险》也创造了不菲的收视效果。

2.室内真人秀。室内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将人物放置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让观众能够看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隐私。

3.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这是受众最耳熟能详的一种真人秀节目类型。通过表演者的才艺表演比赛,使表演者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让受众熟识,表演选秀真人秀节目也成为一些普通人踏上“星途”的捷径。此类真人秀节目的典型代表是《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欢乐喜剧人》等。

4.职场真人秀。职场真人秀节目,是展示者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示才能,让聘用单位第一时间被他的能力素养打动,继而获得就业机会。满足受众好奇,给应聘者提供成功梦想,是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魅力。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客中国》等都是很好的代表。

5.装修真人秀。装修类真人秀节目将电视的两大功能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融为一体。央视经济生活频道的《交换空间》、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就是其成功典范。

6.婚恋真人秀。婚恋真人秀为适龄的男女青年搭建婚恋平台,让普通受众通过节目相识、相知、相恋,节目既有服务性也具有娱乐性。这类节目成功的典范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东方卫视的《中国式相亲》。

7.旅游真人秀。旅游真人秀是把竞赛与当地文化、风俗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考虑观赏效果,也强调竞技、体能和智力的多种比拼,代表节目有东方卫视《花样姐姐》。

8.法治真人秀。最早法治真人秀,是将法治节目中的一些不可复原的案件利用真人进行“情景模拟”,之后一些法治情景剧应运而生。再后来也有了普通百姓走近民警、法官、检察官、基础法律工作者的体验类节目。这类节目让法制类节目和娱乐性节目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二)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1.真实性。这里所谓的真实性,其实是在记录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真实,带有一定程度秀的色彩。节目将人放置到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记录在这个特殊环境刺激下人的喜怒哀乐,通过全程记录人的情感、命运、追求,反映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但必须强调一点,真人秀节目透出的真实性是在节目要求下的真实而非本真的真实,因为在特殊封闭的环境下,面对摄像机的追踪,人物就会隐藏一些自身的缺点。简而言之,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就是利用记录的拍摄手法,给受众造成一种“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就是为了节目本身内容服务的。这一特点在《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花样姐姐》等节目中表现明显。

2.冲突性。如果单纯的把人的生活记录播出,常此以往,面对平淡的生活记录,受众会渐渐对真人秀节目失去新鲜感,造成审美疲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真人秀节目中增加冲突,在记录中体现冲突性。

冲突性主要通过真人在节目中表现的性格、对待事情的态度来推进这个节目的进展。它不同于影视剧,因为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受众知道这是演员在扮演角色,演绎剧情,而受众在观看真人秀节目时,是抱着在特殊环境下,了解嘉宾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心态观看的,因而节目有了可信性和观赏性。

3.娱乐性。勿容置疑,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娱乐性,让受众在娱乐中领悟人性,寓教于乐。

二、如何创新法治类真人秀节目,使受众在快乐中普法

提起法治节目,受众首先想到的是悬疑、惊悚、离奇,甚至是血腥和暴力,这也是一些法治节目吸引受众关注的“法宝”之一,但是这样的节目长期占据荧屏,会让受众渐渐失去新鲜感,让节目失去了普及法律法规、宣传正义的主旨,同时造成观众视觉疲劳、观众流失、收视率下滑。

电视真人秀节目用轻松的方式演绎真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或者让普通受众“扮演”执法者,体验执法中的不易。这类节目更接“地气儿”,节目既有娱乐性又有纪实性,是对法治节目的一种新诠释。

2014年9 月《今天我当“警察”》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治专线》播出,共十期,每期节目时长约十分钟,由于《法治专线》栏目时长限制,一集体验分成上下两集播出。《今天我当“警察”》节目从各行各业选取十位普通群众,他们中有电视台美女主播、企业员工、摄影师、大学生等,体验的警种有派出所片儿警、刑警、特警、治安警、交警、消防官兵、警犬训导员等。体验者在一个设定的警察岗位上,跟随警察进行体验,以记录方式展现体验过程。这些记录过程又以微信的方式及时向观众发布,并和观众进行互动,让观众对每个体验者进行点评,在线下评出最佳体验者。这里所有的做法体现了真人秀的节目纪实性、冲突性、娱乐性等特点。

因为前期宣传到位,播出时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今天我当“警察”》播出一周,根据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收视率调查:《法治专线》这一周的收视率有所提高,平均收视在0.5%以上,其中9月10日、13日的收视率突破了1%,最高市场份额达到了12.926%。节目播出后不但提高了收视率,还在群众和警察队伍中受到了好评。收视率的提升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受众对于法治真人秀节目的喜爱。

三、法治类真人秀节目拓展空间

除了让普通百姓走进警营、军营这样的体验类节目,法治真人秀节目还可以有其它拓展空间。

1.在执法者中有受众熟悉的警察、法官、检察官,节目可以让受众走进模拟法庭体验法官、书记员的工作生活。在执法者队伍中除了我们熟悉的警察、法官、检察官外,还有其他执法者群体,譬如饱受争议的城管队员,其实让普通市民甚至不理解他们工作的小商贩走进城管大队,体验城管队员工作的不易,这样会非常有效的化解执法者和普通群众之间的矛盾。

2.体验类节目是双方体验,除了普通受众体验执法者也可以把执法者、律师请进演播室,以法治讲堂形式讲法律故事、宣传法律知识,把他们培养成明星法律工作者。

3.以法治情景剧形式诠释法律内容,它有别于普通影视剧的主题单一式普法。这种形式最早运用在法治真人秀节目中,如今很多媒体都在以这种形式诠释普法故事。

其实,这些林林总总的形式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普通受众参与法治类节目的创作,置身其中,了解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同时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

真人秀节目起源于西方,它的成功在于真实的记录,原生态的播出。在中国由于文化差异,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秀”给大众看,这也造成了我们缺少好的滋生真人秀节目的土壤。国内多数真人秀节目都是明星在秀,缺少普通受众参与,这样就会造成参与面过窄。其次,我国真人秀节目多数都是拷贝国外节目,缺少自身创意,更缺少本土意识,这需要创作人员在参考其他国家节目形式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创造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最后真人秀节目要想在我国前行发展,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保护。

[1]谢耘耕,陈红.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严三九.关于引进海外电视选秀节目模式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0)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22

A

2096-0751(2017)02-0004-03

陈玉芳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

陈 蓉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助理编辑

猜你喜欢

执法者类节目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执法者当成为守法的标杆
环境执法者如何做到尽职免责?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