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深解读

2017-04-12

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调配城乡

别让编制捆住教师聘任手脚

教师资源统筹问题的症结在哪儿 针对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的教师资源统筹问题,问题首先出在教师编制标准上。比如,原有的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教师编制标准出现明显的“城乡倒挂”。但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得到扭转,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和教学点予以倾斜等原则,已经在国家相关文件中得以明确。

从进一步完善教师编制标准的角度看,教师編制标准应当以公平、均衡和弱势补偿为基本价值取向,要保证基本的教育教学需求;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

中小学一线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难以实现有效统筹,既有编制标准本身的原因,还有教师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因素。在一些地方,挤占、挪用和截留教师编制问题仍比较突出,“在编不在岗”“吃空饷”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必须进行规范清理。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把有限的教师编制真正用实用好。

地方和学校不能一味迁就和逃避现实 应该看到,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一味地希望增加教师编制恐怕也不现实。在编制暂时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地方和学校不能削足适履,一味迁就、回避现实,不能让编制捆住教育发展的手脚。比如,可以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建立区域内教师编制动态调配机制,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通过招聘“无编教师”或实行“教师走校制”等多种方式,逐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汪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编制“吃紧”,不妨创新

面对“要人用”却“缺编制”的现状,不少市、县的教育局局长十分苦恼。应该说,全国很多省区市的基础教育领域,确实存在缺人缺编问题,如何在现有政策框架内解决好这一问题,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首先要建立健全补充更新机制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在省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地级市为单位,编制部门根据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学生数量,坚持标准比例,负责好教师编制的总量核定和宏观管理,给足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同时,人事、编办和教育部门要紧密合作,对教师编制进行调配,打通教师调配通道,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重组优化。

其次应加快完善区域统筹机制 目前,教师编制的一个难题就是县域内的教师资源没有很好统筹。每个教师的编制都是经过编办、人事部门批准才定在某个学校的。如果教师要调动,教育部门一家说了不算,这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合理流动。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可以尝试建立地级市区域内基础教育教师编制的动态调配机制,由当地编制部门牵头,协同教育等部门做好教师编制调剂工作,在动态调控中,综合考虑城乡教育、各学段教育和校际教育发展的差异,形成区域教师调配一盘棋的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宋永忠就曾提出“通过实施‘流动编制教师聘用改革破解难题”的建议,即在现有公办学校编制约束政策不变前提下,支持流入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根据办学需要,招聘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作为“流动编制”教师,与公办教师享受同工同酬和福利保障,同时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在笔者看来,这种机制可有效缓解师资短缺或流动不畅的问题。

(陈文,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调配城乡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