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以淮南市旅游宣传片《寻梦》为例

2017-04-11葛瑞峰门珂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原语译语字幕

葛瑞峰,门珂

(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以淮南市旅游宣传片《寻梦》为例

葛瑞峰,门珂

(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依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字幕翻译具有独特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要注意对其中各个因素的适应与选择,尤其是对译语受众和超语言因素的适应。在此基础上,译者应秉持简洁凝练的原则,采用“三维”转换的方法,通过转换、简化和替换等策略改写外在的语言符号,运用传音和释义的方法弥合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运用构建对话和増译信息的方式使译语字幕达到与原语字幕相符的交际诉求,从而获得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最高的译文,助力《寻梦》等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异域传播。

生态翻译学;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寻梦》

一、引言

城市旅游宣传片包含字幕、画面和声音三种元素,要保证其异域传播的效果,达到提升一座城市在国外受众中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的作用,除了画面的优美、声音的和谐,字幕翻译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对字幕翻译的研究限于电影、亚(奥)运会宣传片等领域,尚无对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规律的探索。字幕翻译本质上是字幕由一种语言呈现形式向另一种语言呈现形式的转换。就城市旅游宣传片而言,这一转换的过程受到译语受众的语言特点、传播载体的技术特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蕴含强烈的交际诉求:吸引游客的到来。因此,将“生态翻译学”的翻译原则与方法引入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生态翻译学

2008年在《生态翻译学解读》一文中,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这一全新的翻译学说。该学说在其前期所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以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这一人类的语言转换活动。“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①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中国翻译》2008年第6期,第11-15页。该理论指出:翻译的本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的标准强调最佳翻译是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及译者素质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翻译原则是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方法是“三维”(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转换。②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07页。翻译活动是在宏观的“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中,在“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中不断的适应与选择的动态转换过程。①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3-16页。因此,译者进行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时,必须对翻译的生态环境进行梳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应与选择,从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多个维度进行原语与译语之间的协调与转换,即运用“三维”转换的方法,对下列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字幕原语与译语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语言层面的差别,字幕原语与译语所承载的文化差异,以及原语字幕激发受众旅游行动的交际意图在译语字幕中的呈现。

三、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

就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而言,译者处在由字幕作者、字幕管控者(委托者、赞助者、译稿审阅者等机构或个人)、译语受众等构成的主体环境(翻译群落)之中,同时又受到由原语字幕、译语字幕、超语言因素等构成的客体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见下图1)。生态翻译学强调以“译者为中心”,这种“中心”地位表现在译者与主体环境及客体环境中的各因素进行着直接或间接的适应与选择。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译者对译语受众的适应和对超语言因素的适应。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品的“适者生存与长存”②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93页。,而受众则是这一“规则”的裁决者,城市旅游宣传片的译语受众更是如此:其受众是外国人,由于语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宣传片中的城市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宣传片成为向他们集中展示这座城市魅力的窗口。窗口展示的效果取决于字幕、画面和声音三种元素的协调与配合,尤其是字幕对画面的补充与说明:高质量的译文,使外国受众获得充分的旅游地信息,进而决定自己的旅程;译文质量不佳,则会给受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误解,因(译)文(妨)害(宣传)片,难以引起异域受众的收视兴趣,他们到此一游的可能性也就大打折扣。可见,译者对宣传片受众的适应虽然是通过译语字幕这一介质间接进行,但译语受众作为“规则”最终裁决者的角色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始终做到“换位思考”:用受众的语言、从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特征的角度解读整篇字幕。

字幕承载的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字幕呈现所依托的技术因素等超语言因素,是译者所处的客体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其中,字幕呈现所依托的技术因素是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区别于纸质文本翻译的重要特征。宣传片字幕受到宣传片画面面积和每一幕画面的停留时间等技术因素的制约。“字幕一般要求在一行内显示,最多不超过两行。字幕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一般采取6秒原则。即一行在屏幕的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2.5秒,两行不超过6秒。”③杨晖:《影视作品中咒骂语字幕翻译的文化学解释——以<被解救的姜戈>字幕翻译为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期,第94-100页。字幕过多、过长,必然占据画面较大面积,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有碍受众对画面的欣赏。在有限的画面停留时间内出现过长的字幕,对受众造成阅读的压迫感,这有悖于“创造愉悦感受”④张艳萍:《昆明风光走红纽约时代广场满眼金马坊、翠湖》,《云南信息报》2015年6月2日,第2版。这一旅游宣传片的创作初衷。可见,(字幕停留)时间和(画面)空间的制约使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必须秉持简洁凝练的原则。

