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探究

2017-04-10王菲李婷婷

现代园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应用

王菲 李婷婷

摘要:通过调查合肥几所高校校园绿地中多年生花卉,发现花卉植物在应用上存在着种类少、分布范围窄、景观质量差等问题,这与花卉植物造景的观赏性高、运用性广等优点形成强烈反差。要实现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中艺术性与文化性的和谐,就需要开展花卉植物的引种、推广工作,做好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花卉选择;植物造景;功能分区;应用

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创新所需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大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要营造校园自身特有的环境氛围,达到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融合。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合肥本地几所高校多年生花卉植物造景应用状况,通过多年生花卉与其他植物、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等手法入手,本文以合肥本地几所高校多年生花卉植物造景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介绍合肥地区大学校园的花卉植物造景设计。

1.校园花卉植物造景的主要应用形式

1.1校园花卉植物的选择

校园花卉植物一般选择多年生花卉,而多年生花卉植物又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木本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及盆景等,如芍药、鸢尾、大花美人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类、景天类等地被植物;梅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类。而根据多年生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其突出特点:①具有一次种植,多年观赏的特点;②其植株体积相对较矮小,适用于花境、花坛、花台、花丛中;③装饰性和艺术性较强,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适应性强,便于管理。

1.2校园花卉植物造景的原则与形式

高校校园花卉植物造景应突出以人为本,提升校园环境质量,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从而创造一个绿色生态校园,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人文的气息与大自然的亲和力。因此,校园花卉植物造景的原则:①要注重生态,营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季相植物景观,例如:在教学楼、学生住宿区的北面,以散射光为主的地方应选择耐阴性多年生花卉,如紫萼、石韦等;在路边或大面积向阳区应选择喜阳性多年生花卉,如:大花美人蕉、铁线莲、沿阶草等;②注重花卉植物的空间层次,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创造在立面和平面上都有较大变化的景观效果;③打造花镜、花坛和花丛等特色空间,使校园植物景观达到步移景异,形成不同的场所感;④树种尽可能选择适宜合肥地区生长的树种,营造适应性好的植物生长环境。校园花卉植物主要选择乡土植物为主,外来引进植物为辅的原则。

合肥地区高校校园从花卉植物空间围合形态上,注重不同空间场所给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就需要进一步探讨花镜、花坛、花带、垂直绿化等的营造形式,如:花坛的营造一般多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的多年生花卉为主,例如:沿阶草、郁金香、风信子等;而花镜的营造则要求花卉植物富有变化,在形态上可以高低错落,花卉种类的选擇上可以多种组合,注重景观的调和与对比,例如:鸢尾、芍药、野菊等;而林下地被要求耐阴性花卉,如万年青、蕨类植物等;作为垂直绿化的营造方式,可以选择铁线莲等蔓性花卉;作为花带的营造则选择株从繁密、花期长且整齐的花卉,如萱草、菊花、水仙等。

2.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

2.1不同功能分区花卉植物的应用

2.1.1校园入口区。学校主要出入口具有瞬间人流量大,人流车流复杂等特点,在功能上要满足人流及车流的集散,对于体现整个校园的整体形象、人文特色都有重要意义。在花卉植物造景的选择上应以简洁明快、自然大方等特点来突出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学校门前有入口广场处常以红花酢草浆、月季、毛杜鹃和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景观。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通常选用树形较好、层次分明的落叶或常绿乔木。

