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分层供给

2017-04-12程华戴健

体育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长三角供给居民

程华+戴健

摘 要:对长三角9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区中的社区及农村近1 500名居民及近300名体育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调查及部分访谈。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在体育场地、组织、活动、指导、信息、监测等公共体育服务诸多方面存在种类较为单一、便捷性有待提高、公益性不强、体育资源配置行政化、交流互动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据此提出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的设想:中央政府做好宏观调控、统筹协调的顶层设计,省级政府科学谋划供给机制创新,区域内社团组织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志愿性供给机制,企业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供给手段,个人层面需完善居民公共体育服务参与性供给制度。

关 键 词:体育管理;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057-07

A study of the hierarchical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ENG Hua1,DAI Jian2

(1.School of Martial Arts,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2.College Offic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By apply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dat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terview,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and partially interviewed nearly 1 500 residents and nearly 300 sports department workers in the communities and rural areas of 9 representative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such aspect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as sports field supply service, organization service, activity service, guidance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monitoring service etc,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has such problems as undiversified varieties, to be improved convenience, not well highlighted public welfare nature, administrativized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 to be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performance, etc. Accordingl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for the hierarchical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associations in the region organize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the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enrich the means of marketized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the individuals in the region perfect the resident public sports service participating supply system.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public sports service;hierarchical supply;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政府承擔着纯公共体育产品、几乎不盈利型体育服务和社会必需但市场不愿投入的基础体育服务的供给责任,政府理应成为这些服务的主要供应主体[1]。而准公共产品是具有有限的非排他性或有限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对于准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可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例如专项的健身锻炼、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专业化的体育检查等,可以依靠市场化方式提供较为低廉的盈利型服务[2]。为防止政府和市场失灵的缺陷,可以通过个人自愿捐赠、社区供给等方式,将志愿供给方式引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领域,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领域的范围[3]。伴随长三角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逐渐多元化,政府、市场、非营利体育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已经凸显[4]。因此,如何构建政府、市场、非营利体育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合作分层供给格局,满足长三角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形成资源共享、互动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参与服务的局面是当下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难点和重点。只有科学划分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范围,根据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供给主体,才能提高供给的效能[5]。基于此,本研究运用供需、制度变迁和政府治理等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个案观察等方法,对长三角9个代表性市区中的社区及农村(上海市的杨浦区、浦东新区、静安区;江苏省的徐州市、南京市、盐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温州市、衢州市)近1 500名居民及近280名体育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及部分访谈。问卷包括《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机制(居民)调查问卷》和《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机制(体育管理部门)调查问卷》,居民问卷共发放1 500份,回收1 463份,有效问卷1 422份,有效回收率94.8%。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问卷共发放280份,回收266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86.78%。通过分析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运行设想,为我国其他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供借鉴。

1 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

本研究所指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6]。

1)场地服务现状。从政府部门提供的体育锻炼场所来看,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已有社区健身苑点9 43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355处、百姓健身步道264条、百姓健身房117个、百姓游泳池3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 033处、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17个;江苏省已有12.4万个体育场地,其数量是10年前的3倍,且总面积已经达到15 934.87万m2,人均达到2.01 m2;浙江省目前共有体育场地124 944个,总用地面积达11 429.36万m2,其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面积最大。

2)组织服务现状。调查显示,有66%的被调查者参加相关体育社团,仅有34%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相关的体育组织或体育协会,在这些体育社团参加者中有多达42%的居民为自费加入,这是因为官方组建的体育社团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很难和他们实际需求相吻合,而自费组建的社团,在活动方式、内容、时间等方面可以灵活掌握,并有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准则。

3)活动开展现状。调查显示,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看,有86%的被调查者为锻炼身体和舒缓压力、放松心情,67%为休闲娱乐和喜欢运动,说明长三角居民在体育动机方面身体和心理需求较高。此外,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逐渐凸显,长三角居民会更关注和重视生命、生存质量。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看,居民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大众健身舞、羽毛球、篮球,最不喜爱的是暴走、瑜伽和木兰扇等项目。居民往往选择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易学易懂和容易控制的体育项目。

