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2017-04-10李小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青少年

李小明

摘 要: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积极转变,青少年的体育健康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层面制定有效的促进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让青少年更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实现体育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体育强国 体制健康 青少年

体质是人生命活动与劳动的基础,是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但也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青少年的体制健康状况,容易受到日常习惯、体育活动、饮食习惯、食物摄取以及健康知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很大改善,但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不仅关乎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样关乎中国体育的未来,所以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群策群力。

一、政府层面的促进策略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政府部分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促进政策,尤其是在随着体育强国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可以实现体育强国战略与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体育教育的资助力度。相关促进政策的制定,有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制定具体的规划,消除一些制度障碍和政策障碍。如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宣传部门等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由于涉及部门众多,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容易出现职责划分和定位不清晰,有利益时都争着做,有困难时就互相推脱,加大了开展工作的难度,所有政府部门只有加强整体协调,制定完善的促进政策,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为了在青少年群体当中营造出良好的体育健康教育氛围,还要加强对体育教育政策和体质健康知识的宣传,要通过手机、电视和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和机构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予以关注。

二、社会方面的促进策略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所以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并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监管。所以说,青少年体制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育,而是要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多方参与的促进机制。目前,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监管不够严格,对办学质量及收费标准等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各种社会机构、企业等都投入到开办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大潮中,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工作安排敷衍了事等。很多家长和学生甚至对社会教育主体失去信心,形成了对学校教育的单方依赖。对此,在社会层面,要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教育积极性,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如一些民办体育教育机构,以及各种企业出资办的体育学校,可能会出现与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叠现象,所以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协调,整合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资源,统一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成本,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工程的有效推进。

三、家庭层面的促进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各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投入,往往会存在重智力、轻体育方面的倾向,所以家庭体育教育环境比较差。对此,青少年学生的家长一定要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纠正个人体育教育的错误观念和行为。一方面,家长要避免对孩子体育活动的放任自流,要多对孩子的体育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减少上网、玩手机的时间,多参加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家长要增加亲子体育互动的时间,多同孩子在体育活动中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喜欢上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这样不仅有助于青少年体育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能够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营造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如家长和孩子一起跑步,家长教孩子打乒乓球、羽毛球,一起参加户外休闲运动等,都是促进孩子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总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与促进策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教育主體不仅要转变传统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要增加体育教育的投入,积极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体育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宝强.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03)

[2]熊媛,吴佑年.襄阳市“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互动机制的调查研究[J].科技视界,2014,(33)

[3]莫再美,王运土.体育健身与修心共建的价值思考——基于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论中国是体育大国还是体育强国
社区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