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功能

2017-04-11吴立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矛盾利益居民

吴立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功能

吴立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社会工作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从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及优势来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根本职能表现为服务社区建设发展。立足这一根本职能,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具体功能表现为维护社区利益、推进社区自治、连接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实现社区融合。只有对自身功能进行准确定位,社会工作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才能与其他治理力量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应有专业作用,助力社区实现善治,并赢得良好专业地位与声誉。

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功能

基层社区是社会的构成细胞,做好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是加强与创新整个国家社会治理的关键。目前“四社联动”模式已成为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探索路径,作为联动模式的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于其中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如何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及应有作用,从而有效推进基层社区治理进程成为必须要进行思考的前提性问题。社会工作的本质在于服务,其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根本职能在于服务社区建设发展。基于国家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社会工作自身专业特性和优势,以及基层社区的现实状况,立足社会工作社区服务根本职能,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维护社区利益

人们的活动总是与他们的需求、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而言,社区治理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公共服务向居民进行利益输送,尽可能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把社区建设成利益共同体、权益保障体。受制于传统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僵化性、落后性以及国家福利保障条件的有限性,目前基层社区居民合理需求的实现、正当利益的享有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利益资源的输送内容、形式还比较单一。与此同时,社会变迁、社区转型下社区出现了新的利益格局与利益博弈,如果不能正确应对与引导,极容易引发利益纷争、利益分配不公、利益侵害等问题,进而导致社区矛盾的增多及激化。所以,保障基层社区居民合法利益,有效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实现利益共赢、维护基层社区稳定成了基层社区治理的头等任务。为此,社区居民福利提供及保障机制、权益维护机制等方面亟待调整变革,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完善。

社会工作是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特殊公共服务事业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中来的,在维护社区利益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与活动,社会工作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公共性。社会工作秉持为人求福祉、谋幸福的宗旨开展服务,社会工作的公共性体现为受助对象的无差别性、机会均等性。不论任何人,只要其利益受损、权益受侵,都可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第二,公益性。社会工作不以盈利为目的来提供帮助,只以公众的求助意愿与困难问题为依据来开展服务;第三,专业性。相比于其他公共服务,社会工作开展的服务有着崇高的专业价值观作为服务导向,人性化的职业伦理作为服务依据,更为严格的规范与程序作为保障,更为专业的技巧方法作为依赖;第四,综合性。无论是从服务的对象与问题,还是从服务的内容方式等等方面,社会工作都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样貌,保证服务的覆盖与到位;第五,中介性。社会工作不仅提供多种直接、间接的服务,而且能够在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连接者、协调者等中介角色,保证了服务资源的充分调配与服务成效的充分发挥;第六,长期性。社会工作拒绝那种运动式、应景式的表面化、形式化服务,而是从受助者问题的切实解决、受助者的长远发展乃至终生幸福出发来开展工作,跟踪、回访式服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常态。以上方面既是社会工作发挥维护社区利益功能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发挥维护社区利益功能的优势。在参与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如要实现社区及其居民利益的充分维护,社会工作者就要扮演好倾听者、维护者、组织者、协调者等角色,倾听民意呼声,了解社区需求,积极利用社区照顾模式,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活动;站在客观、中立、公平的立场去协调各种社区利益关系,实现各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促进物质利益输送与文化利益输送的有机结合,利益占有、维护与利益分享、让渡的有机结合;协同居委会及相关行政司法部门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利益输送渠道,严肃与严密的权益申诉与维护机制。

二、推进社区自治

“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理念要求充分激发社会自身活力,使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乃至每一位公民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力量。就基层社区来说,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化、指令化特征明显的社区工作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导致基层社区居民形成了浓厚的被管理、依赖的心理,主人感、责任心不强,居委会的感召力不足,社区凝聚力柔弱甚至人心涣散。尽管社区管理部门也认识到居民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倡导“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于口号宣传与倡导而较少落实到具体有效的机制与策略上面。而虽然现在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满足个性需求的目的,居民自发成立了业委会及诸多协会、俱乐部等社区组织,社区治理出现了一些自治的苗头,但其中却夹杂着个人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等不良因素。所以总起来看目前基层社区在自治方面仅仅呈现出萌芽状态,总体还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偏激、狭隘、无序等诸多问题。现代社区的核心理念是自治和参与,社区治理就是基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区自治和社区参与。[1]推进基层社区自治,改变社区在居民心中无关乎自我的他者形象,实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社区事务居民自我管理已成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头等任务。