图1 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生态环境图

四、《寻梦》字幕的“三维”转换

淮南市的旅游宣传片《寻梦》以一位摄影师与一位《淮南子》研究者的相遇相识为线索,引领受众在风光美景、历史民俗和特色美食中感受淮南这座城市的魅力,品味旅游的乐趣。该宣传片融合了画面、背景音乐和字幕三大元素,其中字幕的设计独具匠心:除了每幅画面下方的解说字幕外,还在部分景点画面上嵌入介绍性文字。画面解说字幕与嵌入式字幕兼而有之,该片集中体现了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字幕类型和特点。故本文以该片字幕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运用“三维”转换的方法,进行字幕英译研究。

(一)语言维层面

译者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①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36页。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汉语是意合性语言,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注重意义和功能,外部形态上的标志不明显,较少使用连接词和连接手段;英语则强调形合,注重结构和形式,偏向于使用连接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因此,译者在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英译时,必须对词汇、句子结构等进行选择性的调整,以“选择”出能够“适应”译语生态环境的译文,使身处译语生态环境中的受众对字幕的理解与原文欲表达的意义相符。此外,由于画面跳转的原因和画面说明的需要,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中的一个长句会以片段的形式分属数个画面,对字幕进行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必须对数个画面字幕进行综合考虑。

1.转换

“转换的绝对性与对等的相对性始终是翻译本质的双重属性。”②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56页。译者在对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时必须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变换,以实现翻译后的字幕在语言形式上对译语的适应。这一变换既要从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词的层面进行,即在翻译时将汉语的某类词换成英语中的另一类词,如汉语的动词换成英语中的分词;也要从句法成分角度着手,即将汉语字幕中的某个句子成分换成英语中的另一种句子成分,如将汉语中的定语转换成英语的状语。当原语字幕的一个句子分属数个画面时,句法成分的变换除了具有语言学意义外,更是将前后画面连接在一起的“内在粘着剂”。

例1 运用转换策略的字幕译例

?

第一幅字幕中“淮南的”一词作定语,若直译成“Huainan’s”,虽表达出所属关系,但略显突兀,且夹在句中,不易引起受众的注意。不妨将其译成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in Huainan”置于句尾,既符合英语方位词的表达习惯,又与句首词“I”相呼应,凸显旅游宣传片的地理指向。后面两幅字幕均以“守着”一词开头,若单独看这两幅字幕,都可视作“谓语+宾语”的省略句。但统览三幅字幕便会发现这三幅字幕构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后面两幅字幕是对第一幅字幕的进一步描述。因此,“守着”一词译成分词形式“standing by”表示一种状态更为合适;最后一幅字幕承前省略“standing”一词,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符合旅游宣传片字幕简约凝练的特点,契合旅游宣传片技术因素的要求。

2.简化

旅游宣传片字幕英译需要“将原本属于书面语体的文字转换成口头语体的解说或旁白呈现③Linde,Z.D.&Kay,N.,The Semiotics of Subtitling,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9,p.58.给观众”。众所周知,旅游宣传片汉语字幕为了达到渲染的效果,往往在措辞上注重辞藻的华丽与表述的凝重。要将这样的书面语译成英语口头语言,必须选用常用词、小词、短语或简单句式,插入成分或从句要简短,避免句式冗长。当然,表述简洁清晰也是旅游宣传片字幕技术因素的内在要求。

例2 运用简化策略的字幕译例

?

上述字幕中三个四字短语“生灵涂炭”、“官场政局”和“千古流传”,虽然在口语中也会使用,但主要还是用于书面语。单独翻译时,它们在英语中的对应语分别是“plunging the people into misery and suffering”、“official circle and political situation”、“echoing down thousands of years”。这些英文对应语语体正式程度较高,表述较为繁复庸长,不适宜旅游宣传片字幕的口语体语言形式;且若使用这些对应语,则可能会使字幕转行甚至占据三行空间,既有碍受众的字幕欣赏,也有违旅游宣传片每幅画面字幕行数最多不超过两行的技术因素要求。故宜将它们分别译作英语口语常用词“wars”、“politics”和“eternal”更为妥当。

3.替换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语系,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搭配习惯。旅游宣传片字幕为了表达特定的意象和达到渲染的效果往往会使用拟人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格从汉语的角度看是很自然的表达形式,但若按照原文的字样直译为英文,则必然使译语受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合乎英语的搭配习惯。因此,在翻译时必须依据英文的搭配习惯,选择合适的词对原文中的词进行替换。

上述三行字幕中“……竹简……领悟着……”这一表达形式显然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的表达了《淮南子》这部巨著与其诞生地八公山的密切联系。然而英译时不能将它直译为“…the bamboo slips…is picking up on…”,因为这不符合英语的搭配习惯。从习惯搭配的角度理解“领悟着”一词,应译为“were inscribed the characters”,再借助“reflecting”这个分词,与后面的“the wisdom that originated in Mt.Bagong”构成恰当搭配。整个句子可译为“The mottled bamboo…Mt.Bagong”(见例3)。

例3 运用替换策略的字幕译例

?

