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

2017-04-11刘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为适应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需求,现代化、信息化对其发展的助推作用进入了汉教工作者的视野。所谓信息化的发展不再是简单借助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对教育工作进行辅助,更需要人们对教育资源方面进行更多的开发和利用,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平台。笔者在总结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希望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20-02

过去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仅能简单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这种现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更多的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也日趋完善,本文就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出展望。

一、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历程回顾

1.起步阶段。上世纪中期,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通过计算机对语言教学工作进行辅助。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的观点,下面对信息化发展起步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第一,主要研究内容。在这一时期,我国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汉字处理問题,然后对拼音输入及相应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之后,人们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我国的学者专家已经从可行性、必要性及必然性几个角度对信息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与完善,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方面进行设计;最后,对信息技术辅助汉语语言教学工作进行实践。第二,研究工作的不足。该时期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一,未能实现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对外汉语教育也受到这方面条件的限制;其二,汉字输入程序的设计及研发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字处理”相关问题未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其三,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历史较短,建设工作尚未完善,教育工作自身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信息化发展更是存在很多不足。此时期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较差,具体来讲,在该时期人们未能对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进行更多的研究,信息化形式及内容比较单调,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也存在一定问题,系统交互性较差、程序开发人才较少等方面的原因均对研究工作产生一定的限制。

2.全面发展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2004年,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向公众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及中文电化教学会议的召开为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开发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一,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首先,在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融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重视语言要素、教学技能等方面。例如,日本学生的听力水平不高,教师在对其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借助网络手段或电子词典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便可以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进行锻炼和提升。另外,在汉语口语交际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对应的虚拟平台,学生可以在汉语语言环境中进行更多的练习,提高自身的汉语表达效力。其次,对信息技术远程教学及辅助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该时期远程教学便是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人员对教学平台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对国外一些国家的远程教学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平台方面的理论研究,人们已经开始着手于数字教学资源、教学网站等方面的开发和建设,为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最后,对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第二,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实践工作进行分析。多媒体课件及教材均是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我国的学者、专家已经对教学资源特点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教材编写工作中的流程及原则方面进行明确,最终结合软件工程、教育方法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学科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时,结合了我国现有纸质教材中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开发工作。此外,研究人员又结合了跟读、听音等功能对教学资源进行完善,将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促进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第三,资源库及语料库的建立。我国技术人员及教育工作者进行共同合作,设计出了一种网络应用系统,教师可以利用此类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该时期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细节工作中,教学管理、测试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为教师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支持。

3.国际传播阶段。在国际传播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进程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下面就教育工作几方面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第一,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的突破进展。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信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仍然满足不了现实的发展,若想使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从信息技术方面入手,进行应用方面的升级。我国众多学者专家已经就汉语国际教育及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教学效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促进了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如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纸质教材通常情况下均会附带多媒体教材,其比例已经达到全部教材的6成以上。此外,语料库方面的建设工作也日趋完善,相关软件系统的研发工作也取得了更多进展,现今人们已经将字词频率统计等方面的功能融入软件功能中,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第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而言,信息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将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上升至国家层面。我国已经对教学资源的制作及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促进其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络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适应性及针对性,在考试方面更是融合了网考、机考以及纸考多种形式;其二,对网络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就这方面工作而言,需要对教学资源平台、网络教材以及专题资源库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二、展望

在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将精力集中于对多媒体教学及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对相应的认知机制进行完善,此外需要对各类不同类型的网络教学工作及技能教学工作进行区别对待,使用针对性及适应性更强的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地调整,教师需要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以便于更好地驾驭这种教学模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新载体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需要继续深入,人们需要对教学资源方面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开发,促进其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汉语国际教育及其信息化发展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并对教学平台进行完善。然而,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全过程进行分析,希望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文中观点,并对自身工作进行调整,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最终通过逐渐完善和发展取得更多成绩。

参考文献:

[1]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6):23-31.

[2]熊玉珍,洪骞.面向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3):68-72.

[3]彭泓博.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J].西部皮革,2016,38(16):270-270.

基金项目:“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大背景下,云南承办孔子学院(课堂)现状及特色发展策略研究(编号:QN2016044)

作者简介:刘娟(1980-),女,云南红河州人,硕士,云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