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外贸企业竞争机制研究

2017-04-11辛献芬孟安宇

市场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竞争核心制度

◇辛献芬 孟安宇

中小外贸企业竞争机制研究

◇辛献芬 孟安宇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作为对外经贸发展与丰富商品种类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出口情况备受其影响。作为弥补规模较大企业经济战略定位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是国家外向经济结构完整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核心能力现状与问题分析,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产品、制度、核心层三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并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内部制度、企业政务环境、外部竞争环境等核心能力培育方面出发,探讨建立健全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竞争机制,以期能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合理对策。

对外贸易企业;核心能力;竞争机制

10.13999/j.cnki.scyj.2017.03.018

中小外贸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兴起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外贸企业逐渐在国家发展中成为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国民经济中,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远远低于大型进出口企业,就核心能力中产品层、制度层、核心层而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历经多年的发展,仍未形成竞争优势。自加入WTO以后,国内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国际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政府及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核心能力概述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指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有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注册企业的相关领域内,这些企业对合法产品有进出口经营权。核心能力是使企业发展更有价值的能力,即能够促使与消费者受益之间顺利连接,并为消费者带来受益。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由企业洞察预见能力和企业一线执行能力管理两者结合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和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一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核心能力的培育,就是要抓住外贸企业竞争中最关键、最有实质性的问题来施展自己的方法和机制,通过这种方法和机制,确实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核心能力问题表现

(一)缺乏战略竞争规划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作为规模小、调转方向快的企业类型,成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佼佼者。但是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利润最大化为方向,没有明确的战略竞争目标,随行就市,对企业发展没有合理的战略定位与规划,造成企业发展规划不明朗。虽然遵循市场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准则,但是缺乏战略竞争意识的外贸企业,在发展中没有形成有效的战略定位机制,对市场的判断多以“领袖”人物为准,不能有效地利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进行战略规划,只会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方向错误,甚至最终倒闭。

(二)缺乏技术创新内动力

产品作为外贸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创立初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市场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模仿产品的丛生,中小外贸企业在不断技术更新的情况下,技术的替代成本越来越低,市场中竞争的产品数量自然提升,导致中小外贸企业无法获得较多资本市场的帮助。同时随着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过渡,融资成本较高,新的技术开发成本又较高,造成中小外贸企业在被迫情况下的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最终被市场新兴起的新技术、新外贸企业所代替。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多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而没有清晰的市场认识,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主对企业的发展不报以“长青企业”想法,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生活需要而创办,对技术创新的内动力不足,周而复始中原有的技术竞争优势也被取代。

(三)缺乏持续的学习能力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言而喻。中小外贸企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模式的滞后,被多数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抛弃,而由于缺少先进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只能依托不断增加的人数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让中小外贸企业人工成本走向了“大”而臃肿的阶段。由此带来的是成本的提升和技术的持续落后。另外,中小外贸企业主不够开明也是影响企业对人力培训投入不足的普遍现象。培训确实让人力成本不能尽快地转变为人力资本,整体素质的差异、规模小的现状,无法有效吸引高学历、懂管理的人力资源,即使高薪吸引而来的职业经理人,在没有充分话语权和决策权的情况下,被迫离开中小外贸企业,最终造成整个企业缺乏学习能力。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能力问题分析

(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产品问题

在中小型外贸企业成立初期,往往都能够生产迎合市场发展的产品,并迅速打开市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没有及时跟进,造成前期打下的市场基础迅速冲淡,从而造成产品占有率低而管理费用直线上升,最终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或被兼并。在企业竞争力中,中小外贸企业产品的产研结合度差是遏制迅速开拓市场的重要原因。在中小外贸企业的产品中,无论是质量还是成本管控能力都相对薄弱,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对抗。企业制度的残缺导致各种费用入不敷出,尤其是研究费用,或者直接被取消或者压低,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大多数倒闭的中小外贸企业的普遍发展轨迹,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外贸企业制度的残缺或者制度贯彻不力。在产品上,市场整体产品的差异化不足,是资金充实企业模仿并成功的一个途径,由于产品同质化,直接造就强大竞争对手。在产品能力差异化上,产品价值和利益的形成过程具有双向性,是营销者与企业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在产品的选择上,品牌的重要性又起到重要作用,导致中小外贸企业在品牌劣势的问题方面更加显现。