4)指导服务现状。2011年上海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 38 020人,上岗指导服务率达到 78%,并且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熟练掌握两项健身技能;浙江省启动12个省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达到2.4万人左右;江苏省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对61 692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管理考核。调查显示, 虽然长三角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是还存在一些健身点和健身场地未配备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情况。

5)信息服务现状。长三角体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公共体育信息服务。2011年,上海市社会体育配送了包括书报、杂志、手册、健身技能项目光盘等,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体育信息服务;浙江省通过与省广电集团、浙报集团、浙江在线等的合作,扩大了浙江体育信息宣传领域;江苏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体育信息服务模式,让当地居民能按照各自所需及时地接收到最新的体育信息。这些举措得到长三角地区市民对体育信息服务机构的工作认可,也满足了市民的体育信息需求。

6)体质监测服务现状。长三角地区体质监测范圍广泛,不同锻炼场所配备不同的体质监测仪器,以上海市为例,2014年上海开展各类监测服务活动152场次,建立市民体质监测站(队)103个,覆盖上海街道乡镇面积的49.5%,并对市内43 462名幼儿、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监测数据进行采集,还专门开发“体质密码”手机APP,使市民能第一时间下载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结果,方便被监测者获取运动处方及科学健身知识等信息。并且在一些社区健身房、盈利性健身场馆中可见到不同规模与型号的体质监测仪器。

2 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2.1 供给种类单一

随着长三角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时间不断增加,市民对体育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炫酷前卫化等特点,如何贴近市民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体育服务是当下体育行政部门和社区街道等管理部门重要议题。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目前长三角地区居民较为关注的是公共体育组织和体育设施、体质监测等方面的服务,被问卷调查的居民选择体育项目时,几乎都选择2个以上的体育项目。不同人群关注的服务重点有所不同,老年人比较关注体质监测和体育信息服务;中青年比较关心体育活动内容和体育健身科学化指导;青少年比较关注运动强度比较大、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运动,还比较关注具有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的极限运动。

针对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调查,在“贵部门所辖区域内共拥有多少经常性开展活动的体育社团和组织?”这一选项中,回答5个以内的占66.7%,没有的占21.6%,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地区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较少。访谈中,有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体育社团活动计划安排的规律性不强,活动内容较为单一;针对主管部门在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频率中的调查来看,如“贵部门近3年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多少次?”,回答10次以内的占37.8%,10到20次的为46.9%。在访谈中大多数工作人员表示,组织的赛事一般以群众健身项目展演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在参与人群数量、人群的年龄结构、活动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局限性。不少居民表示希望政府部门和相关的体育社团提供更为丰富、贴近居民实际体育需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2.2 服务不便捷

随着长三角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区域内引进国际大型赛事和举办国内重要赛事的不断增多,体育场馆数量也不断增加。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赛事繁荣也带动了居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和健身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7]。

现实中,很多新建的大型场馆和体育设施均远离市中心,交通不便。据郑家鲲[8]的调研,36%的长三角居民锻炼的场所在距离出发地500 m以内,绝大多数的居民要在距离出发地500 m以外的场所锻炼,锻炼场所的拥挤和不便捷,造成很多居民很难有良好心境参与锻炼。

2.3 公益性不高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据统计,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共体育服务经费占整个体育事业费用的32%左右。调查显示,92%的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经费的主要来源为政府的直接拨款,2.1%为社区自筹和相关体育社团组织的会费,5.9%为公益组织的捐助。而在该项经费是否够用的选项中,98%的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够用。访谈中,很多工作人员表示,相对于竞技体育来讲,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比例很低,影响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活动的开展。离居民的健身需求有差距,公益性程度是不够的。针对居民的调查也显示,43%左右的居民认为健身场所收费较高,41%的居民认为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体育服务少。因此,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如何保障居民每一个人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4 资源配置行政化

