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就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2017-04-11韩克庆

社会建设 2017年3期
关键词:低收入失业福利

韩克庆

□ 专题研究:就业救助

主持人语就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韩克庆①

福利领取与促进就业的关系,不仅是社会建设非常重要的政策议题,也是学界倍加关注的研究主题。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福利机构开始通过“从福利到工作(welfare-to-work)”项目来鼓励福利领取者去就业。强制性的“从福利到工作”项目在1996年的福利改革以后逐步扩张,很多“从福利到工作”项目以“工作福利(workfare)”的形式,要求公共救助的接受者去工作而不是领取福利津贴。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或者工作福利政策,成为绝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重要而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

在中国,就业与救助的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议题和研究主题。就业救助这一提法,则见于201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就业救助进行了专章规定,成为《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八项基本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为了深入探讨就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笔者课题组到上海等地进行调研活动。随后,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本专题选编的三篇文章,既有课题组研究成果的汇报,也有学界同仁的奉献。

韩克庆、赵晰的文章《就业救助的对象界定与路径选择:工作福利的视角》基于对上海市的调研,对当前就业救助的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就业救助的目标人群为就业困难群体,包括城市贫困群体中的失业无业者和非正规的灵活就业者以及非贫困群体中的低就业质量者。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救助,受就业困难程度和就业救助强度的影响。就业救助的思路是:构建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社会组织为主的服务提供主体、以企业及专业机构为主的服务支持主体,主体间宜采取“混合一合作”式的管理模式。

刘凯、张瑞凯的文章《低收入家庭的失业与就业:人群、趋势及国际比较》,着眼于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特征、就业渠道和就业救助服务利用情况,发现农村低收入家庭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失业无业和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均颇为严重,而进城务工家庭的失业无业问题也逐渐显现。低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以非正式渠道为主,超过一半的低收入家庭没有使用过就业救助服务。为此,作者提出加强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在就业救助中的角色,以及建立长期的就业追踪制度等政策建议。

王迪、刘宝臣、王燊成的文章《就业救助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上海市某区的实践》,探讨了政府在就业救助服务中的责任。文章认为,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不可脱卸的责任,由政府提供的就业救助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通过对就业救助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的分析,发现政策定位不明晰、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估等问题,建议我国未来就业救助制度的发展,应该从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发挥多元主体合力等方面着手。

希望这三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学界同仁批评赐教。

韩克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北京,100872)

猜你喜欢

低收入失业福利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娶低收入老婆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穷人CPI是正视低收入阶层之举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