(二)文化维层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递,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注意由于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努力保护两种语言的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和谐,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①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92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字幕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如人名地名、宗教习俗等。这些文化信息是旅游宣传片的魅力所在,也是对异域受众产生吸引力的重要源泉。在字幕翻译时,要注意使这些文化信息保真,防止其流失。

1.传音

传音,即用音译的方式,辅以意译或加注的方法,对旅游宣传片字幕中的历史人物姓名、旅游景点名称等进行翻译。一个地方的著名人物往往有着影响深远的丰功伟绩或世代相传的神奇故事,景点名称通常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甚至负载着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重要文化信息。但异域受众对于这些人名、地名往往不甚了解,若将这些人物故事、地名来源用译语向异域受众做一番详细介绍,似乎很能给“老外”们补一堂中国文化课,然而,旅游宣传片字幕停留时间的短暂性和字幕所占画面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这种“补课式”的翻译不可行。而最便捷可行的办法是依据“名从主人”的原则,②丁立福,曹杰旺:《旅游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8页。对字幕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依据其汉语读音进行音译。这种传音的方式,既符合旅游宣传片视听媒介的传播特点,也使声音(拼音)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在画面的配合下更易于译语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1)对于人物姓名,在音译的同时辅以公元纪年法标注其生卒年份。通过增译两个年份数字,补充了人物信息,让异域受众对其生活的历史时期有直接的认知;同时,这种生卒年份标注法为西方受众所熟悉,极有可能会促发他们将该人物与本国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在联想与迁移中获得时空穿越的感受;此外,生卒年份的标注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字幕的历史厚重感。上文中对“春申君”的翻译“lord Chunshen(B.C.314-B.C.238)”便是一例。类似的还有对“淮南王刘安”的翻译“Liu An, King of Huainan(B.C.179-B.C.122)”和“孙蟠”的翻译“Sun Pan(1727-1804)”。

(2)对于景点名称,在音译的同时通过增译的方式补充其隐含的文化信息,使译名更完整准确地转达原语名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介绍清天观景区时画面上出现了嵌入式字幕“清天观”三个字,遵照“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地名翻译原则似可译为“Qingtian Temple”。然而“temple”一词向异域受众提供的信息是“a building where people go to worship,in the Jewish,Hindu,Buddhist,Sikh,and Mormon religions”,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朗文出版公司合编:《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2121页。即“temple”一词并不能使受众将该景点与“Tao”(道教)联系在一起。而在汉语言文化中“观”就是特指道教庙宇。故此处译为“Qingtian Taoist Temple”。这里增译“Taoist”一词,在译语生态中还原原语文化中的道教文化色彩;同时,译语字幕与身穿道袍的道观主持、绘有阴阳八卦图的道家练功房等画面相辉映,使译语受众置身“Taoist”一词的原语生态中,对道家文化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2.释义

释义是将原语字幕中高度凝练的文化词的涵义或具体所指直接翻译出来的方法。文化词涵盖服饰、教育、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心态等表述中国文化承载体名称的词,①丁立福,曹杰旺:《旅游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38页。也包括对蕴含中国文化色彩的行为进行描述的词,如“得道升天”、“炼丹求药”等词汇即体现着浓郁的道教文化特征和中华文化意韵。将文化词中的“中国味”翻译出来,既是将原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向译语生态环境转换的要义之所在,也是使译语字幕与画面相呼应、有效传播旅游地特色文化的必然要求。《寻梦》以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修道成仙的故事作为景点介绍的线索之一,因此,权衡好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中的文化差异,译出原语字幕所富含的宗教色彩,这是对译者生态平衡意识的重要考量。

例4 运用释义法的字幕译例

?

上述字幕中“炼丹”一词指道教修炼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道教徒用朱砂炼制使人长生不死的药”。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849页。该词的英文对应词似乎是“practice alchemy”,因为“alchemy”一词作汉语解时有“炼丹术”的意思。然而“alchemy”的释义是“a science studied in the Middle Ages that involved trying to change ordinary metals into gold”,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朗文出版公司合编:《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47页。显然是指“用其他金属提炼黄金”,这与“用朱砂炼制长生不老药”俨然不是一回事。因此,将“炼丹”一词译为“to make pills of immortality”才是对其汉语对应词的正确释义,同时也才能在译语环境中移植原语中的道教文化。

