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生活,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017-04-12石怀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知数学知识同学

石怀乾

G623.5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启发他们怎样去学,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我先请一位学生帮忙把一个苹果平分给两个同学,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两位学生:谁知道这个苹果可以表示什么?分成了几份?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为什么?这样利用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且使学生感到新颖、易懂、实用,同时激起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求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课前布置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加工厂、榨油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等。学习《奇数、偶数》时,便设计如下问题组织讨论:同学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时,你是怎样找座位的?电影院的座位为什么按单号、双号排列?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说:“这样做,可以均匀分散人流,大家寻找目标的范围适当小些,可以提高寻找的速度”等等。而后再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奇数和偶数》,同学们再想想,‘奇数和偶数的知识在生活中还可提供哪些方便?”孩子们积极思考,罗列了許多生活中的事例。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在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自制钟面,自己拨时间,比一比,看谁拨得又对又快!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而且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习惯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提出问题:“我们班的有些桌椅松动了,谁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怎样使桌椅稳定呢?同学们豁然开朗,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样,使学生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巩固了知识点,从而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参与实践的愿望。

四、深入现实生活,拓展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调查一周内天气的变化情况,或一周内某家庭丢弃废塑料袋的数量,某商店的营业情况,自己家庭近几年的收入增长情况……并绘制美观大方的统计图表,然后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己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引导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汶川灾区献爱心募捐活动过程中,我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存在着普遍的数学问题,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新知数学知识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知
新知速递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