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哈尼梯田(上)

2017-04-11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哀牢山哈尼族哈尼

文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目前拥有湿地面积5342.06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近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4667.47万公顷)和人工湿地(674.59万公顷)。我国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之中。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全国自然湿地面积与第一次调查比较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近一成。每年1.6万亿立方米的降水直接入海、无法利用。针对这一严峻形势,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水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

哈尼梯田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面积达80多万亩;仅世界遗产保护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有的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多达3000多级,其中的老虎嘴梯田、牛角寨梯田、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等最具代表性。大的有数亩,小的不用下田,伸手就可以把秧插完。红河县宝华乡的梯田分布地被当地人称为“撒玛坝”,有“最稳、最大、最亮”之意,面积达14000亩,甲寅乡的他撒梯田也有5000亩左右。绿春的腊姑梯田、金平的马鞍底梯田等,也非常精彩壮观。它们至今充满活力。

哈尼梯田人工坡沿湿地的大山魂魄——梯田的生态构建智慧在哀牢山较为阴冷的高山区,保持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于云南亚热带山区受南面海洋性季风和海拔高低悬殊的影响,这里云遮雾罩,降雨充沛。另外,从炎热河谷的江河湖泊中蒸发升腾的水蒸气在此化为绵绵雾雨,洒洒淋淋,终年不断,在森林中汇成数不清的集水区和地表径流。低山河谷的江流湖泊均孕育于此间,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因此,哀牢山区具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点。

高山森林孕育的溪流集水被引入盘山而下的水沟,流入村寨,流入梯田,梯田连接,水沟纵横,泉水顺着块块梯田,由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谷底的江河湖泊,又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于高山森林。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与哀牢山亚热带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密切吻合。如此巧妙地适于自然,利用自然,变自然生态为梯田湿地生态是哈尼族长期从事农耕文明勤劳智慧的结晶。因此,哈尼族对森林的保护是十分重视的,因为这是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源泉和哈尼族从事农业生产和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命根子。

大约在2000多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今天居住的云南高原山地连绵起伏的哀牢山脉,远离了游牧的北方草原,为了生存,哈尼族的祖先沿山脊等高线开垦梯田。哈尼梯田历经千年沧桑而不渗漏、不溃决、不倒坍,每一条蜿蜒曲折的田埂都是哈尼人的脊梁,每一块大小不一的梯田都是哈尼人祖祖辈辈用生命和血汗垒成的。祖先的伟大力量已经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哈尼人永远的骄傲和光荣。哈尼梯田的奇观从古至今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具有强大生命功能的活态景观。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明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长期以来,人们对山地生态环境的治理,过分依赖技术手段,倾向于按工程模式去实施人为的山地生态改造,企图再建“理想化”的人工生态环境。而哈尼族对山地生态安全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遵循了最小改变的生态适应原则。由此可见,人类通过自我创新掌握改变山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主动权,但不同利用方式对山地生态安全脆弱环节的冲击会各不相同,可能遭遇的风险机率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以往出现的山地生态灾变,都是利用方式过分单一和规模失控的结果。哈尼梯田的自然性适应,向我们揭示山地资源利用方式,本身就具有多重性,关键在于生态和谐。

哈尼族通过梯田湿地的建构,其生态适应价值验证即使是水资源配置极不均匀的高山原始森林地带,可以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缓解了雨季地表径流带来的生态灾害,也争取到旱季有丰裕的农业用水供给。哈尼族的自然性适应则进而证明,高山原始森林下沿等高线建构能调节水资源利用的梯田,不仅能扩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益,而且能将水资源长期保持在高海拔区位,其保水固土、防止山地生态灾害、保证生态安全的能力超过森林本身,这就是哈尼梯田湿地千百年景观格局保持不变的生态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水是哈尼梯田湿地的命脉和灵魂。在亚热带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中,水以奇特的方式贯穿于哈尼梯田湿地生态循环系统中。高山森林孕育的溪水径流被哈尼族人民引入盘山而下的水沟,流入村寨,流入梯田,梯田连接,水沟纵横,泉水顺着块块梯田,由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谷底的江河湖泊,又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于高山森林。哈尼族人民的梯田湿地生态系统,是与亚热带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密切吻合的。如此巧妙地适于自然,利用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社会生态是哈尼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哈尼梯田融水资源的储养、高效利用与水质维护三大目标为一体,扩大了水资源的再生、储养和水质净化。以至于哈尼梯田虽然身处分水岭区段,却能做到水资源的供给极为丰裕,并能与周边各民族共同分享水资源。通过种养复合经营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因此,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既充分利用了原始森林涵养的水源,又通过高海拔梯田湿地的季节蓄水,更高效地涵养和利用水资源;这应当是一个独特的、富有哲理的顺应自然的山地湿地生态水资源管理智慧。

哈尼梯田湿地水资源管理的具体作法有以下方面。一是通过梯田湿地水域的建构,将尽可能多的地表水在干旱季节到来之前储留在山地高海拔区位,以便滋养更多的动植物。二是在人工的控制下,使用水的渠道尽可能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复杂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各种生物间接用水而在总体上实现水资源效益的提高。三是强化水资源在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实现半封闭循环,达到一水多用的目的。千百年来,这三方面的创新,都可以通过种、养复合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哈尼族的梯田构建模式不仅确保了水资源量的问题,而且其水质也获得了优化。今天的中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极度短缺,另一方面是水体污染,致使大量水资源无法利用。治理的关键原因在于利用生物物质和能量转换多功能循环的治污手段。在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内,所有的生产作业和生活上的物质消费,全部纳入山地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网络之中。

在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网络之中,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经过池塘熟化处理直接进入哈尼梯田,由鸭子、鲫鱼、黄鳝和泥鳅等水生动物作为一级消费,水生动物的粪便再由微生物作为二级消费。会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再由水生被子植物——水稻消费,而被子植物的生物体——稻谷和稻草又提供给人、畜消费,整个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多途径循环的生态网络,不可能产生任何形式的污染物排入江河水体。在稻田中,除了稻、鱼、鸭三个主体外,其他生物物种多达数十种,循环回路多得不胜枚举,对水体的一切可能污染物可以在梯田湿地生态系统中完全被降解,实现无害化。

猜你喜欢

哀牢山哈尼族哈尼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听哀牢山(外一首)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哀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