(三)交际维层面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说的是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即关注原语系统里作者的总体交际意图是否在译语系统里得以体现。”④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37页。翻译本身就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的更迭将原作的信息传递给译语受众,构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而旅游宣传片的公用即是传递旅行地的信息,唤起受众心中的美感共鸣,激发其旅游冲动,进而转化为实地探访的行动。因此,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必须以交际活动的实现为根本目的。

1.构建对话

用祈使句句式,使译文犹如原语作者与译语受众间的直接对话,译语表达真实而真切。这种翻译方式尤其适用于旅游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旅游宣传片的目的是推介旅游路线,所以宣传片字幕通常会以含蓄的方式向受众发出旅游邀约。在翻译这样的字幕时,不拘泥于原语字幕的字面表达形式,适当地在句式、语法等语言层面做相应的调整,通过构建对话的方式将欲表达之意明朗化,以期“更好地关照交际维层面的语用等效,更好地实现交际功能”。⑤同④,第238页。

例5 运用构建对话方式的字幕译例

?

如果按照原句的字面表达将“只有在淮南这个地方······”、“只有在淮南这个地方······”翻译成“OnlyinHuainan······”、“Onlyin Huainan······”,看似通过行文的反复构成排比,以示淮南旅游的意义,但语言过于生硬,语意过于绝对化,给译语受众以夸大不实之感,甚至引起受众的反感,反而削弱了宣传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里的排比句式“只有......”、“只有......”就是强调淮南的独特魅力。因此,译成“Welcome to Huainan...”、“Welcome to Huainan...”,依然使用排比句;同时,祈使句式直接向屏幕前的受众发出邀请;第二人称代词“you”的使用更加凸显与受众交流之意。字幕与画面相配合,在突出淮南旅游人文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两大品牌:《淮南子》文化和豆腐美食的同时,语言表达形式更符合译语受众的思维习惯,更易于译语受众所接受,从而更易达到旅游宣传片诱导行动的交际意图。

2.增译信息

增译是指“在原作基础上信息的增加”,“增加的方式可分为释、评、写三种”,其中“写”是“在译作中添写与所译部分相关的内容”。①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外语学刊》2002年第1期,第93页。旅游宣传片要激发受众把对一地的向往之情化为实际的旅游行动,有必要在片中呈现有关旅游地的交通、住宿等信息,使受众对自己的出行早做安排。遗憾的是,《寻梦》在这一块是空白。因此,在字幕翻译时,译者可依托“淮南(Huainan)”一词,就该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考虑到宣传片字幕呈现的时空特征和该宣传片的故事性叙事特点,这些信息不宜夹在片中相关字幕中,可将宣传片最后的鸣谢部分通过技术手段替换为介绍该城市旅游配套设施的画面,画面中以淮南市地图、高铁站、酒店等图片配说明性字幕的方式,使对淮南知之甚少的外国游客有备而来,尽情游览。宣传片的鸣谢部分对于译语受众来说是庸余信息,此处的增译既变“废”为“宝”,更是从语篇层面上实现旅行宣传片在交际维的适应选择与转换。

例6增译字母

五、结语

生态翻译学为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结构,其中“三维”的方法无疑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城市旅游宣传片字幕的“三维”转换,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适应与选择,具体方法为:通过转换、简化和替换等策略改写外在的语言符号,运用传音和释义的方法弥合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依靠构建对话和増译信息的方式译语字幕与原文本相符的交际诉求相符。这一适应与选择的过程,不仅是对原语字幕字、词、句等“点”的思考,还要有对整个原语字幕文本的“面”的把握。在由点及面的“三维”综合考量中,译者选择出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最高的字幕译文,助力《寻梦》等城市旅游宣传片的异域传播。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ity tourism promotional fil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GE Ruifeng,MEN Ke

According to Eco-translatology,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ity tourism promotional film is very distinctive in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ranslation.All the elements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ransl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especially the element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superlanguage element.While translating,the principle of being concise should be followed and the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conversion can be used.The Eco-translation strategies,such as transformation,simplification, etc.provide proper ways for linguistic,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conversion of the subtitle.Threedimensional conversion is the right method for translator to obtain the best translation in selective adaption and adaptive selection.Only in this way can a well-adaptive subtitle translation be obtained,and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Back to Huainan and other city tourism promotional films be achieved among foreign audience.

Eco-translatology;city tourism promotional film;subtitle translation;Back to Huainan

H059

A

1009-9530(2017)01-0111-06

2016-09-18

淮南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淮南旅游宣传片字幕翻译研究”(2014xk16zd);淮南师范学院2014年科研创新团队基金。

葛瑞峰(1978-),男,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门珂(1971-),女,淮南二中教师。

猜你喜欢

原语译语字幕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