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构筑云南哲学社会科学高地

2017-04-11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社会科学云南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必将激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脚踏实地、勇担使命、开拓创新,为孕育新的伟大理论和新的伟大思想奠定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和创新引领。作为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唯一遗脉、作为一所曾经为传承弘扬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血脉和精神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名校,我们深刻认识到,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既是自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一年多以来,我们立足学校实际,认真组织学习,积极践行创新,紧紧围绕人才、团队、平台、成果等核心要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着力构筑云南哲学社会科学高地,立足云南实际,讲好云南故事。

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振兴计划。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发挥云南师范大学在繁荣发展云南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在云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支持下,云南师范大学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振兴计划”,目前已启动计划支持建设经费1100万元,专项用于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振兴发展的各项活动。

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咨政服务功能。聚焦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中出现的重大前瞻性、战略性和公益性问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通过整合力量,突出重点,持续积累,在若干重大领域形成理论和对策研究的优势;深化与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交流协作,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进行智库建设,进一步增强解决发展中各类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正在高起点全新组建的西南联大高等研究院,将成为构筑涵养学术大师、培育原创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的学术特区和服务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术活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修订实施了《云南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联大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培养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引进和培养具有长远学术发展潜力、能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基础学科未来发展的学术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目前学校已经全职引进长江学者1人,实现了学校在该类人才中“零”的突破。同时,我们还实施了“‘登峰扎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奖励计划”,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一流科研创新群体。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建设若干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云南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探索高校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强化新型智库的支持和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重大现实问题、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决策咨询的能力。

助推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学校连续启动实施了“云南师范大学学术精品文库计划”,坚持质量第一的目标和标准,遴选资助一批优秀学术著作出版,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展示度。同时,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质量专著和教材。

总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弘扬人文精神,增强质量意识,发挥综合优势,坚持内涵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围绕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云南建设文化强省、云南师范大学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社会科学云南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