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雾霾天”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2017-04-11王继哲

市场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天气责任政府

◇王继哲

论“雾霾天”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王继哲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大肆的破坏,中国出现了大规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雾霾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热词,雾霾天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何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问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微观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雾霾;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视角

10.13999/j.cnki.scyj.2017.03.021

一、引言

近两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全国各个省市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出现雾霾天气。最严重的就是我国的京津翼地区,基本上都陷入了雾霾当中。面对雾霾天气,从中央到地方都狠下决心,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雾霾进行治理,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地区也很好的遏制了雾霾天气,但是从整体的情况来看,雾霾天气的治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当中,仅仅只是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在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当中,其主要的来源也就是工业污染废气。而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当中,政府应当更加重视工业污染,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社会大众也应当积极地参与雾霾的治理,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应当肩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雾霾治理工作更加有效。

二、雾霾天气与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最早出现雾霾天气是在2011年年底,全国各地高频率地出现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全国人民开始认识pm2.5。这种现象的出现也直接促使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第二次修改的过程当中,增加了pm2.5的相关内容。社会舆论迅速将这一词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雾霾作为一个专业而且生僻的科学术语迅速走红,并且成功入围2011年度中国大陆热门关键词,可见人们对于雾霾天气的关注。现实的情况也的确如此,我国的各个省市地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这也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环境污染现象的重视。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成因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叠加所致,工业的生产、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燃煤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有机毒物凝聚在空气当中,在光照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并且形成了极细的空气尘埃,再加上湿度较大的偏南气流,就会导致空气中的干细粒子迅速膨胀,成为肉眼能够分辨出来的微颗粒,从而形成了雾霾天气。这些颗粒能够在空气中漂浮,并且停留很长时间,容易被呼吸进身体里,一旦这些颗粒进入到人的肺部,或者体内,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摄入量过多,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再次提高了全国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社会各界也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已经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事实上在国家层面,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国就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纳入了约束性指标,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由此可以看出,在政策上,政府早早就出台了政策,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但是要想从根本上防治雾霾天气,首当其冲的就需要转变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并且加速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而且雾霾的治理绝不会是简简单单的一项工作,所涉及的行业以及部门都比较多,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在治理雾霾的过程当中,企业应当承担起最为主要的责任。因为企业是导致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企业的道德责任也应当包括这些方面。一方面企业从自然当中索取资源进行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会向大自然排放一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最终会破坏自然环境,从而引起一些恶劣的气候现象。所以企业不仅仅要承担创造利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还应当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相关责任。当前整个国家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作为社会资源最大的消耗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企业在污染治理过程当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雾霾天气治理中企业行为的变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环境保护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伴而生,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存在的,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

(一)转变经营目标及经营思想

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这几方面内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要让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责任,必须首先转变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思想,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自人类已经活动产生之初,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一直存在。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对环境造成一些污染,如果企业单纯的只是追求利润和经济价值,忽略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不承担社会责任,那么企业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经验,也深刻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这样一种传统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抛弃。在当今社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强调企业应当为消费者为自然环境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思想,政府也应当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要求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也应当出台各种各样的法律来控制企业的污染行为。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不应当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应当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作为经营目标,这样一来,企业才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采用清洁的生产方式

从当前现实的情况来看,近些年来,虽然企业的经营模式有所变革,有些企业已经放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来进行经营,但是更多的企业则开始走末端防治的道路,也就是在生产环节的最末端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并且根据污染物的类型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企业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环境保护的需求。因为这样的一种治理方式,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整个生产环节过程当中的污染物排放,只控制了末端,而忽略了其他的生产环节,这样的一种粗放式的治理模式,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所在的地区污染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所以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这样的一种末端治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再继续下去,应当转变成为更加科学的污染防治模式,也就是当前所倡导的清洁生产。所谓的清洁生产,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以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生产经营的目标,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对人类有害的各种污染物的产出。生产更加重视对于产品周期的全方位把控,意图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资源都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利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污染控制在源头,从源头着手来使得污染物尽可能少的产生。清洁生产更加重视的是生产的全过程,在产品的设计初期一直到产品的产出都需要进行污染物质管控,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清洁化,从而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

(三)创新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的节能减排需要创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以及后续保护环境所需要的各种机构、活动等等,甚至还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方面管理的内容。这是一种内部管理工具,通过对于各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义务来贯彻落实各种环境保护的方针和目的,其目的在于防止企业的生产产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创新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的认知更进一步。也表明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全方位地进行资源管理,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构建专门的环境管理制度,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设计,都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四、雾霾天气治理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行为

雾霾天气的治理涉及到很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之后,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在雾霾治理的过程当中,如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雾霾天气的治理过程当中,那么必然会进一步改善我国的雾霾天气状况。而结合当前雾霾天气治理的现实情况来看,在雾霾天气的治理过程当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股东、管理者、员工、科研机构、公众以及非政府组织。这些利益相关者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当中,都应当发挥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独特优势,来进一步提升雾霾天气治理的效果。

(一)企业层面

从企业发展的层面来看,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当中,应当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存,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更加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进一步的协调企业利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二)政府层面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当作为雾霾天气治理的主导,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政策来引导企业的行为,通过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帮助企业构建清洁生产体系,这样一来就能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拥有更加良好的环境。征对雾霾天气的治理,政府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宏观调控,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能够实现对于雾霾天气的有效治理。除此之外,政府单位也应当进一步重视对雾霾天气的治理,一直以来,政府都是被动治理雾霾天气,但是当前的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消极被动的做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安全环境治理的需要,因此应当尝试使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引导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和环境效益的共赢,更加倡导企业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这样企业能够重视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工作。

(三)股东、管理者、员工层面

股东、管理者、员工是企业的构成主体,也是企业实现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更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责任主体。股东是企业的实际出资人,主观上会要求企业进一步实现发展,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在环境管理方面,企业的管理者是否作出科学的决策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前途,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因此企业能否有效地参与到环境治理的过程当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员工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力军,也是企业实施环保战略的执行者,所以员工能否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否拥有高水平的技能都将影响着企业环保战略的实施。

(四)科研机构层面

科研机构应当作为雾霾天气治理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雾霾天气的治理通过研究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治理的效果。由于对雾霾天气的成分,成因以及影响的认知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有关的计量标准观测方法和技术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结合这样的现实情况,科研机构应当进一步地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应当进一步的加大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协同展开研究分析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以及雾霾天气结构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各种相关的部门和机构也要进行协作,构建的方式开展对雾霾天气的深入研究,了解到雾霾天气的成因,以及其后续的发展动态,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治理雾霾天气。

(五)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公众和非政府组织是环境保护的直接推动力量,在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公众对于社会环境问题的格外关注,往往会迫使政府采取一些行动,中国人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样也促使了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会对企业以及大众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引导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大众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参与到雾霾天气的治理过程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取得实际治理效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整个中国的雾霾天气将会进一步的得以改善,治理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当前中国的pm2.5逐步透明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继出台的政策法规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应当进一步地提升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工作和非政府组织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雾霾的防治过程当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雾霾的治理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方协作。企业应当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当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政府以及非政府社会组织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治理雾霾。

[1]刘砚青.治雾霾需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J].中国经济周刊,2014(02)

[2]王新,何茜.雾霾天气引反思看国外如何治理[J].生态经济,2013(04).

[3]林红珍.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吴秋兵.企业环境责任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5).

[5]董仲义.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天气责任政府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谁是天气之子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Weather(天气)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