作为“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活动,推进基层社区自治既是社会工作所具有的优势,也是其专业职责使然。就基层社区的建设发展而言,“助人自助”的理念意味着在帮助社区及其居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力培养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实现的自治能力,使他们自身成为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不仅仅是输血更是造血,是要释放社区及其居民的活力,而不是满足于社区居民的相安无事、利益苟且。社会工作推进基层社区自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运用社会政策的方法,通过舆论倡导、政策建议等方式为居民委员会争取应有的自治权力,使居委会在人员任命、社区规划建设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运用社会行政的方法,帮助社区完善社区自治章程,建立健全自治的组织构建及人员职责、自治目标与程序、自治的监督和评价等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方法的运用与活动的开展,加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能力建设,培养社区自治领袖,对热心社区事务、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社区居民进行培养锻炼,把其推荐、输送到社区相关组织的管理岗位,发挥其领导才能;运用系统论,促进基层社区与上级管理部门、社区内部小组织、小团体及居民家庭的关系建设,防止自治倒向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

三、连接社区资源

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居民困难与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作为支持。社区资源的连接、获取方面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资源开发、连接方面的机制不够完善健全导致相应的服务资源不足、资源提供渠道不畅;公共服务过程中资源提供与获取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性、重叠性情况,降低了资源的效用;资源提供、连接过程中,供方与供方、需求方与需求方、供方与需求方等等之间没能形成很好的资源服务关系,导致供需不对位、不对等;陌生人关系下居民缺少资源服务的意愿导致个人资源闲置;远亲不如近邻思维下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救助资源的利用、求助意识不足;居民对个人资源的发现开发、连接利用方面的意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想法。资源凝聚与连接的不足,影响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发展需求,降低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发与连接社区服务资源、切实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既是基层社区治理的目的,又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

从社会工作所依据的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等理论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仅能够认识到资源连接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能够从资源的功效、性质等方面对资源进行有机的多维度划分从而为资源的精准连接与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不仅把资源视为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更把其视为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赋予资源以主体性特征;不仅重视个体对资源的外部输入,同时也重视对资源的内部开发从而有助于个人资源建设能力的提升。这些方面决定了社会工作在连接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建设、居民个人发展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以下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在资源连接方面有所作为:第一,依据资产为本的理论,寻找社区内的资产及优势,厘定“社区能力清单”(Capacity Inventory)或“资产地图”(Assets Map)。“社区能力清单”是社区发展的关键资产和社会资源,可以用其建立、加强和维持社区强势,有助于社区居民间互利的伙伴关系的发展,进而驱动本地社区开发。[2]第二,帮助社区建立多方面的资源网络体系。建立人际网络体系,把居民个人、亲属、朋友、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人士等等社区内外部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纳入进来,并有机进行组合,形成一助多、多助一、互助等等多种助人模式;建立物力资源网络,依据社区服务内容对可能需要的居家照顾、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紧急救援等方面资源进行归类划分并进行针对性、精准性的资源连接定位;第三,赋权增能,加强社区居民个人优势的培育发挥、潜能的激发挖掘、抗逆力的训练培养,不断生发、积聚个人资源,使其具有自助与助人的双重功能,并成为连接外部资源的重要关节点;第四,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开发网络服务资源,传递网络服务信息,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社会工作服务的模式方法;第五,“四社联动”模式运作过程中,作为支撑的社会工作要实现与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间的资源连接、服务共享,从而有效地盘活、输送、分配、调节社区建设资源。

四、化解社区矛盾

基层社区的矛盾复杂多样,从矛盾的关系来看,既有社区内部的矛盾,也有社区内和社区外的矛盾,既有居民家庭内部矛盾、居民个人之间的矛盾,也有居民与社区、社区内小群体间的矛盾;从矛盾的内容来看,包括物质矛盾、经济矛盾、文化矛盾等等。总体来看,社区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纠纷易激化和利益问题成为焦点等新特点。[3]基层社区的矛盾纠纷,反映出了社区居民在思想觉悟、文化观念、身份地位等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同时也是社会转型、社会改革加剧下出现的社会矛盾在社区层面的一定程度上的折射。基层社区存在的矛盾纠纷,微观来讲,影响邻里关系,造成居民生存危机,破坏社区生活环境,宏观来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社会动乱,威胁社会安全稳定、阻碍社会合理变革。在当前国家维稳大局下,及时预防、发现、化解基层社区各方面的矛盾,创设良好和谐的社区关系,有利于从根源上控制社区矛盾产生的诱因、消除矛盾产生的隐患。

