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17-04-09赵琼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空巢维度子女

文/赵琼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文/赵琼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本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提升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随着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程度急剧加深,中国形成了汹涌的“银发”浪潮。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跑步进入”的。2013年2月27日,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此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已达到14.3%。据预测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时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年轻型人口结构向老年型人口结构迅速转变的过程。

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较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反应,容易产生空巢综合症,并导致失眠、头晕、困乏、消化障碍、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及老年精神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如今社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空巢期会逐步增长,空巢现象会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1 调查研究

1.1研究目的

以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420位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获取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相关数据,评估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1.2研究工具

本调查的研究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人口学资料,第二部分为中科院心理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李娟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

第一部分:人口学资料

人口学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民族、子女数量、原职业类型、文化层次、婚姻状况、是否和子女同住、经济水平、经济来源,目前参加社区或单位活动、锻炼身体、工作频率,对医疗条件、居住条件和子女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

第二部分:《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

通过对针对性、时效性、信效度、敏感度、文化适应性等综合比较,为了准确地测量中国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选用由中科院心理所李娟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

该自评量表是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老年研究中心李娟等人2009年编制的,共有5个维度、68道题目。问卷采用正反向记分相结合的计分方法,采用符合、较符合、较不符合、不符合四级评分指标,主要统计指标为各维度分和总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表1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维度与其对应题目数

1.3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分析

为了调查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本研究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此量表采用四级计分法,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当均分小于等于2分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均分在2分和3分之间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均分大于等于3分时,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对反项计分项进行反向后发现,全选4时,达到最高分为272分,全选3时,为204分。而本次调查中,算得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所得平均分约等于204,等于所有选项为3的总得分。所调查的人群中大于平均分的为189人,占总人数的50.5%,表明所调查社区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2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各维度在性别、民族、原职业类型、婚姻状况、经济来源上的差异性,以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在子女个数、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参加社区单位活动频率、锻炼身体频率、工作频率、对医疗条件满意程度、对居住条件满意程度、对子女生活工作现状满意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

2.1性别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空巢老人的人际交往水平、自我认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空巢老人,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其他维度男女差异未表现出显著。究其原因女性空巢老人遇到问题经常找人倾诉,自我心理疏导渠道较多,男性空巢老人遇事解决途径有限,多自己解决,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故相比男性,女性空巢老人具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

2.2原职业类型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原职业类型不同的空巢老人在认知效能、适应能力、情绪体验及心理健康的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脑力劳动者的认知效能、适应能力、情绪体验维度得分以及总分都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其他维度两类老人显示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退休前空巢老人的职业类型,从事脑力劳动者的空巢老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文化程度高的老人生活方式和与外界的交流渠道较多,如看书看报、体育锻炼等,相比原职业为从事体力劳动者的空巢老人具有较高的认知、较强的适应能力及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2.3年龄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根据被试的年龄特征,本研究划分了60-70、71-80、81-90、90岁以上四个年龄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的空巢老人在人际交往、认知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说明81-90岁组的空巢老人在人际交往上显著低于60-70岁组和71-80岁组,81-90岁组的空巢老人在认知效能维度上显著低于71-80岁组。

究其原因,低龄空巢老人身体相对较好,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能较好的照顾自己,生活能够自理,并且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配偶健在的比例较高。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遇到困难需要找人帮助的时候,选择第一求助对象都为子女,除子女外的求助对象年龄偏低的空巢老人多选丈夫或妻子,中等年龄的空巢老人更多选择邻里街坊和社区工作人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视力、听力等各方面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空巢老人的生活娱乐、心理健康调节手段越来越单一。

2.4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根据被试的文化水平的不同,本研究划分了文盲、小学、中学、大专及以上四组,不同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在认知效能维度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认知效能维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说明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空巢老人在认知效能维度上显著高于文盲和小学组的空巢老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在总分上显著高于小学文化水平的老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老年人的认知存在很大影响,文化程度越高,空巢老人越愿意寻求交流、思考、表达的机会,心理上更积极乐观,更热爱生活,故认知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较文化程度较低的空巢老人高。

2.5锻炼身体频率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根据锻炼身体的频率的不同,本研究划分了从不、较少、较多、经常四组,结果显示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活动频率不同的空巢老人除适应能力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和总分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说明在人际交往维度上较少、较多、经常三组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组,经常组的得分还显著高于较少组的。在认知效能维度上,较多和经常组总得分显著高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组,经常组的得分还显著高于较少组。在适应能力维度上,经常组的得分显著高于较少组。在自我认识维度上,经常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参加组和较少参加组。在情绪体验维度和总分上,经常组空巢老人得分显著高于从不或较少组空巢老人得分。总体结果表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成正相关,平时参加锻炼频率越高,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越高。

2.6子女现状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根据对子女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不同,本研究划分了不满意、较不满意、较满意、满意四组,结果显示对子女生活状况满意程度不同的空巢老人除在人际交往、认知效能外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说明在人适应能力、情绪体验和总分维度上满意组得分显著高于不满意组、较不满意组和较满意组。在自我认知上,满意组得分显著高于较不满意组和较满意组。在情绪体验上较满意组得分也显著高于不满意组。

3 提升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3.1个人层面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标准之一就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亲人生活在一起,三代甚至四代同堂,承欢膝下,其乐融融。但是在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的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给人们的居住意愿和居住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以及大量年轻人外出求学和工作,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几代人复合家庭的居住模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居住模式,老年人的空巢比例不断提高。

主观因素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远远大于客观因素,老年人应该接受现代社会居住模式的变更,逐步改变自己由“养儿防老”的观念到自己积极独立,改变对子女“父母在,不远游”的要求,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将生活的重心由子女转移到自己,即使退休也要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

空巢老人应该指导自己有规律地生活,尝试改变自己传统的认知观念,培养良好心态;依据自己身体情况,多多参加适当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加人际交流,多与外界接触并结交朋友,学会寻找外界的帮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植物、跳跳广场舞等;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多看报读书,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3.2家庭层面

老年人退休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圈子越来越小,多数只局限在周围邻里,相对退休前对子女的依赖性或逐渐增强,他们非常希望的得到子女的关注,所以调查显示子女探家次数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精神状态。虽然“子女床前尽孝式”这样传统的养老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如今社会发展,但空巢老人的子女应该多抽空回家看看,给与父母多一些陪伴和关爱,实在不能经常回家,可通过电话、短信、上网视频等多种途径保持与父母的联系,除了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应注重精神赡养。

3.3政府层面

我国养老服务已受到国家和社会关注并取得初步进展,但目前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养老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服务体系的问题,建议政府把社会养老作为重要服务产业去开展实施,进一步加强对空巢老年群体的关注,改善空巢老人的居住生活条件、提高其社会养老福利。在所居住社区提供完整的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社会政策、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

社区养老会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成为以后养老的主要趋势,作为政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大力兴办老机构,支持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开办,特别加大对那些立足于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投入。可推进公办、民办、高端多层次养老机构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邻里互助,支持鼓励建立老年文娱活动室,增加活动器材,鼓励开展各类型老年活动和讲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增建相关服务队伍,在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课程和专业,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机制,使服务人员取得上岗资格后上岗工作。

总的来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提高空巢老人自身认知,强化空巢老人家庭作用,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增强政府法规政策的保障作用。

[1]卢慕雪,郭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2), 263-271.

[2]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3]王玲凤,施跃健.城市空巢老人的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4 (28):703-706.

赵琼(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咨询心理学。

本文属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KL-2017-6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空巢维度子女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空巢生日不孤独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