(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制度问题

中小外贸企业产权问题,主要来自于自身创立早期,由于资金不充足,家族人员主动、被动参与形成,发展壮大后,家族成员之间利润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企业带头人分配过多与参与者分配过少问题。此外,我国众多创立较早的企业,由于国家引导体制问题,在特定时期内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是登记注册的集体企业,随着国家方针政策的转变,尤其是政治环境的转变,多数集体企业在转制、摘帽过程中,常常陷入产权归属的争夺中。中小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发展方向不明、企业内部不稳定、企业凝聚力降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在以往形成的人情社会中,每位成员的波动都对企业具有连带性,影响了企业对机遇的选择与壮大。

时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主体部分主要由民营性质及私营性质的企业构成,在以上两类性质外贸企业中,私营外贸企业多数为借助家族的共同力量从小作坊形式发展而来,主要的经营依附是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家族制模式结合外贸企业发展的实际性,消极的作用较为明显,如果家族制随着外贸企业规模扩大而持续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选,来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正是这种制度的限制,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才备受制约。因此,完善的、科学的制度是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层问题

在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层,企业价值、企业文化、稳健的财务运营、远景目标制订成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枷锁;中小外贸企业自创立之初,在资金匮乏、生存问题难以解决、市场难以打开的情况下,难以对企业价值、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方面关注,形成企业恶性循环基因;同时,中小外贸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一定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性化色彩,使得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价值观的出现,在企业的发展中必然使企业如无头苍蝇般在市场经济中充满盲目性,功利性价值观一旦进入到企业内部人员思维中,企业员工的内部文化必然催生出唯利是图的愚民思维,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后患。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中,企业文化与理念的传承,在现阶段下表现得更为残缺,绝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价值理念对员工的输出属于空白地带,直接造成核心能力缺失。

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对策

(一)重视产品创新能力

在增强中小外贸企业核心能力中,产品虽然只作为基础能力,但却是竞争能力得以表现的核心,也是其他核心能力在市场运营中的一种表现。在产品研发上要鼓励创新,在企业成本增加不影响外贸发展的情况下要设立专项的产品研发、创新机制,对创新具有市场领导力的人才要进行现金、职位升迁、增加福利等各方面的激励。另外也可以以传统特色品牌为载体,实施专精、联盟、地域集群三大战略,做强中小外贸企业。发挥中小外贸企业“小”的特点,做“专”做“精”某一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内部制度核心能力

企业在创立之初一般都具有区域性的核心能力,而企业制度的进化则是对初级核心能力的保护,也是企业核心能力转变成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是否形成正规化的企业,能否将核心能力转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催化剂,在中小外贸企业的制度制订上,需要借鉴大型企业、行业领头企业的制度,形成行业间的自上而下具有联系性的制度层面,在随后外贸企业人力管理的人力成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上,具有良好的指引性,并对公司创新再造形成强劲的推力。在制度的模仿与学习中,不能照搬,以免形成新的水土不服问题。

(三)提供充分竞争的外部竞争环境

在中小外贸企业提高核心能力前提下,首先要做的是为中小外贸企业以及各类大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还要强化社会诚信意识和法制环境,积极倡导诚信与法制,从而对外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拿出一套标准的解决方法。从外部环境中让中小外贸企业进入全竞争行列,进入市场化轨道,从短期看,中小外贸企业生存会有一定的恶化,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必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长期来看,这种市场化的环境,能为中小外贸企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一条健康之路,让中小外贸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产生更为强势、优势的核心能力。

(四)文化塑造上的战略管理

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就要对第三层核心能力进行打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差异化与个性化,才能让自己的核心能力真正成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核心能力。在中小外贸企业的战略管理上,首先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文化理念,企业要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从而在长期的战略管理中形成有特色、统一的管理理念与文化理念。

(五)积极优化企业发展政务环境

以现代管理为依托,立足区位发展优化政务环境,引导中小外贸企业规范发展。一是规范企业组织结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强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中小外贸企业决策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四是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决策的智能化、生产的自动化和营销的网络化。区域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发展适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项目,对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外贸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对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

(作者单位:焦作市统计局)

猜你喜欢

竞争核心制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感谢竞争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