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2017-04-10刘宇辉

理论观察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塑造中国共产党

刘宇辉

摘 要: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包括自我塑造和西方世界“他者”的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主要是解决“挨打”问题,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主要是解决“挨饿”问题,而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挨骂”问题。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他者”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两极格局与多极化格局时期对我国实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和平演变等政策。现阶段,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澄清”西方世界“他者”的塑造行为,努力塑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美丽的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国家形象;中国共产党;塑造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3 — 0055 — 03

引言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始于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富起来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号”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扬帆起航,奔向中华民族偉大复兴。与此同时,西方自冷战时期起对中国实施的和平演变,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变本加厉,它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直接解构中国国家形象。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了积极的应对。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吸取积极有益的经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学者孙有中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包括政府信誉、外交能力与军事准备等)、经济(包括金融实力、财政实力、产品特色与质量、国民收入等)、社会(包括社会凝聚力、安全与稳定、国民士气、民族性格等)、文化(包括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遗产、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与地理(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等)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可分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1〕由此可见国家形象是由综合要素构成的,中国国家形象包括国内与国际形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从历史上来看,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主要是解决“挨打”问题,改革开放后主要是解决“挨饿”、“挨骂”问题。前两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现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挨骂”处境,在世界上呈现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国家形象。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的塑造

1.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奠定新中国国民经济基础与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针对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特殊情况,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恢复了国民经济,治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创伤,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国民经济部门,直接奠定了新中国国民经济基础,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基础。

一五计划完成之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即三大改造。具体而言分别是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转变为公有制。经过三大改造,我国于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2.中共八大与四个现代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与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执政新自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依附苏联、模仿苏联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系统阐释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战略的构想。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可以说,四个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与形成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1955年周恩来同志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随后被世界所接受,成为国际共同遵守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这是中国建国后的外交原则,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塑造。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高举和平发展大旗、始终承担国际道义的国家形象。

中共八大之后,中共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改革开放后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奠定了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坚实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1.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阶段论、改革开放论、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制度前提,同时让整个中国呈现出一片改革的生机和活力〔2〕。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何去何从,人们内心摇摆不定。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人们指明了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通过“三个代表”来指导中共的一切工作,进而实现对国家形象的美好塑造,展现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政党。

3.“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新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逐渐迸发出来,巨大的人力资本、广阔的消费市场、优惠的改革政策、强有力的政党政府、良好的国际形势、丰富的国内资源等要素让中国经济快速跃迁,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乡二元结构、经济速度与质量不协调、区域发展差异大等一些列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统筹兼顾来实现发展模式的优化,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通过科学发展观塑造了一个在发展中逐渐强大、和谐、奋进的国家形象〔3〕。

4.“中国梦”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完复兴之路提出了中国梦,此后他在多个场合提及到中国梦。他认为近代中国以来,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这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自觉、新高度,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向世界展示的一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形象。

二、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塑造

不论是两极格局,还是多极化时期,西方世界从未放弃过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丑化,西方世界制造出各种“异样的声音”来丑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形象,其实质是唱衰中国,扭曲中国在世界中的国家形象,进而否定中共的领导地位,实现和平演变,这样便达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塑造的目的。

(一)两极格局时期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塑造

1.奉行经济遏制和政治孤立

冷战格局中,两种制度明争暗斗。西方世界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奉行经济遏制,即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任何商品货物,断绝一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政治上推行政治孤立政策,一致制裁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问题上排除社会主义国家,在应对地区性事物中也以意识形态来排除中国。在此背景下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又实行了“一边倒”,这使得中国在冷战格局中完全被动。

2.实施军事封锁和思想渗透

在两极格局中,西方世界除了推行经济遏制和政治孤立之外,还进行军事封锁。1950年的朝鲜战争、50年代到90年代扰乱中国边疆治理格局以及通过军事封锁威胁中国周边国土安全,阻碍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文化贸易往来等都是其表现。另外,西方世界还扶植了一些极端分裂势力,对他们进行思想渗透、文化洗礼、价值引导、精神培育,使得中国内部出现了一些西化分子,腐蚀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执行和平演变政策

在对华政策上,和平演变是最关键的一招。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的六项政策,艾森豪威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和平取胜”战略,其目的是促进苏联和共产党内部发生变化。1957年6月,美国国议员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宣称:“如果它(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要有孩子的话,而他们又有孩子的话,他们的后代将获得自由。”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实行的和平演变政策是一个长周期的战略布局,其本质是让中国人从文化价值领域开始发生变化,最终西化成资本主义国家。

(二)世界多极化后,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塑造

1.经济上传播新自由主义,欲将中国纳入西方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盛行,其核心观点是私有化、资本自由化、宪政。9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借助西方经济学开始传入中国,在经济学界新自由主义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国内,一些人没有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学虚伪的本质,盲目地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4〕。这样一来,新自由主义便成了西方世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工具,其目的不言自明:欲将中国纳入西方经濟体系。

2.政治上唱衰中国,质疑中共的合法性

当代西方世界打着人权、民主、自由、法治等旗号来质疑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欲使中国实行普选制,推行他们所谓的“民主”。与此同时他们积极传播福山的“政治阶段论”棒杀中国形象,抛出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轮、大国崛起论、中国崩溃论、大国责任论等来从负面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从历史终结论到政治阶段论体现了西方世界策略和思维的变化,但其真正的目标还是以“他者”的身份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3.文化上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文化殖民

现阶段西方已经不能从军事上封锁中国,不能从经济上遏制中国,因此他们企图从文化上来殖民中国〔5〕。他们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扭曲雷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民族英雄。歪曲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甚至断言外蒙古的丢失都是苏联和共产党秘密契约所造成的。另外,向中国输出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芯片、薯片等,企图从器物上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4.推行西方普世价值,扰乱中国人的价值观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形成了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他们企图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建设他们的国家,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家就是陷入了美国的圈套之中而无法自拔。西方普世价值在中国也有一定的传播,一些人接受了西方的普世价值,按照西方的希望来变革自己的价值观,这使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些混乱。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凭借巨大的政治勇气以及政治智慧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举措、新论断,涵盖了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其中五位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将中国塑造成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形象。这些治国理政的新举措对于粉碎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展示中国形象,阐释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一)五大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至此环境治理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受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逐渐放缓。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唯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边污染边治理,或者先污染后治理是葬送国家前途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完全摒弃。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了深化改革、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小康社会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此同时,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发展模式下,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抓住发展机遇,提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6〕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必将向世界展示最美的中国、最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自信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针对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中国元素、西方思想,这三元文化元素整合了国人的价值,起到了凝魂聚魄、强基固本的作用。而提出四个自信也是具有深刻的缘由的。第一,西方近年抛出来的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轮、中国崩溃论等言论完全丑化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第二,西方人千方百计的制造各种“异样”的声音,负面报道中国形象是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在文化领域进行文化殖民,让中国人西化,让中华民族丧失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四个自信,振奋人心,树立中国自信,努力诠释中国道路。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阶段尽管治国理政的策略不同,但是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和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塑造进行斗争,也正是在较量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同时也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

〔参 考 文 献〕

〔1〕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03):14-21.

〔2〕王欢,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3〕赵英,21世纪初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化战略〔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洪银兴.《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J〕,经济学家,2016,(01).

〔5〕詹姆斯·亨特.文化战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1).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塑造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