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模仿—展示”音乐教师培训模式
——以福建省基础教育高中骨干音乐教师培训为例

2017-04-10刘凤琴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训音乐教师

刘凤琴

(福建教育学院 体育与艺术研修部, 福建 福州 350001)

“示范—模仿—展示”音乐教师培训模式
——以福建省基础教育高中骨干音乐教师培训为例

刘凤琴

(福建教育学院 体育与艺术研修部, 福建 福州 350001)

针对现有教师培训存在的不足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探讨创新的培训模式——“示范—模仿—展示”模式。阐述该培训模式的理论依据、培训目标设计、结构要素、内涵和要求、操作流程,并结合2015年福建省基础教育万名骨干高中音乐教师省级培训工作实际案例,分析该案例的成效并进行反思。实践检验证明,“示范-模仿-展示”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中小学教师创新培训模式提供了成功的模式与案例。

教师培训;示范教学;培训模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音乐教师不仅在专业表演技能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还需要在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2013年5月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1]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培训方式是培训实践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都对我们音乐培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目标设计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意见》的出台对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使广大教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实际教学效果是我们研究的动力和目标。笔者在福建教育学院工作期间,选取了全省九个地市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及教研员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现在的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培训观念落后,教育培训模式陈旧,重理论知识或传播学术前沿信息,而轻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灌输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占主导地位,互动少,参与环节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学员被动接受知识、技能,培训目标仍是知识型教师、技术型教师,教师的职业发展仍然处于半专业发展状态。

要改变本次调研中发现的以上音乐培训现状,亟须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查阅教育文献、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近几年的音乐培训经验,笔者认为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共振教学理论”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理论引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2]

共振,即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幅叠加,从而增强振幅的一种物理现象。这里,振源是教师的教学,频率即师生教学交流的和谐程度,振幅即培训的效果,只有和谐的教与学才能创造出最好的培训效果。在教师培训实践中,根据“师生共振教学理论”,我们逐步形成了“示范—模仿—展示”的教师培训模式。

示范是通过双边教学互动使教师这个 “振源”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教学的内容通过“波”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模仿,是对教学点的理解和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接受到教师发出的“波”后,生成自己“波”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波”在频率和振幅,在模仿练习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模仿练习的情况,即通过接收学生的“波”,也在调整自己示范教学的重点,即调整自己发出的“波”,使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前两个过程顺利进行,即教师与学生的“波”的振幅、频率基本一致后,就能进行展示,展示成果得到教师的最终认可是代表师生产生共振的充分证明,即通过这个培训模式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

目前在国内教学、培训中使用较多的模式是“示范—模仿”或“模仿—展示”,把“示范—模仿—展示”三者结合起来的模式还较少。

(二)模式的目标设计

这种新的培训模式是以促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性转型为目标,以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为重点。重视和强化实践性培训,改变培训教师讲、学员听的模式,增加示范案例教学、模仿练习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让培训教师和学员一起共同讨论,改变培训和教育实践不相吻合的现状。按照培训结束时和培训后两个阶段设置具体的目标如下:

(1)通过“示范—模仿—展示”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能掌握培训内容,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修养、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提升。培训班结业时学员对培训的需求把握、培训课程安排、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研修成果与收获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的满意度较以往的培训班有较大的提高,争取达到90%以上。

(2)培训后受训学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将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在音乐课程教学之中并起到较以往更好地教学效果。可以选择性的开展公开示范课或研究课、专题报告、本学科的校本研修活动、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任务。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引领本学校、本地区教师发展;指导青年教师,发挥示范引领、辐射指导的作用,成为创新型、专家型、研究型人才。

二、模式的操作流程

培训操作流程按照先后顺序分为训前准备、训中培训、训后跟踪三个部分。

(一)训前准备操作流程

首先要针对本次培训对训前调研,并完成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报告,然后制定培训方案:培训的主题,目标课程和计划设置等。在培训开始前,先通过任务引领驱动的方式,让学员先了解本次培训的主题与培训目标,布置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训前作业。精心组织培训者队伍,聘请培训专家、教学名师、教研员等。

