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成渝经济区发展对策研究

2017-04-10蒲泓舟

经济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蒲泓舟

摘 要:文章从论述供给侧改革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指导意义入手,分析了成渝经济区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成渝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希望对实现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供侧改革 成渝经济区 发展对策

中圖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89-02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相邻、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行政区域经过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济区域。如我国的京津冀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等。在全球经济发展日趋一体化的当代,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巴蜀两地同处一隅、文化相溶、资源互补。基于此,国家审时度势,由发改委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于2011年适时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要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进一步实现基本公务服务的均等化,从而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该规划实施五年之后,2016年国务院又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希望通过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起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经济发展,引领西部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实现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实现成渝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目标,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实现成渝经济区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二、供给侧改革理论及深刻内涵

供给侧是与以“投资、消费、出口”为主要刺激手段的“需求侧”相对应的经济发展理论,其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对资源进行配置,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目前国内商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过剩的中低端产品与消费需求日益倾向高端产品之间的脱节,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巨大的需求流向国外市场。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在于经济高速增长时,商家未致力于基础性、创新性方面的投入,而停留于低层次的模仿,高端商品供给欠缺有效的要素投入,全社会未形成基于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国家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全面提高劳动、资本、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和技术、制度、管理等无形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和效益,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要着力解决“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郁鹏等(2016)认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突破口,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供需精准对接途径,根本原则是供需两侧管理有机结合,内在规制条件是五大发展理念。事实上,供需矛盾,过去30多年也一直存在,这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简政放权,有智慧地进行行政引导,通过降低各种税费、融资成本、交易费用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促进企业积极参与经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解决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将供给侧改革理论运用于指导当前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精准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概念:(1)供给侧改革理论是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伟大理论创新,是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的,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激活经济活力,摒弃权力经济顽疾,进一步发挥创新机制,塑造可持续发展动力提供了理论基础。(2)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宝贵实践经验的重要理论发现。供给侧改革主要理论源于供给学派的萨伊理论,该理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曾作出重大贡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将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和世界各国经济治理的共识与自身国情结合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理论支撑的正确判断。(3)供给侧改革是我国走出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困境,在这一关键时期,实现经济从数量膨胀迈向质量效率,进一步转型升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当前,我国商品市场上的矛盾已由全面商品短缺向结构性产能过剩转变,主要问题还是表现在供给侧。因此,只有全面实施供给侧改革,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率低下的局面,才能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

三、供给侧改革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将经济增长与制度配给的长远目标有效地匹配,进一步拓展区域制度供给的创新,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能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区域发展的产业层面供给,增加区域组织创新能力的供给,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资本、劳动和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国家整体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未来只有通过有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加重视和尊重市场自身的力量,才能扎实推进区域合作与对口支援,不断深化国内区域合作,拓展国际区域合作空间。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供给侧改革以要素有效配置为主导,供给与需求两手抓,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能破除城市本位观念,提供开放的创新制度供给,将有利于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因地制宜地确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全力实施供给侧改革,助推成渝经济再上新台阶

1.成渝经济区运行发展遇到的问题。成渝经济区域涉及两个省份,区域范围包括重庆31个区县和四川15个市级行政区,地域环境复杂,交通和基础设施差别大,资源分布不均,区内发展差异化较大,条块分割矛盾突出,成渝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川渝两地长期的竞争关系、行政分割造成两地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政府合作机制不完善,两地之间经济合作、商品流通、生产要素流动等交易费用较高。同时,川渝两地产业结构同化问题严重,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同等原因,两地产业选择取向一致、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如,四川省南充與重庆涪陵都曾经将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轻纺食品等作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

(2)成渝经济区内存在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紧缺并存的局面,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区域内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产品中资源耗费型产业比重大,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高技术产业规模小;服务业以传统的商贸、运输为主,现代物流、金融等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薄弱。

(3)成渝经济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缓慢,层次较低。由于成渝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产业链招商方面滞后,加上长期的技术发展滞后,企业加工生产的上游资源性产品无法满足多类产业转移的需求,区域内承接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加工组装阶段,高质量的产业转移承接少。同时,区域内具有高新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

(4)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两极化严重,交通条件差距造成城市间互补能力较弱。成渝经济区内,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经济基础较好,但除成、渝两市之外,其他城市发展较差,区域内城市间经济互补能力不足。胡小渝(2016)认为虽然重庆、成都的城市规模、综合经济实力居西部前列,对周边城镇具有一定辐射能力,但由于相距较远,两市的影响范围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空间连续分布或在相互重叠上,还有相当的差距。

2.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路。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就是要以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为突破口,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着力点,以“三去一补”、产业战略转型升级为线路图,以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带动新型城镇化为助推器,实现成渝经济区的再次腾飞。

(1)破除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全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统筹与协调区域发展。成渝经济区分属川渝两地,长期的竞争关系导致两地存在一定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两地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进程中,要消除行政壁垒,简政放权;在区域内建立能够促进商品合理流动的统一的商品市场,以及以重庆产权交易所、成都西南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平台的统一的要素市场在更大的发展空间科学配置资源;同时,要积极推动区域内通信、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活跃产品市场提供基础性条件。

(2)提升内外资引进质量,以国内国际市场为着力点,在大格局中提升成渝经济档次。成渝经济区地处内陆,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地域优势并不明显,这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构建创新型内陆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科学的能够与国际国内市场有效衔接的制度环境。对内,成渝经济区要深化与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等合作衔接,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要重质量,构建新的区域增长带和增长极。对外,要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外资在区域内投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要以区域内电子技术产业、自主品牌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一批企业走出去。通过高质量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带动成渝经济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3)以“三去一补”为产业发展线路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去一补”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成渝经济区属于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区,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曾经主导该区域产业。成渝经济区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在于一方面要推动钢铁、建材、纺织等传统制造部门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培育新兴的创新型产业。在目前传统产业在区域内还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市场还不完善的前提下,需求端的刺激仍难完全退出,因此,成渝经济区的供给侧与需求管理的平衡中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便实现产业与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在发展思路上要以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为重点,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在保障措施上要对成渝经济区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在引进人才、财税、土地、金融、信贷等方面;同时,要加大市场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金融业、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4)要以落实《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契机,以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为枢纽,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环境,优化城市发展方式,带动成渝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提高区域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是实现成渝经济区经济转型升级,释放改革红利,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成渝经济区要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契机,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完善城市规划,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制度供给的力度,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释放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潜力。

参考文献:

[1] 郁鹏、安树伟.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区域发展新常态.城市[J],2016(2)12:14

[2] 胡小渝.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及对策建议.江苏商论[J],2016(26)26:27

[3] 刘宁,刘建峰,胡卫勋.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科学内涵.法制与社会,2016(1)

[4] 刘中显.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1(1)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2014级11班 四川绵阳 621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