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文言文教学,挖掘德育潜能

2017-04-11高爱华�オ�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现代文文言文德育

高爱华 �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挖掘文本背景知识的德育潜能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可见,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可以史为托,介绍相关的史实背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确实,优秀的文言文作品绝不可能是作者的信手涂鸦,背后必然隐含着作者的理想追求或人生阅历,浓缩了他们的生活态度,有着不容小觑的德育价值。当前的高中生整天忙于“题海战术”,文学知识面十分狭窄。通过讲述文言文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能以作者的人生阅历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人格魅力的影响,有意识地“见贤思齐”,提升自身素质。

比如孔子被誉为“至圣”,他对天下苍生充满了仁爱。他面对着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了实现仁政德治,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率领众多弟子来回奔波于诸国之间,他的仁爱之心令人钦佩。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领域一直不如意,所著之书甚至被视为“伪学”。但是朱熹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当时的教育事业,设院讲学,为当时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执着之心令人钦佩。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厌倦了黑暗的官场,选择回归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洒脱之心令人叹服。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古人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二、挖掘文本内容的德育潜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所谓精读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站稳出发点之后,应该以此为基础向四面八方延伸。”由此可见,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教材内容,还应该有所拓展,深化学生的视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整合教材,引导学生“生成”相关知识。

一方面,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微调课文的排列顺序,结合教学计划,将具有相似点或共通点的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在一起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将《孟子见梁惠王》与现代文《孔孟》相结合;将《逍遥游》与现代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相结合,等等。现代文通俗易懂,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交相辉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从中受到思想影响。

另一方面,鉴于高中生对人物传记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穿插这类知识,比如在讲解《过秦论》《兰亭集序》时,适当穿插贾谊、王羲之小传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知识分子高洁的品质;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时,适当穿插李白“高力士脱鞋”等小故事,让学生感受李白傲视权贵的高尚品格。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挖掘古文吟诵的德育潜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古文诵读能力的培养。在《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指出:“旧诗词与文言文,一部分生命在声调中,不诵读不可能完全感悟它们的味道。”可见吟诵在学习文言文中的作用。确实,文言文蕴含声情韵律,通过反复吟诵,方能体会其文情之妙、意境之美,进而掌握文章中的自强、自律、仁爱等文化内涵,以此陶冶情操,内化为个人底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只有经过反复的读,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理解文章蘊含的内涵,体验其中妙处,揭示文中作者的道德品质、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挖掘课后辅导课的德育潜能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时间内,受到时间、空间、教学设施等条件制约,导致许多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展现,更谈不上德育了,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课外教学的便利条件,则可有效实施因材施教,有利于德育的渗透。课外活动辅导是课内教学的有效完善与拓展,更是实施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五人墓碑记》时,教师可在课后布置活动任务——整理作者张傅的生平和成长故事。其中学生搜集到了关于七录斋的故事,说张傅从小好学,每读书必先抄录下来,抄完后朗读一遍,再烧掉。然后,再重复这一过程六七次。由于长期的书写,结果其执笔的右手手指和手掌都磨出厚厚的茧子。冬天手会被冻裂,为了写字,一天要用热水浸泡好多次。夏天夜读蚊子太多,只有将双脚伸在坛子里。正是由于发奋努力,熟读百家名作,张傅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人称“百世师”。后来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最后将自己的著作编撰成集,名为《七录斋集》。这种励志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古人勤奋好学的品质、坚强的毅力,也使学生明白所有成功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的汗水,懂得只有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才能最终取得不凡的成就。

五、挖掘文言文竞赛活动的德育潜能

语文学习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不仅仅指在学校的活动,还包括校外生活、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课内的知识并不足以完成一个人的全面培养,还需要课外教育活动的补充与支持。教育家刘国正教授指出:“课内与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打开其中一翼,势必飞行不远,要双翼并举,方能自由翱翔。”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的课堂时间比较有限,所以要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还要将眼光延伸至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如教师可以组织古文竞赛活动,比如名家故事比赛、古文主题辩论赛、文言文诵读比赛等。学生辩论屈原之死是他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愚昧,还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通过朗诵《琵琶行》,感受琵琶女的情感起伏。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语文教师作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有义务、有责任在教学中挖掘学科的德育潜力,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善于从文言文中发现所隐含的德育因子,让学生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215600)

猜你喜欢

现代文文言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