从访谈中了解到,长三角地区很多主管大众体育的部门,特别是区县一级的群体工作部门,往往是根据上级部门拨款多少和分配资源多少来制定本地区本年度的相关计划,而且不太考虑所管辖区域中体育资源配置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都是平均划分公共体育资源。这种现象造成部分地方资源利用率低甚至浪费,但有的地区资源匮乏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行政化办事的路径依赖。因此,政府亟需重新界定自身的角色,进一步明确不同组织的职责。着眼于顶层设计,改变过多的行政干预,思考如何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实现计划经济时期管制型政府向市场化条件下服务型政府转变;改变社会与公民之间自上而下的单一“权力-服从”关系;避免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重叠和资源不均;扶持和挖掘市场供给、社会供给的能力;从制度上界定、规范非营利组织的建立与运作;建立法律法规进行保障,由此可以较为科学地配置体育资源。

2.5 决策交流互动不足

从科学决策的角度来说,决策者要多方调查研究,掌握各方需求和资源分布状况,择优制定相关执行方案,尽量达到供求平衡。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也是如此,目前公共体育资源相对稀缺,特别是要保障好公民人人享有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政府主管部门如何保障居民人人享有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这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互动机制。然而,长三角政府主管部门在提供相关公共体育服务时,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收集市民体育需求和建议的渠道,尚未建立起决策与诉求互通商议机制,从而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信息不能匹配。很大程度上,决策者是根据政府现有的体育资源确定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内容和分配原则,忽视当地居民实际的需要,以自身现有的权力和相关意志代替了居民的诉求。主要的原因就是居民缺乏有效表达意愿的途径,或者途径建立了,相关意见不被重视所导致[9]。

3 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设想

3.1 供给的现实依据

虽然政府提出要向服务型、善治型转变,然而由于路径依赖,很多决策者还是习惯于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10]。从调研数据可见,在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一家独大,将居民和公众相关意见置之不理或者由走过场式的听证会、征求意见会替代,往往不会影响决策部门的决策结果。这种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形式往往是强制式,带着非常强的指令性,从而导致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在内容上单一、结构上同质,同时产生相同产品和服务在不同时期在同一区域的重叠[11]。要提高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水平,切实能分层、分类有效配置好本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加强市民、社会、政府、市场之间的交流互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2 供给策略选择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该地区已经被学界、业界公认为是我国目前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12]。基于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的数据及全面梳理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征询相关专家建议,从该地区居民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性、分层性需求主体的特点,从不同层级、不同性质的多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权限和职责出发,构建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策略(见图1)。

1)中央政府做好宏观调控、统筹协调的顶层设计工作。

按照《宪法》第3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必须明确中央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划分,构建公共体育服务职责的划分、执行、沟通、调整的良性、动态运行机制[13]。明确中央政府在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专有职责,为该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良好供给提供政策、财政以及制度支持。建议从以下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优化调整。

首先,促进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财政的供给均衡。长三角地区各地方政府承担较大比例的公共体育服务经济、实物等方面的支出责任,目前各地公共体育服务也严重依赖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尽管目前长三角人均公共体育支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是省与省之间、省内部之间还是出现了各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衡的现象。这种问题各级政府可能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作出供给决策,但缺乏统一、协同的全局视野。而针对这种情况,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资源充足,最有可能矫正这种发展不平衡,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和协调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体育事业支出,持续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财政专项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的问题。

其次,推进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建设。从中央政府的高度,提议长三角地区内省市成立统一的“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各省市之间的公共体育服務相关事务。主要目标就是打破各省市之间各自为政、互不交流的传统公共体育供给模式,推进跨省、跨区域合作。中央政府可由国家体育总局出面,定期举办协调会,重点在区域内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公共体育组织、公共体育信息公布、公共体育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

