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7-04-11赵玉华李晓彤

社科纵横 2017年12期
关键词:驱动学习者技能

赵玉华 李晓彤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赵玉华 李晓彤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考量国际护士的核心标准之一,它不仅是涉外护理从业人员达成基本服务目的的“桥梁”,也是提升其服务质量的“阶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直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本文以《涉外护理英语》为例,以输出驱动假设为教学理论指导,探索务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给予有益的引导。

涉外护理 输出驱动假设 教学模式

一、引言

中国教育部、卫生部在2003年将护理专业确立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业,既是对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指导,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一个合格的国际护士既需要具备扎实广博的护理知识和熟稔的实操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丰富的专业词汇。此外,对外籍护理对象的宗教、生活习惯和思维表达方式等文化背景的熟悉也是优化护理服务的必修课。因此,国际护士并非狭义上的“会说英语的中国护士”,涉外护理也并不是护理技能和基础口语的粗糙结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借助多么高端绚丽的教学手段,外语教学的“初心”始终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技能,即输出性技能。很多英语教学者偏向于“浸入式”教学理念:只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输出便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掌握一门外语是迟早的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模式日渐凸显出缺乏激励性的劣势,无法从根本上刺激高级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文秋芳教授2008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文秋芳,2008)。其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一,输出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二,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大量的语言输入钝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英语教师在疲于督学的同时身陷外界的诟病和自我的质疑。当学习者体会完英语学习“从无到有”的成就感之后,想要实现质的飞跃需要巨大的外界助推力和自身的目标刺激。而输出驱动假设对步入迷局的一线教学工作者和耗尽了学习热情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黑夜里一盏灯:目标刺激下的自觉自检产生的“饥饿感”和“恐慌感”可以撬动学习者的新动力。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在语言输出的时候定位自己的短板,自知自觉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才是可持续的良性的语言习得模式。

《涉外护理英语》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并非应对阶段性考试,而是引导学习者通过反复的输出练习将核心知识点载入长期记忆系统,进而内化为固有知识并逐步完善自己的语言生产体系。多元化的课堂输出任务会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真实地暴露出学习者在专业词汇、句型和文化情境等方面的欠缺,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有益的尝试。

二、输出驱动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输入是任何语言习得的基石,这是毋容置疑的。作为职场英语的典型,护理英语的习得目标不外乎说、写、译三大输出型技能。没有语言输出做驱动,一般的学习者不会主动对自己固有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检验和反思,而语言知识的整合、重构和内化更是无从谈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例,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大学公共英语》的先期学习之后,会在第四学期开设医学英语作为衔接过渡,这些相关课程的学习在词汇、语法、专业常识和护理人文等方面为《涉外护理英语》做了相对充足的铺垫,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接受心理和专业英语的习得规律。那么,优化输入、重视输出该如何实现呢?下面结合《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目的、授课内容和课程特点,探讨几种课堂教学形式的可行性和意义。

(一)外籍教师介入先期的教学环节

一名合格的国际护士在实践护理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理解和得体应对服务对象的异域文化,例如相异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法律要求、宗教教义、生活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涉外护理英语》是以英语国家为假设服务主体,在护理理念、护理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中西差异无疑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挑战。首先,外教在这一课程中的阶段性介入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权威性,还可以从源头上“斩断”一些可能由本土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或原始性认知偏差造成的盲点和误读。在涉及到异域文化的相关问题时,本土学生的纠错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其次,外教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以及语音的纯正度普遍优于本土教师,这无疑是涉外护理英语较为重要的课堂要素: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语音,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勇气。最后,外籍教师在教学资料的收集甄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于:相较于本土英语教师,他们掌握了更丰富的英语网络资源,更懂得甄选优质真实的教学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堂素材。但是,外籍教师参与《涉外护理英语》课堂教学的难度确定需要本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商调整,以期达到最优平衡。