(二)培训中操作流程

这一过程在集中培训期间完成,主要操作流程按顺序分为示范—模仿—展示三个阶段:

1.“示范”阶段

音乐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由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部分组成,通过示范教学这个阶段对这两大部分进行学习。这一阶段是激发学员的隐性需要,激起学习动机与热情。示范不仅能让学员直接感知需要传达信息的全部内容,也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模仿”阶段

将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专家智慧以及名师的经验为学员所接受,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每组同学有不同的学习分工,做到了能力互补。

3.“展示”阶段

学员通过专家引领以及模仿实践练习后,培训组织者组织班级学员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和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形式开展。培训教师则做相应的教学指导点评,学员通过教学观摩、互动点评,能激起学员的共鸣。建立培训反馈机制,通过学员培训座谈会、填写学员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收集学员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做出改进和提高。

(三)训后跟踪流程

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调查,培训组织者在省培项目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培训材料,对学员的教学情况长期跟踪,并鼓励、指导学员发挥示范辐射引领的骨干带头作用。

三、模式的实际案例运用

2015年,福建教育学院组织了第一批万名骨干高中音乐教师培训,笔者作为该培训班的项目负责人,为了较好地践行《意见》的精神,采用了“示范—模仿—展示”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本次万名骨干高中音乐教师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一)训前准备阶段

本次培训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培训前广泛征求全省九个地市一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农村校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及教研员进行访谈了解和问卷调查。

在调查分析本次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后,按照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确定本次培训方案的主题并制定培训方案。本次培训的主题确为:高中音乐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与地方校本音乐课程开发。为了培训时更有针对性,制定了学员的训前任务:撰写一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反思;准备十五分钟的片段教学内容;准备“地方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校本音乐课程的研修与开发”这两个主题的内容等。

培训组织者完成福建省培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福建省培项目基础教育网高中音乐虚拟班级的建设,并且精心组织培训者队伍,聘请省内外知名培训专家、高校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教研员等教师作为培训教师。

(二)训中培训阶段

1.“示范”阶段

以本次培训中的两个典型的课程为例。

(1)在《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这个专题讲座中,培训者在讲授专题讲座前,对学员的训前作业中教学设计进行批改,并在授课和进行专题讲座时,给学员展示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给学员以示范和引领,让他们对这份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点与特点。同时也展示学员的教学设计,让学员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优缺点,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修改该教学设计,形成具有自己个人特色并能实际应用的教学设计。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础理论、教学实践与案例分享》这个专题,对于大部分学员来说是一门新专题。学员对所学的新的技能比较生疏,求知欲心切,这时注意力也集中,专家进行专题理论与教学理念的引领时,结合优秀的教学视频,采用完整示范的教学方法,再现音乐作品的形象和情感,引起学员的审美兴趣。在讲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如何应用到高中音乐教学法中,专家先展示成功的教学课例,同时讲解教学方法的应用、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整体感知,以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奥尔夫音乐技巧,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培训者的示范性与引领性等方面对音乐教学培训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由音乐水平较高的学员进行示范,其他学员能够有效分辨自身的差距,提高了学员的听辨能力和识别能力,加深对正确动作和技术的理解认识。

2.“模仿”阶段

本次培训在“模仿”阶段的实践形式为同伴互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将全班学员分为三个小组,指导老师组织学员每三天进行一次小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小组合作教学设计、片段教学等。在小组合作教学设计时,我们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选定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地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这一课,要求学员根据专家示范的优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进行小组合作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纳并吸取小组意见,即形成一个设计的初步框架。

同样,在进行小组合作片段教学时,我们选取了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沂蒙山小调》这一课,要求学员进行片段教学交流,并做出自我教学评价与同伴教学评价,撰写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学通过统一的课题,不同学员执教,每个学员的参与听课、评课,使学员与名师,学员与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 “师生共振效应”。

“模仿”这一阶段是学员活学活用,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这样的模仿练习实践过程中,学员逐步获得了对问题的科学认识和切实有效的操作经验,这不仅使学员不断更新观念,而且在研讨中学员会不断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想法,从而提高了学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展示”阶段