再次,不断加大中央政府政策指导,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辐射作用。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在充分了解浙江、江苏、上海三地不同体育发展历史、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长远角度配套制定“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指导政策,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不断鼓励长江经济带出台统一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规划。随着“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政府应该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起点上提出新目标,同时也对公共体育服务提出新要求。探索建立长江流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明确区域分工,协调发展方向,激励各省市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和良性竞争,最终提升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为全国做出表率和发挥榜样作用。

2)省级政府科学谋划供给机制创新。

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间公共体育服务职责的划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长三角地区3个省市、多个市区的行政管理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文化、人口结构特征、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这就需要长三角地区各省级政府因地制宜地针对各自省份的特殊情况调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运行机制。同时随着区域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调整3个省市区域以及各自省市内部政府与政府之间、公众与政府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利益,满足各地居民不断变化、不断提升的体育需求,也是各省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首先,稳步推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合作机制。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政府在横向关系定位自己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已经成为当前推进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向前推进的主要问题。构建动态的政府间关系回应当代公共体育服务流动性、变动性和跨区域性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为长三角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划分提供参考。区域内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应以区域内居民的體育需求为价值取向,以“区域性合作”为宗旨。另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推进区域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合作。其中,包括建立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合作机制、公共体育公共财政合作机制、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等。

其次,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而不同”的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策略。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绝不意味着区域内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无论做什么都要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力共享,而是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积淀、公共体育服务基础等众多因素,量身定制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策略。“和而不同”应该是区域内各省市、省市内部各区县根据自身条件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理念。

具体来讲,上海市要依赖其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经验、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努力发挥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龙头作用。上海目前市民生活方式、市民参与体育的热情、方式,对体育的需求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余两省可以学习吸收其先进经验教训。例如,上海市政府试点管办分离,激发体育组织活力、推广百姓系列工作、加大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宣传、加强体卫合作等工作亮点都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典范。

江苏自从建立全国首家国家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示范区以来,2013年底,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建成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化、惠及全部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但是江苏自身也存在苏南、苏北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未来省体育局应该继续扶持7 783个苏北行政村、1 203个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薄弱地区行政村,对186个茅山革命老区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进行提档升级,推动公共体育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不断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范围,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均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对于浙江省而言,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势应该是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应该继续发挥体育“创强”的杠杆作用,推动体育强县(市、区)和强镇(乡)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体育强县、强镇全覆盖。充分利用省内的山、川、湖、海等自然资源,重点在科技体育、海洋体育、绿色体育等特色上做文章。将体育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积极研究制定体育系统的赛事活动平台,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3)区域内社团组织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志愿性供给机制。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市民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并且随着该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内非营利体育组织,尤其是区域内各种体育社团组织,如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俱乐部、各种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等,从而弥补在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总量小、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的缺陷。区域内社团组织的志愿性供给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性举措。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围绕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目标和定位,不断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老中青结构合理的角度,打造一支专业的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主要措施就是在政策层面加以扶持,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及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不断壮大规模等方面下功夫。

其次,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体育服务志愿筹资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并且加强区域内各个社团组织的交流,互通有无,共享资源;并且积极扩大与全国各地区协会、组织的合作;继续拓展新的有偿服务,如制定出台向社会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办法,为体育社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和委托的体育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保障。

再次,进行社团组织的深化改革,提升长三角地区社团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地位。针对目前长三角地区体育社团组织面临的双重管理体制,必须进行全面、彻底、实质性的改革,提升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和独立性,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与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和效率。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体育社团的关系,形成良性的分工合作格局;另一方面,体育社团要进行自身制度改革和规范化管理。