(二)分组定题角色扮演

先期的语言输入搭建好后台支持后可以暂时退居其次,语言输出才能更直接更真实地窥探到学习者内化的错误和表达的障碍,真实全面反馈学习者的短板。对于任何职场英语,“说”是最直接且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表达性技能,不仅可以检测到学习者的语法功底和词汇贮备量,还可以窥探到学习者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变通能力。鉴于此,分角色情境对话练习可以作为《涉外护理英语》的核心教学形式之一,借助分数固有的权威性撬开学习者的嘴巴,让他们尽早感受未来职场的严峻并体会挑战后的愉悦感。

分组不仅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即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旁观者”“接收方”蜕变成课堂活动的“主导者”,还可以通过商定角色分配和情景设置等细节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定题只是给学生给定一个宽泛的情境和人物关系,在具体的对话内容和角色设定上教师要预留充足的空间给学生。教师由传统的“语言输出者”退居为“评价者”兼“协助者”。被动地聆听接收是单向的习得,往往会掩盖学习者之间的习得差别,抹杀他们发现问题的自觉意识。而任务型的角色扮演会调动所有参与者的合作热情,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表述细节上直面自己的语言缺陷,在挫败的同时产生紧迫感。同时,贴近护理专业的情境和角色代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实践欲望和先期贮备的英语“惰性知识”。

需要强调的是,分组定题角色扮演的评分需要参照每个角色的话语贡献量、语言的规范性和清晰度、表述的流畅度、语音面貌、表演仪态,不能以团队为单位搞平均主义。这一课堂活动的实施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有严苛的评价体系和绝对的全员参与才可以确保这一课堂活动的最终意义:语言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促成手段也是其最终目的,只有真实的语言输出和客观及时的评价才能让学习者主动排查自己的知识盲点,自觉完善其语言产出体系。

(三)限时即兴笔译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实践中,面对的是具有异域文化成长背景的个体,除了使用日常医护用语进行常规问询,更多情况下要应对突发情况,所以即兴翻译对《涉外护理英语》具有不容置疑的适用性;而翻译练习作为语言习得的常规模式,其可操作性也无需质疑。限时是为了控制课堂活动的实施节奏,且确保学生输出结果的真实度。“即兴”即事先毫无准备且不允许参照任何协助性资料和工具,这一要求既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语言生产系统并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灵活性,还能收集到具有极高测试信度的语料。

老师完全跳出了“填鸭式”教学的困局,扮演着“评判者”和“启发者”的重要角色:预先准备和医护实践相关的翻译素材,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老师将收集的翻译作业进行修改和评价,并按照优、中、差的标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匿名纠错和评分。学生不仅要参与此环节,还要先于老师进行预点评和预纠错。这不仅可以探测到学生在词汇、语法等语言细节上存在的问题,还能提升他们辨识语言细节的敏感度。鉴于赏识教育理念的积极作用,对用词充分到位、语法准确地道、逻辑表达清晰的优质作业,老师可以进行实名点评,并要求学生作简短的经验分享。

三、结语

“输出驱动假设”对英语学习者提升语言技能并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型具有极大的反拨和驱动作用。语言输出是检验他们对目标语形成假设的过程,同时也是激活已有目标语言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者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提升听、读接受性技能更符合当代职场的实际需求。

《涉外护理英语》作为职场应用型英语,是要依托语言解决不允回避和延误的医护问题,事关服务对象的医疗效果甚至生命,所以相较于其他职场英语,应设置更为严苛的培养要求。将语言输出作为核心导向的多元化课堂活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唯输入”观,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习者自觉丈量“想要表达什么”和“能够表达什么”之间的差距,利用危机感的正面效应激发学生修正、重建、完善自身语言生产体系的主动性。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自觉和自省才是语言习得最原始最有效的驱动力,而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老师和可行务实的输出型课堂活动是撬动这一驱动力的杠杆。

[1]胡燕.输出驱动假设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4(4):545-548.

[2]骆晓玲.外籍教师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受到的挑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37-39.

[3]潘海英,刘晓波.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15(3):73-79.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1.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1.

(责任编辑:丁芳琴)

H319;R47

A

1007-9106(2017)12-0171-03

*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甘教高[2016]37号)。

赵玉华(1980—),女,甘肃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英语教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驱动学习者技能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画唇技能轻松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