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与“精彩”

2017-04-12严海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詹天佑隧道错误

严海云

【分类号】G424.21

前不久,学校举行中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再次被学校安排担任语文学科评委。每天听五节课,连续听课一周。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并不时思考揣摩教者的设计意图。遇有精彩之处,及时标记,并课后与之交流,分享教学智慧。当然,课堂中也不时有一些插曲,出现一些失误或错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失误或错误,如何处理?无非两种办法:一种为不影响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暂时把问题放到课后去解决(往往不了了之),以免横生枝节。另一种就是及时捕捉,巧妙点拨,促进学生思维、探究与交流共享,生成意料不到的精彩!

这次竞赛中,没想到也有一些小插曲,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回放:

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当引导学生学习“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分中的“开凿隧道”时,是这样安排的:1、出示两幅山形图,请标明名称,并说明理由。2、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示意图。3、交流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可谁知,一位学生在黑板画“开凿隧道”示意图时,是这样画的:

这是一个本不该有的错误,怎么办?听课教师不禁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这位教师愣了一下,到底是教学经验丰富,只见他不慌不忙,顺势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开凿隧道”示意图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想到大部分学生竟然认为是对的。教师不慌不忙,轻声问道:“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沉默了一小会儿,小手陆续举起……

生甲:我认为居庸关采取的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优点是可以两端同时动工,提高效率,节省一半工程时间。但难度大,这就需要精密计算,否则就会像这位同学一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反而得不偿失……

生乙: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复杂,工程艰巨。正因如此,帝国主义者才会笑话我们:“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居庸关的“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以及八达岭的“竖井开凿法”,是詹天佑的创举,他不愧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丙:居庸关和八达岭两种不同的隧道开凿法,是根据山势精确勘测、精密计算后设计的。八达岭的隧道开凿不应该是这位同学画的这样,而是考虑经济、高效。所以我认为詹天佑确定竖井位置为山顶的凹处的B点这一处,不是A和C点。而且书上说“他(詹天佑)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

教师点点头,比较满意。

生丁:我补充一点,我们刚才仅仅画了一下“开凿隧道”示意图,竟然会这样马虎、粗糙,不细致。如果这样,工程会受影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工程失败……难怪詹天佑严格要求“工作精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教师总结道:“同学们真会看书,善于动脑,你们的思考很有见地。听了以上同学发言,通过“开凿隧道”这件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詹天佑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随后,教师临时增加一个环节:要求同学完善“开凿隧道”示意图。学生们认真地用直尺画线,我知道,工作严谨、才华杰出、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的詹天佑仿佛正穿越时空、鲜活地出现在眼前……

听后反思:

课堂中的这一小插曲,竟因教师的教学机智而生成这意料之外的“精彩”。静思这一教学片断,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1、“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的认真落实。“生本课堂”,简言之,就是“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以学定教”,教师当讲则讲,当练则练。课堂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当堂解决,切不可推于课后敷衍了事。让学生疑问一直得不到解决。一切都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错误”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学生的“错误”就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作为教师要适度开发,巧妙使用。一如这位教师的做法,正视“错误”,引导学生再入文本,深入思考,适时点拨,耐心等待,只要有一位学生发表改正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阀门打开,智慧的火花四处迸射……

笔者曾经早年前看过一份关于逆向思维的研究资料。我们习惯顺向思维,不习惯逆向思维。其实,只有经常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知识才掌握牢固。小学数学课上经常开展“数学改错练习”。语文教学也可以借鉴。一方面,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资源。另一方面,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学情,一不小心“出错”,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帮老师“改错”,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学生在为老师“纠错”中,一方面密切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增添了学习的信心。

3、留心建立一个“错题案例集”, 分享教学(育)智慧。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思想的交换是认识的源泉之一。语文学习,是思维和语言的“同构共生”、同步发展。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我們广大教师高度关注语言学习运用,即“语用”。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因此,语文教学在关注“语用”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发展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中一个个“错误”的出现与顺利解决,往往是学生语言习得的有利时机。这一个个鲜活的“错题案例”,使学生深刻领悟:语言表达的准确,布局谋篇的精巧,修辞手法的形象生动……

如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对于“冒”字出错,有两种:一是书写,不少学生易写错,把“冒”字上半部分写成“日”。教师可从“冒”字的字理上面解读。 冒,会意字。金文从(帽子)从(目,借代头部),会头上戴帽子之意。冒字的上半部秃宝盖是个“帽”的象形字,中间两横意指人的额头上的皱纹,岂能连起来写?下面的“目”指眼睛。通过这样解析字理,“冒”字形象铭刻学生记忆深处,学生对古人造字的神奇有了真切的感受,对于汉语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另一错误,是学生记忆时易写成“钻、伸、探……”对于此种情况,可以借鉴特级教师王崧舟的关于“冒”字的处理技巧,引导学生从“冒”字中悟其神韵。

关注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巧妙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运用“改错”时机,化腐朽为神奇,在教师的匠心独运中,课堂中的语言运用“错误”,生成为一个个的“精彩”……在共同探究“改错”中,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锤炼,学生的语文素养日渐提升。如此,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绿色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彰显学生生命活力的天地!

猜你喜欢

詹天佑隧道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詹天佑还书签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詹天佑还书签
进击,时空隧道!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