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区域游戏教师介入有效性的观察及思考

2017-04-09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1期
关键词:案例区域游戏

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各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在坚持不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体会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独特魅力,认识到了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对于区域游戏的观念得到转变,思路更加清晰。

在实践进程中,管理者和教师都存在不少困惑: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何时参与为佳?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以何种方法支持为好?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合作的方式有哪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介入如何做更加有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适当地介入指导?因此,我主要从三方面谈谈自己对区域游戏教师介入有效性的观察和思考。

一、教师介入的适时性

案例2:区域活动时间,大班角色区“超市”开放,有四个孩子在参与游戏,她们在摆弄超市的货物。这时,老师走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整理货架?”孩子们听后开始整理货架。

【分析】

介入的适时性是指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恰当的时间介入对幼儿而进行指导,我们要力争做到“随时而又及时、适时而不失时,把握时机,适机而入”。

通常,教师介入的类型有三种:垂直介入(也称直接介入),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案例1为典型的垂直介入,这是目前很多教师用得最多,做得最好的,也最为原始的办法。当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往往可以直接介入游戏进行干预,体现了介入的及时性。

但对于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教师们的运用就不那么灵活自如了。在案例2中,教师的交叉介入显得流于表面,太过随意。教师的直接指控打断了幼儿的思绪,且并没有给幼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那么有没有更加智慧的介入方法呢?

其实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可以以“检查员”身份进入,询问:“今天小超市没开张,我来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或者提前制定超市一周活动计划,比如:周二理货、制作海报;周四理货员进货;周五打扫卫生、统计钱数等等。有了具体的活动计划,幼儿就能按计划活动,有目的地做事,再也不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或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二、教师介入的适度性

案例1: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在各自选择的区角游戏。教师穿梭于各个区域之间,只见她手拿《区域观察记录表》,一边观察孩子一边记录。美工区幼儿在进行水果拓印,有的孩子已完成作品无所事事,有的仍在满头大汗地操作,教师认真观察后,低头记录,没有丝毫介入。之后走到思维区、建构区、图书区,表现皆然,直到区域讲评时才开始说话。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成绩普普通通,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而且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案例2: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教师说:“孩子们,又到了我们区域活动的时间了,今天,老师为你们开放的区域有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下面让我来向你们介绍各个区域新投放的材料及区域规则。美工区,今天老师为你们投放了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皱纹纸、一次性杯子、碎布条和毛线等,我们要为小动物们做一个自己的家。好,你们听懂了吗?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教师介绍材料、玩法及规则共占用9分钟的时间。

孩子们开始活动了,老师一一走进区域巡回指导。她先走到一位幼儿面前,指着他面前的垃圾纸屑说:“纸屑垃圾一会儿放入垃圾桶好吗?”然后跑到另一位幼儿面前:“宝贝,用完剪刀要放回原处哦。”接着走到益智区对一位穿珠子的孩子说:“我们把珠子重新按照规律排序,红黄绿红黄绿好吗?”

【分析】

介入的适度性是指教师对于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要有一个准确的“度”,既要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既要把握好介入“量”的度,又要把握好“质”的度。这需要教师掌握好分寸,时而“隐匿”,时而“出现”,既不喧宾夺主,又不袖手旁观,要恰如其分。

在案例1中,教师的介入可以称之为“无作为的不介入”。这种介入本着一种“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支持帮助,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的原则,这种策略虽有其道理,但整个游戏过程中的沉默并不为我们所提倡。美工区完成作品的幼儿是否可以给他更高层次的任务或强弱配对合作完成?讲评毕竟针对的是全体,区域活动这种幼儿自主的个别化活动是否也需要教师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这样“个别化”才有意义,所以这种“无作为的不介入”需防止“不及”。

相反,在案例2中,教师的介入又显得“过”。繁琐冗长的区域材料、规则介绍,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呢?长达9分钟的开场如果用于幼儿的操作和游戏该多么富有意义!这种过多、过早的介入,容易使幼儿形成依赖,从而限制幼儿的自由发展。

三、教师介入的适当性

案例1:中班区域活动评价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开始讲评:“今天的区域活动你们都在哪个区玩了?玩了些什么?能说说吗?”老师举着一幅在美工区完成的作品对幼儿说:“你今天用颜料、小贴画、小印章把咱们的手提袋装饰得这么漂亮,真能干!”接着,又对一位刚才在科学区活动的幼儿说:“你呢,今天发现了什么工具?”幼儿:“……”“我看到你用打气筒把气球和游泳圈打起气来,还有什么工具?”幼儿:“卷笔刀。”“对,卷笔刀可以削铅笔,指甲刀是我们用来剪指甲的,还有锤子、钳子,我们下一次来探索更多工具的用法好吗?”幼儿:“好!”

案例2:在大班科学区中,幼儿正在用连接旧水彩笔帽的方法为“小动物家”铺设管道,并尝试用数字符号加以记录。老师说:“你们想一想,怎样让小猫、小狗、小猴的每座房子都通上水,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请你记录在纸上。”在科学区活动的5位孩子的记录纸内容完全一样,教师启发:“谁能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孩子们想了想,答案未变。看着孩子们统一的答案,教师这样说道:“你们铺设的水管道很认真,可是大家方法都一样,如果下一次能够想到别的方法就更好了……”

案例3:班里的“青花小馆”增添了两顶厨师帽,几个小朋友都想试着戴一戴,几人手持厨师帽谁也不让谁,而其余的孩子在旁边看热闹,正常的秩序被打乱了。“怎么回事?”教师开始介入。“XX和XXX都想戴厨师帽。”旁边的孩子说。“以前老师有说过,遇到这种你也想玩他也想玩的时刻,应该怎么做?”“可以轮流戴。”“也可以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戴。”“要不咱们一起数一数,XX今天戴一次,XXX明天戴一次,这样公平。”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两个小朋友不好意思地谦让起来,接下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分析】

指导的适当性是指教师在指导时用正确、灵活多样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对不同材料及活动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像老人一样地介入——静待花开

在案例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区域讲评这一环节,教师的控制略多,主导略强,这也是现在许多教师的通病。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参与偏少,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作用难以发挥。作为教师,我们有时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等待孩子、鼓励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育中学会“留白”,让孩子们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地表达、表现!

策略二:像成人一样地介入——智慧引领

在案例2中,幼儿最后仍没有想出别的方法,这说明为孩子提供的材料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幼儿的发散求异性思维,这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示范引导,运用增加辅助材料、提供线索、创设情境等方法,给孩子一个新的启发和思路,或者将成人一些高明的方法与幼儿进行分享,打开思路,激发灵感,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

策略三:像婴儿一样地介入——示弱求助

分析案例3,教师在游戏中,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而是了解矛盾的原因,之后请孩子们共商解决问题的策略,她的介入无疑是高明的。有时候,我们老师不一定要做“万能的超人”,而是要学会抛出球去,示弱求助,引导幼儿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孩子间的同伴效应解决问题,以推动游戏的发展。

在几年的区域游戏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首先要“蹲下来、沉下去”,也就是说,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内在需求,保证幼儿的“真正”游戏,并“真正”和他们共同游戏;同时,教师还要“站起来、跳出去”,这需要教师在观察者、帮助者与游戏者之间不断进行选择和切换。所以说,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游戏者,在游戏中教育,在教育中游戏!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真”自主、教师“真”引领、师幼“真”游戏、大家“真”成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一定要用心关注、智慧介入,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把握分寸、适度介入,灵活多元、适当介入。如此,我们的区域游戏教师介入才会更加真实有效,更加智慧高明!

猜你喜欢

案例区域游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