围绕本次的培训主题与培训目标,本次培训“展示”的形式有:课堂教学展示、主题论坛研讨、经验总结交流。主要展示的内容有:(1)课堂教学展示:音乐教学设计交流与展示,通过前期的示范教学与模仿练习实践后,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评价,对小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或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然后再推选两名名学员进行全班展示公开示范课的展示,将自己的研究课走进中学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展示,同时组织学员进行评课,并邀请教研员进行点评。(2)主题论坛研讨。以“地方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主题,每个学员要撰写15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并制作PPT,一方面使学员在课题研究成果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展示与评价过程中,学员对精华的内容予以肯定。(3)经验总结交流。本次培训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培训心得体会,以及对福建省万名骨干培训中形成的有关组织建设、培训内容与模式、培训管理与保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进行评价。

(三)训后跟踪阶段

培训组织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所有的学员回岗后,都按照培训的新理念、新方法上了研究课或公开课;一部分做了专题讲座报告、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等。学员将培训所学到的教育教学技能与专业技能带回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在改进教学、引领本学校、本地区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辐射、指导作用。

四、模式取得的成效

这个案例采用“示范—模仿—展示”的实践培训模式,增强对学员教学研究的能力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力,逐渐由教学型教师向骨干型教师转变,在教学引领示范辐射能力上有明显提升。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网上不记名答卷形式的问卷调查(培训班学员满意度评价参见表1)。数据表明,总体上看学员对本次学科培训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7.5% 。

表1 2015年福建省万名骨干教师高中音乐培训班学员满意度评价表Tab.1 Fujian Province,2015 key teachers of high school music train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table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效,经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培训主题量身定制

培训主题的确定不是单方面由培训组织者来确定,培训组织者在之前要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尽量使教师培训的内容切合一线教师的实践需要,实现了教师培训师参训学员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更为创新的培训。

2.培训课程精心设置

通过精心组织培训者队伍,将培训的重点放在理论内化和实践转化这两个环节上,不仅让学员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所领悟,同时还能对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的有切身的体验。

3.创新培训模式深入人心

让学员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专家的理论引领,教学名师的示范教学,教研员的评课教学,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点评与讨论,使学员在同伴互助、合作教学、互动点评中不断提升培训效果。通过专题理论学习引领与典型案例观摩,再进行模仿实践练习,并与成果交流展示向结合,以核心课程为引领,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反思和总结培训效果。

由此可见,培训模式的创新对提高培训质量非常重要。学员对本次培训的目标高度认同,对培训安排的内容非常满意,认为课程结构合理、逻辑连贯,培训结束后普遍认为培训内容对其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示范—模仿—展示”的培训模式,以专家理论引领,并由优秀课例示范,说课评课、校本研修、成果展示,实践教学反思的实践形式。这种创新模式,激发学员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观摩、研讨交流、互动点评以及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升。总之,反思以往培训模式的不足以及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的努力、模式实践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更加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培训模式有许多可以改进、创新的方面,作为教育培训者,需要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1]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3-4.

[2]华长庆,蔡正燕,李志道.论师生共振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1997(5):1-2.

(责任编辑:冯起国)

“Demonstration-Im itation-Show”M usic Teacher Training M ode—— — A Case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the Key Music Teacher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LIU Fengqin
(School of Sports and Art Training,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Fuzhou,Fujian 350001)

This paper,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o explore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Demonstration-Imitation-Show".Describes the theory basis of the training mode,training goal design,elements of the structure,content and requirements,operation process,and combined with the provincial training of 2015,Fujian Province,basic education thousands of backbone high schoolmusic teachers actual cases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se and reflection.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trainingmodel of"Demonstration-Imitation-Show"has achieved good training effect,which provides a successfulmodel and cas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model.

teacher training;demonstration teaching;trainingmodel

G652

A

1674-2109(2017)01-0100-05

2016-01-26

刘凤琴(1984-)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培训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音乐
圆我教师梦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