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步伐的大局下,化解基层社区矛盾成为社会工作应然担当与实然职责,成为考量社会工作能否生根立足与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准。在社区矛盾的化解方面,有别于或靠行政权威的压服、或靠“老娘舅”式人物的说和劝解、或靠物质补偿安慰的息事宁人等等传统策略方式,社会工作展现出其专业的服务方式与优势。在化解社区矛盾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多方都成为社会工作者进行服务的案主,社会工作者能秉承公正、公平的价值观,做到不偏不倚,寻求矛盾解决过程中各方利益损失的最小化;通过共情,社会工作者能够体验矛盾当事人的不佳的情绪情感及态度观念并予以充分的理解,容易取得当事人信任并与其建立和谐亲近的关系,从而为矛盾化解打下基础;通过支持、引领等技巧,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矛盾当事人认识矛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激过度、情感衰竭、意志颓废等不良心理状况并及时予以自我调整与自我恢复,保持稳定的情绪与理性的态度;对于因为矛盾纠纷而陷入困难、危险境地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危机干预机制及时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救助救援;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预防功能,通过平时的社区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关系,在化解社区矛盾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作用。发挥社会工作化解社区矛盾的功能,可以将社会工作元素与社区调解工作、法律调解工作等建立有机联系,将传统调解方式、方法与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实现有机结合;在社区设置标示性的矛盾纠纷社会工作服务点、危机干预平台、心理疏导热线等等;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理论,协调好社区各种人际、利益关系,比如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业主与物业关系,共建友好型首善社区;合理利用社区行动模式,积极参与到社区拆迁、改造等容易引发与激化社区矛盾、利益纷争的事件当中,有效开展当事人需求评估、利益诉求、对话协商活动,极力避免对抗性、暴力性行为发生,引导事件朝向理性化、共赢化方向发展。

五、实现社区融合

社会变迁的加速、社区的升级改造使得传统城乡社区样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居住方式、身份隶属、邻里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从“家族人”、“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样态的变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的社会化,但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居民相互不熟识导致的彼此不信任、不关心,社区呈现陌生化状况,居民即便家住对门也老死不相往来;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居民一同居住带来的语言、文化、习惯等方面的适应、隔阂问题甚至是歧视问题;居民及其家庭呈现“单子化”样态 ,对社区公共事务及利益关注、关心不够。以上问题根本上讲是社区融合的问题。社区居民不能很好地实现共融,导致社区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交换、利用,居民及其家庭的参与社区建设方面的价值、功能得不到有效实现,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得不到充分构建进而影响了其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还会积累与引发诸多的社区矛盾,威胁到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社区融合,是当下社区变迁、居民身份转型过程中必须要认真面对并积极予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在社区融合方面的功能在于:社会工作者秉持接纳、不歧视原则,对于社区居民不管其地位的高低、身份的差异,都视为或显性、或潜在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社区融合功能的实现应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反对社会排斥,抵制社会歧视,尤其要关注社区中容易受到歧视、社区融入存在一定困难的弱势群体,比如老年人、低收入人员、残障人士、外来农民工、租房暂住者等等,使他们体会到尊严、感受到尊重;用好社会互动理论、文化适应理论,帮助居民更好地适应新社区、新角色、新环境、新邻居,在语言、观念、习惯、习俗等等文化方面求同存异,合理改变与塑造;用好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促使社区弱势群体发现自身优势及潜能,提升抗逆力水平;用好沟通理论与方法,增进社区居民、社区小团体、亚群体的彼此交流与理解,达成共识、相互援手。根本上是要认识到,社区融合问题本质上是居民彼此身份认同、社会关系构建问题,其解决的关键在于通过相互熟识、沟通增进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彼此接纳、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社会关系。社会工作者要围绕这一点,积极发挥社区发展模式的作用,扮演好使能者、倡导者、教育者的角色,利用专业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融合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发起自下而上、建言献策的自主式社区建设活动,凝聚社区人气、创设社区文化、开发社区功能、实现社区团结。

以上五项功能在服务根本职能引领下,构成了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机功能体系。在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维护社区利益是彰显社会工作本质的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四项功能要为之服务。推进社区自治、连接社区资源是为了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所表现出来的支持性功能,以便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体制制度、资源条件方面的支持。化解社区矛盾、实现社区融合是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所表现出来的应对性功能,以便有效地为社区治理创设良好环境、应对与扫除社区建设发展的障碍。总之,只有准确进行自身功能定位,社会工作才能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大局、基层社区发展的现实需求、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来有效推进基层社区治理进程,也才能赢得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专业地位与声誉。

本文仅就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应然功能及其依据原理进行简要论述,至于功能的具体机制、条件保障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方面的深入探讨,功效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视与验证。

[1]周庆智.论中国社区治理——从威权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型[J].学习与探索,2016,(6):38-47+159.

[2]文军,黄锐.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7):74-78.

[3] 张丽红.当前社区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及其应对[J].社会工作,2011,(10):95-96.

(责任编辑:孙书平)

On the Func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WU Li-zhong

(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250103, China )

Social work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ocial work,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to serve the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Based on this fundamental function, the specific roles of social work in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include maintaining community interests, promoting community autonomy, connecting community resources, resolving community conflicts and realizing community integration. Only by conducting accurate location on own functions, can social work cooperate with other governance forces, play a professional role in order to help the community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and win a good professional status and reputation.

social work; community governance; function

2017-01-18

吴立忠(1972-),山东利津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C916

A

1008-7605(2017)03-0014-05

猜你喜欢

矛盾利益居民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石器时代的居民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