4)区域内企业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供给手段。

长三角还是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集群带之一,面对这样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与创新并不缺少好的环境,但目前长三角仍存在政策和制度障碍,特别是在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领域供给公共体育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结合现状和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基本脉络,提出推进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鼓励竞争、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体系。促进长三角地区企业和个人、企业和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竞争局面。继续改革长三角地区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构建信息平台,制定相关领域的法律,保护自由市场法律框架。通过公平竞争吸引市场资金进入长江三角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升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切实有效提高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

其次,加強企业自身制度创新,完善公司治理模式,整合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市场。主要推动国有公共体育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公司治理是所有企业参与者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在公共体育服务市场中,企业要通过股东主导模式达到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实际上取决于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政府管制。

再次,长三角地区以集聚为特征的城镇提供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企业群和收入较丰的有旺盛购买力的人群,体育需求呈现高标准状态,需要该地区政府加强合作,鼓励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共体育服务。同时,注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符合长三角各个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公共体育服务价格体系,推进针对各个企业的税费改革,完善分税制度,以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以及保护企业和市场参与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区域内个人完善居民公共体育服务参与性供给制度。

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不断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如F1赛上海站、NBA季前赛,杭州、上海等地马拉松,上海网球大师赛等这些赛事,无疑形成了良好的群众体育参与基础,居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素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居民参与意识逐渐觉醒、参与意愿提高,这些因素都为长江三角区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和公民参与性供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

首先,要转变“政府强主导、公民弱表达”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旧理念。由于目前长三角地区居民不同于其他地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冷漠程度,往往参与公共体育活动的热情较强烈,因此应该培养公共体育服务中居民参与的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培训与引导。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地区居民的体育基本需求已经开始产生变化,公民参与体育的意识也有所提高,但总体上来看,各地区之间还呈现出层次不齐的特征。在缺乏政府和社会统一培训和引导的情况下,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就会显得形式化。所以政府要将公民意识引导和培养提升为下一阶段公共体育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公共体育服务信息获取权利。起草和颁布专门涉及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体育事务的法律法规。长三角各级体育部门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民众体育需求,保障公民自主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渠道的延展性和畅通性。只有形成依法治理、依法参与的大环境,公民才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表达合理的诉求,在不同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减少权利浪费,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再次,利用社会体育组织进一步增加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体育具有超强的社会整合功能,体育活动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公民能够在参与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逐渐在心理上对一个集体形成归属,并在同一群体之间产生连带意识,达到互相认同,并最终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体育组织。组织化的公民参与,能够在公共体育服务创新供给过程中整合公民单个个体的资源,降低公民个人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活动中的成本,并且能够协调各方不同利益诉求,真正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都市圈,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代表中国未来整体发展水平的实景地带。本研究从场地设施等6个方面梳理了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发现目前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存在种类较为单一、便捷性有待提高、公益性凸显不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较为行政化、交流互动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据此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区域内社团组织、区域内企业、区域内个人等5个层面提出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分层供给设想,以此不断优化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能,为我国其他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凤林,沈明明. 公共产品类型、绩效与政府满意度差异[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499-504.

[2] 王忠杰,崔瑞华. 全民健身场馆产品属性、配置及优化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49-53.

[3] 鲍金红,胡璇.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失灵及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研究[J]. 学术界,2013(7):182-191.

[4] 屠孟樵. 长三角经济圈与京津冀经济圈的比较分析[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11):6-8.

[5] 戴健. 长三角都市群大众体育与居民生活方式协调发展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3):31-36.

[6] 郭厚禄.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17-18.

[7] 任春香,李红卫. 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 体育与科学,2011,32(5):40-43.

[8] 郑家鲲,沈建华. 长三角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基本矛盾与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3):6-9.

[9] 姜同仁.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与结构优化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3):1-7.

[10] 王浦劬.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11-17.

[11] 王鹤,孙文娟.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政府与社会的分担机制: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5):31-35.

[12] 刘孝斌.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16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6):69-76.

[13] 韩克庆. 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3(4):55-60.

猜你喜欢

长三角供给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