2.1.2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是师生活动最频繁的地方,白天大部分时间聚集在此,因此,该功能区的花卉植物造景应当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功能上以实用为主,在保持美观的前提下要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在教学楼前开敞区域布置成自然式的微地形,以草坪为底,点缀法国梧桐、合欢、五针松、雪松等造型优美的乔木,形成疏林草坪。绿地内的花架旁应突出其垂直绿化效果,善于运用蔓性花卉和攀援植物,如种植铁线莲、凌霄、紫藤、葡萄等攀援植物,从而形成绿荫花廊。同时适当种植合欢、栾树、三角槭等,可创造一种遮荫和幽静的环境。也可常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的常绿灌木,围合成半封闭的空间,用于学生学习和乘凉的小空间。此外,绿地内还应广植花灌木,有明确的季相分明,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不同的教学楼之间要形成不同特点的植物景观,以乔灌木为主。该区与校园主干道、运动场地相邻部分可用柏树、大叶女贞等构成高篱,起到防尘降噪的隔离作用。

2.1.3宿舍生活区。该区主要为营造一个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生学习和休息。植物配置及花卉植物造景方面主要以简单实用和环境优美为主,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植物造景方式。在宿舍楼四周适宜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如丝兰、龙柏球、珍珠梅等,既不影响低楼层室内通风和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楼前向阳区较大场地的休闲绿地,可在其上种植大冠幅的落叶乔木,如雪松、樟树、杜英、广玉兰等,既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还可遮荫、纳凉。为使其空间有层次感,在中层可选择小冠幅雪松、含笑、桃树等,而下层以花卉植物配置为主,如大花美人蕉、铁线莲、沿阶草,配以红花椴木、毛杜鹃等,多层次的花卉植物配置形成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在楼墙适当位置可增加垂直绿化的运用,如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增加立体绿化面积,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

2.1.4行政办公区。校园行政办公区主要是独立的建筑,在花卉植物造景上主要以规则式造景手法体现出行政办公区的简洁大方,同时又要保证办公环境的清幽安静。充分利用乔木、花灌木和花卉围合出花坛、花镜空间,保证四季有景可赏,营造大气、开放的环境氛围,以此形成校园标志性景观展示区。

2.1.5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场地周围的植物配置较简单,形式多为一些边界防护绿地和基础绿化,用常绿和落叶乔灌木形成混交林作为立体隔离带,常用的植物有龙柏、侧柏、杜英、雪松、大叶黄杨等。起到既可阻隔视线,又可减弱操场噪音对教学和休息的影响。在体育场外缘或拐角处种植樟树、桂花、紫薇、石楠球等树种,从而弱化体育场外缘的一些僵硬线条感。靠近体操、运动器械处,可栽植落叶大乔木,并适当配置一些观赏性树种,如:毛白杨、香樟、雪松、圆柏、云杉等,可为师生提供遮荫纳凉的空间。

2.1.6中心花园区。中心花园是学校园林绿化景观、花卉植物造景的重要地段,同时是美化校园的关键地段。利用常绿植物和宿根花卉及草本花卉、藤本花卉、水生植物来营造花坛、花镜、花带和垂直绿化等的景观空间,来丰富中心花园景观区。有机地结合植物配置、花卉植物造景与建筑小品,从而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可选用紫叶李、垂柳、龙爪槐、郁金香、风信子、鸢尾、芍药、萱草、菊花、水仙、鸡冠花、半枝莲、藤本月季、蕨类植物等。

2.1.7校园道路区。高校校园的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路和蜿蜒小径,绿化植物配置和花卉植物造景以竖向为主。在主干道绿化常选用水杉、银杏、雪松、合欢、香樟等树形高大的落叶乔木进行遮荫,道路外侧的带状绿地,常配置以草坪、酢浆草等地被植物或花灌木,从而打破干道的规则平直。封闭式的景观配置常用在支路及小径等相对私密的空间场所中,给人较为舒适隐蔽的环境。一般选用常绿树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上层相对围合的场所,在树下空间的植物选择里以慈孝竹、紫叶李、桂花、紫薇等来形成封闭空间的中层区域,最后在下层点缀沿阶草、萱草、洒金珊瑚、八角金盘、月季等地被草花。

