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0例疗效观察

2017-04-12卞伊铃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胃脘痛

卞伊铃

【摘 要】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例40例,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一周后总有效率为45.00%(18/40),两周后为67.50%(27/40),三周后为82.50%(33/40),四周后為92.50%(37/40),平均用药天数为14.35±8.08天。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且连续服用四周效果更佳。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 黄芪建中汤

胃痛即胃脘痛,特点是以胃脘部位的疼痛为主,同时伴有腹部的痞满、胁肋部胀痛、纳呆、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说明外感寒邪,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水谷,外感寒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脾胃损伤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脾阳受损,胃失温养,纳运失职,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本文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2016年3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符合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35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9.95±9.77岁;病程最长十年,最短三个月。研究病例中已排除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有其他的上消化道疾病,例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 选择病例,临床表现为主症:①胃痛隐隐, 绵绵不休;②喜温喜按,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次症:①泛吐清水;②神疲纳呆, 四肢倦怠;③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④舌淡苔白;⑤脉虚弱。脾胃虚寒证确诊条件: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内服。基本方为炙黄芪20g、炒白芍12g、桂枝6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6g。临证加减用药:若泛酸明显者可加吴茱萸、炮瓦楞制酸以温脾暖胃;若疼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乌药温阳散寒,行气止痛;若大便溏明显者可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肾暖脾止泻;若神疲倦怠明显者可加党参、白术以补中益气。使用的中药统一采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配方颗粒剂型(GMP证书编号:J0677),每日一剂,热水冲泡300ml充分溶解,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避免受风寒,忌劳累,忌生冷腥辣刺激饮食。拟四周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若患者胃脘痛、腹胀、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者为治愈;若患者胃痛有所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余症状有所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所好转者为好转;各项指标均无改善为未愈。总有效率为治愈、好转之和。

2 结果

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一周后总有效率为45.00%,两周后为67.50%,三周后为82.50%,四周后为92.50%,平均用药天数为14.35±8.08天,结果如表1。

3 病案举例

谢某,女,59岁,因反复胃脘部隐痛不适一年于2015年11月3日到本院门诊就诊。临床症状见:胃脘部隐痛,伴嗳气反酸,与进食与否无关,受凉后疼痛加剧,得温则疼痛可有缓解,面色不华,神疲倦怠,四肢不温,大便一日一行,偏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本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诊断为:胃痛(脾胃虚寒证)。治疗原则:温中和胃,缓急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0g,炒白芍12g,桂枝6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6g,吴茱萸3g,陈皮6g,茯苓10g,党参10g,白术10g,肉豆蔻6g。开水冲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一周后,嗳气反酸不明显,神疲倦怠、大便溏症状较前好转,胃脘隐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继服一周后,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4 讨论

胃痛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胃痛的治疗原则应遵循“通则不痛”之理,而叶天士则谓“通字须究气血阴阳”,“通”字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属胃寒者,散寒即所谓痛,属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痛。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原方由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所组成。方中以黄芪、饴糖补益中气;桂枝、生姜温中散寒止痛;白芍和营敛阴,缓中止痛;甘草甘温补气,配伍白芍酸甘化阴,又可配伍桂枝辛甘助阳;大枣补脾,调和营卫。诸药合参,可补中气,调营卫,温运脾阳,散寒止痛,则胃痛可除。

经过40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根据表1可知治疗一周后总有效率为45.00%,两周后为67.50%,三周后为82.50%,四周后为92.50%,可见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显著,而且应连续用药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2]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消化杂志,2010,18(5):345-34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11.

猜你喜欢

胃脘痛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