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的SWOT分析

2017-04-11丁亚迪

市场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

◇丁亚迪

“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的SWOT分析

◇丁亚迪

10.13999/j.cnki.scyj.2017.01.006

当前,金融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引领金融服务互联网化,实现普惠金融,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利用互联网金融实现农村金融普惠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基于此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SWOT模型

一、引言

继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列入党的文件之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凸显了党和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广大农村地区能否实现金融普惠,成为实现整个普惠金融目标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但是农村金融发展依旧困难重重。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使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能够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互联网金融继承了互联网“平等、开放、高效、共享”的基因,与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有共通之处,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对接农村金融领域,必将极大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降低交易成本

低成本和可持续是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使其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路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整个业务流程都在网络上完成,交易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欧洲银行业在2000年曾对其单笔业务的成本进行过测算,营业网点为1.07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只需0.1美元。以阿里小额贷款为例,其负责人曾公开表示,阿里小贷的单笔信贷业务操作成本仅为2~3元,而传统商业银行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交易成本的下降,使得互联网金融在覆盖更加庞大的农民群体时,能够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扩大覆盖范围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显著。农民群众往往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甚至难以获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可以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将触角伸向因地处偏远、信息匮乏而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农村弱势群体。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近年来该行大力开展“金穗惠农通”工程,在农村地区布放了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客户可直接办理查询、转账、缴费等业务,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理财产品的门槛,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财产品。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真正做到了理财的零门槛,为平民理财、金融普惠提供了机会。

3.创新信贷技术

在我国农村,农民无信用记录是一种常态,且缺乏可用于贷款的有效抵押物,所以传统的信贷技术难以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创新了信贷技术,即通过对客户交易所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充分了解客户的交易需求,从而缓解了信息的不对称。以宜信公司的“宜人贷”为例,其利用宜信金融云平台,通过读取用户账单、电商及社交数据,进而对用户进行风险评分,最终确定授信额度和还款周期。同为宜信旗下的“宜农贷”则通过创新P2P平台,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协助城市爱心出借人与贫困地区信用良好、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村妇女实现对接,将富余资金出借给贫困妇女,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劣势分析

1.技术风险

作为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易安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之上的,技术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首要的风险。用户一旦遭遇手机丢失、移动支付账号被盗,就有可能遭遇财产损失。此外,一些金融机构网站因为出现漏洞而造成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电话骚扰乃至财产损失。

2.“长尾”风险

在农村地区推广互联网金融,服务了大量不被传统金融所覆盖的人群,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风险特征。第一,在农村地区,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较低、风险意识缺乏,而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等问题,这使得农民更容易遭到误导、欺诈等不公平待遇。第二,农民投资具有小额且分散的特征,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成本相对较高。第三,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从涉及人数和金额上衡量,对社会的负外部性影响都很大。

(三)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

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12月,国务院又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确立了普惠金融实施战略。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为‘三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2.信息通信环境改善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环境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网民日益增多,智能移动终端逐步普及,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在农村已经有70%左右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完备。

(四)威胁分析

1.农户知识水平较低

第一,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金融知识匮乏,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操作和使用能力较差。第二,互联网金融本身是新生事物,在农村发展的时间相对更短,导致农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知度比较低。第三,农村地区空心化严重,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在家务农和在家创业的基本是老弱病残,给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带来阻碍。

2.互联网金融监管落后

与传统金融的监管相比,互联网金融涉及面广、流动性强,具有跨界、交叉涉及多个监管主体等特点,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在发展前期,互联网金融在监管近乎“真空”的环境下“野蛮”生长,埋下了跑路、非法集资、诈骗等危机。2015年年末,随着泛亚、e租宝等百亿级平台的倒下,危机集中爆发,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引发了外界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金融业态的质疑。

继2015年7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2016年4月,国务院又启动了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这体现了政府整肃互联网金融的决心,然而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0日,发现存在异常的互联网金融网站4064家,接近平台收录网站总量的50%。

三、“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议

(一)企业层面

1.积极创新,转变经营服务理念

各类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尤其是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为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拓宽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要积极转变经营服务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把握农村普惠金融客户的需求,力求界面简单易懂、操作安全便捷,给客户带来极致的产品体验。

2.规避风险,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各类金融机构要依法合规经营,将风险防控工作放在首位。一要细化风控制度,尽快建立符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特点的内控机制,建立健全客户资金第三方管存、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交易记录保存等机制。二要健全风控流程,建立业务风险评估和风险事件处理机制,强化事中风险监控和异常预警能力。三要强化合规监管,依靠系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合规隐患。

3.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信息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引导农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与消费。此外各类金融机构也要积极承担起进行普惠金融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农村普惠金融目标人群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基本知识,提高互联网金融产品认知度,例如可以在农村投放宣传广告,开展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农村等专项活动。

(二)政府层面

1.鼓励创新,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引导商业银行以电子银行和自主设备逐步补充、替代固定的营业网点,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便捷性。积极鼓励互联网支付行业服务普惠金融发展,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小额、快捷的支付服务。发挥互联网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缓解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解决三农融资难题。发挥互联网理财产品服务门槛低、变现快的特点,满足农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2.科学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

要将互联网金融监管纳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中,从完善法律法规、细化监管制度和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这三个方面入手。一要紧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科学界定各业态的业务边界和功能属性,实行分类监管。二要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从网络安全维护、信用体系建设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加速立法进程,细化各类产品的监管制度。三要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将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普惠金融领域。

3.健全制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要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建立起针对农村普惠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体系。二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畅通在线争议解决、第三方调解以及诉讼、仲裁等互联网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三要加强普惠金融教育,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进行风险宣传教育,培育农户金融风险意识,提高农户合理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本项目受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1]马九杰,吴本健.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4(08).

[2]王曙光,孔新雅,张棋尧.将互联网金融思维植入普惠金融[J].中国金融家,2014(06).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P2P金融解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