2.2花卉植物造景在校园中的实用性原则

2.2.1搭建校园文化场景。花卉植物造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对高校校园的实地调研中,观察到花卉植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景观绿化来美化校园,而是结合植物造景与建筑、环境小品、雕塑、标识牌、标语牌、宣传栏等园林要素,比如在建筑方面的植物造景会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性来区分植物造景的形式与绿化程度。花卉植物与校园内的停车位、垃圾桶、座椅和路灯等校园小品之间也逐渐联系密切,建设生态型校园景观。校园雕塑也在过去一味用石雕和金属雕中推陈出新创造出新型的可降解材料如水、泥和植物。以低碳、循环、环保为主题打造雕塑景观。在对高校的调研中发现在校园景观植物上随处可见的标识牌和标语牌,不仅通过这种方式打造出校园独特的文化重地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宣传栏四周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比如虚心正直的竹子,一身傲骨的梅花,万古长青的松柏教育学生培养不畏艰苦,奋发向上的情怀,打造出属于本校园的独特文化景观。

2.2.2开拓校园活动空间。花卉植物营造的景观在校园中不单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以向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场所的交往与活动空间为前提,为师生提供一个人性化场所为目的。改善师生在课下时间不愿意走出学习和工作场所的现状。所以在校内花卉植物造景在功能上以室内场所的延伸为主要出发点,为师生营造一种舒适的工作和学习氛围。通过对植物整体的韵律、节奏感的表现和植物配置的层次关系打造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間和开敞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户外场所的需求。

2.2.3打造校园景观特色。校园景观的趋同性使之缺乏特色,导致师生严重缺乏校园认同感,从花卉植物造景植物的选择上来看,选择一些对校园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很重要,这样做有利于大大加深校园师生在校园中生活学习的归属感。比如樱花对武汉大学有某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武汉大学在校园景观中用大量的樱花来装饰校园可以增加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比如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徽是1棵银杏树,所以广泛种植银杏树可以使师生在校园中有强烈的领悟感和亲切感,所以某些特殊植物的运用对联络校友感情,张扬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特色,创造校园品牌对校园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解决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造景应用的不足

3.1增加立体绿化面积

通过调研合肥市几所高校,观察到立体绿化在校园景观中应用不足,在校园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长廊等区域仍留有充足的校园空间可供攀缘性植物生长,应当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广泛实行景观立体化,增加绿化空间,减少室外嘈杂噪音,使校园景观更加多元化,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在立体绿化的花卉植物选择上主要有缠绕类:紫藤、忍冬、铁线莲、牵牛。卷须类:炮仗类、香豌豆、珊瑚藤。吸附类:爬山虎、凌霄。蔓生类:蔷薇、叶子花、胡颓子。立体绿化有使校园有回归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增加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空间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2提高花卉植物造景的领域感

在对合肥几所高校的调研中,观察了学校的功能分区,发现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花卉植物造景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造成各功能分区花卉植物造景的趋同现象,在未来的校园植物造景中应当明确一定区域的领域感,因为良好的植物造景不仅可以界定校园不同功能分区的领域,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植物本身特定的指示作用。在校园花卉植物造景中,可以通过对某个区域种植特定的植物,用来指示这个空间领域,从而防止该空间以外的人群打扰内部个体的活动。

3.3建设多元化校园景观

花卉植物造景作为校园景观中的主要建设,应当从多元化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下面3个层次:首先从大格局来看花卉植物造景应该以教育为中心,并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分析植物景观功能以及与教育、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关系,以寻求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应有的体制以及应采取的各种对策;二是以某个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它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人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因素组成的系统,还要研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环境因素。从校园生态的角度说,大学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环境,造就一种自己把握自己的文化氛围。

4.总结

高校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修养的地方。在当今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状况下,大学校园应是一个能够缓解压力、激发灵感,同时提供人与人交往、交流的多样化空间场所。因此,高校校园不仅要丰富的绿化空间,更要有赋予植物景观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充分体现高校校园的景观文化特色,强调校园里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出高校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 张芝)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应用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