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与智慧

2017-04-10王利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作文素材多角度核心素养

王利娜

摘要: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在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解读和运用中可以发展并提升这一素养。因为每一则事件素材都包含多方面内容,这使得它们能被运用到不同话题的作文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作文素材 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本文将通过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来帮助学生发展这核心素养。

一、 面临的问题

1.由命题材料联想到自身储备的素材

2.由观点或话题联想到自身储备的素材

3.契合点在哪儿?(认清本质)

4.如何在行文中表达?(怎样表述论据并联系观点分析说理)

二、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解读

以昭君的实例为素材,我们可以多角度解读。

汉元帝后宫女子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女皆赂画工,多者十万钱,少者亦不减五万。独昭君不肯,遂不为帝所幸。匈奴入汉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事已定。帝重信于外族,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从昭君的角度,前人有不同观点: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从情感角度分析;“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安石也从情感角度分析,但是结论完全不同。“一身归朔漠,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无名氏从政治角度和对将来的影响方面分析昭君和亲的意义。

从毛延寿的角度也可以进行解读:

“可恨毛延壽,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哀怨曲》中表达的是对画工的恨;“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明妃曲》 则为毛延寿鸣不平。

因此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素材,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

1、各种感情

2、政治、经济、环境、艺术、民心、做人

3、起因(内外、主次、表层深层) 影响(正反、过去现在未来、个人团体民族、物质精神、自然社会心灵)

4、不同对象

在对材料的解读中充分重视思维发展阶段性的规律,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反应快速、敏捷聪慧;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联想丰富、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二、素材和论点的结合

(一)材料的叙述思路(叙例)

“失街亭”故事

适用主题1:理智战胜情感

叙述的角度:诸葛亮

马谡自负大意使街亭痛失,依法当斩。面对群臣的竭力劝阻,诸葛武侯深知军令如山,不能凭私人感情行事,于是挥泪斩马谡,(叙例)这是理智战胜情感的义举,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关联论点)

适用主题2:偏信自己

叙述的角度:马谡

带着几分侥幸的心理,他(马谡)依然固执于自己的观点,不料敌军却轻易打败了他。(叙例)是因为他不懂兵法吗?不,是因为他偏信自己,认为自己才华盖过军中上下,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关联论点)

在叙述材料的时候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加以简述,不可把整个故事复述过来。而且要注意和观点加以勾连,找到契合点之后要点出观点。

(二)材料的分析方法(析例)

材料:《贞观政要》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一则“太宗吃蝗虫”的材料,可以生发出多少个角度,又可以论证多少个话题与观点呢?请看:

角度1一一“忘记和铭记”

思考:太宗忘记的是什么?铭记的是什么? 他的忘记和铭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唐太宗视察庄稼的长势,却看到蝗虫带来的灾害。太宗遂向上苍祈求,希望将百姓面临的灾难转移到自己身上,要用自己的生命安全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太宗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心铭记着百姓的哀乐。在这种“忘记和铭记”之间,唐朝日益兴盛,太宗终成一代明君。

角度2———“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思考:太宗的什么举动出人意料?什么举动又在情理之中?太宗为什么吃蝗虫?吃蝗虫的作用和意义?

《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杖而咒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李世民乃是一代封建君王,肯于吞食蝗虫确是出人意料,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这看似出人意料的举动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不但非常清楚粮食与百姓、人民与国家的密切联系,更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这样贤明的君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更在情理之中。只此一事便可看出,大唐之兴亦实属必然。

角度3-——“说‘安”

思考:唐太宗心中的“安”是什么?为什么要求这样的“安”?追求这样的“安”有何意义和作用?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视察农田时,见蝗虫蚀苗,不顾自身安全吞食蝗虫,让其蚀己心而不危害百姓。太宗的祷告和希冀令人感动。岁乃民之根本,民乃国之根本,唐太宗舍一己之“安”,求万家之“安”,可敬可佩。农业乃国之根本,安泰之源泉,抓住了根本,方有杜稷之安稳,方可享百年之盛世、万代之荣光。“贞观之治”,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此说,材料一材多用的具体分析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4、意义和作用?

在素材解读和运用中,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性品质。要深入研讨,有独特感受,在习作教学中要鼓励独创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连动性品质。如在阅读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后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维活动,分析探究问题的原因与结果。三是培养学生多向性品质。要另辟蹊径,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找寻最佳答案。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生在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角度中可以得到发展并提升。

参考:①陈摇兰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②喻平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一些思考

猜你喜欢

作文素材多角度核心素养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