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2017-04-10叶大彬

体育时空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中考发展研究教学手段

叶大彬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1

摘 要 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中学体育教学制度,有利于后期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开展,本文从体育中考制度对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考察了体育中考制度对于中学生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制度研究 教学手段 发展研究

体育中考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风向标,对指导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从体育中考的教学要求和评测标准来看,当前体育中考的测试标准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提升个人运动水平。因此,制定“以素质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后期的强化训练,培养出具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才是体育中考的真正意义。

一、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体育中考制度的存在,形成学校关注体育,体育教师的地位提高,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并进行长期的体育训练,从客观上也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的体育考试制度能够全面考核学生能力,从多个角度审查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当前的体育考试制度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消极影响: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不能完全测试学生的体能水平,相关的考试政策和测试手段实行之后,得到的测试成绩往往比较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能训练情况,不利于展开全面性的体育教学工作。体育中考制度中的缺陷,会促使体育教育向“成绩”看齐,只追求考试部分的体育项目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的提升。此外,由于体育中考是一种考核要求,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具备一定的强制选择性,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选择进行相应的体育学习,也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各方对中考体育认识的误区

(一)学校方面

当前学校只是将体育中考作为应试教育的普通考核课程,没有从素质教育能力发展的角度改革校内体育教学工作。探索适应本校实情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要求改革,才是推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进步的关键。

(二)體育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采用投机的态度应付体育中考,只重视完成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急于求成,只重视提高成绩,却不关心学生是否学到真正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兴趣体育教学,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教学活动抵触态度,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未来和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三)学生方面

学生对于体育中考比较抵触,并没有认识到体育中考对于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采用消极的态度。在素质教育环境中,中学生应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安全运动的快乐,通过自身的运动水平来完善最终实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在根本上实现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素质的目的。

(四)家长方面

家长对于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的将体育中考与文化课考试划等号,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以简单的体育知识教学为中心,忽视了体育训练对于学生健康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对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扩大体育中考范围,实行体育随机抽样考核

改革体育中考制度,重视体育与健康的考核。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提升训练者的身体素质,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扩大体育中考范围,实行“兴趣+随机抽样考核”的模式,注意在随机抽样考核中平衡考查学生的各项体育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可适当赋予考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对一些如篮球、足球、排球之类的不易进行标准化评判的考核项目进行打分。根据“兴趣+随机抽样考核”的模式,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二)组织集体锻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同学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训练热情。为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在发展学生体能核心教学工作,应以考试项目为主,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核心体育运动能力培养中,重点提升学生的协调性、爆发力和柔韧性。

(三)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规避体育中考误区的方法

应采用过程管理评价的能力考察模式,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目标效果测试成绩相结合,得到最终评价成绩,从而将学生体育能力考核工作贯穿到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体育教师应从身体指标选考项目分析,加大技术选考项目的考核内容比例,从而完善考试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次数、节奏,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间隙休息,在体能恢复后继续进行一定强度的重量练习。在各种活动课和放松活动之后,安排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调节知识,让学生学会肌肉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法,在呼吸调节中促进体能恢复。

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合理设计运动强度。根据学生运动特性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体育中考制度进行优化设计,重视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考核。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多次、分项的能力考察方式,显著提升体育考察制度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威,江艳.体育中考实施后初中体育课程运行现状描述与成因分析——以安庆市为例[J].中学体育教学研究.2014.

[2] 冯海波,蒋小春.常州市体育中考的分析与反思[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17):159-159.

[3] 刘佳,史涛,邢志洁.体育中考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14):125-126.

猜你喜欢

体育中考发展研究教学手段
延续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借助信息技术 做好初中体育备考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