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制度创新视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析

2017-04-08齐卫军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徒试点职业院校

齐卫军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学校正规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有机结合,使得学徒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需要制度创新

考察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障碍,制度创新显得非常必要。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概况

我国以“言传身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语言表征的传统学徒制古已有之,建国后以企业培训为主体的国企学徒制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政府层面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2012年11月,教育部组织10家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12月,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举行;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涉及100所高职院校;201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了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申报工作。

(二)试点中的瓶颈障碍

在没有实质制度创新的前提下,现代学徒制试点不可避免遭遇发展式障碍,目前的瓶颈障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认识障碍

由于对我国传统学徒身份、地位的固有认识,社会对学徒身份认同度低,学徒被打上了基层岗位、低端就业的标签,与职业教育的尴尬处境联系在一起,无法进入主流教育渠道。目前国内现代学徒制推动具备示范性的多为中职院校,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学徒岗位以基层操作为主。加之现有学制限制,高层次的学徒制沦为断头路,必然固化了社会的思维“定势”和认识成见。

2.实践障碍

目前现代学徒制推进的现实障碍仍然是校企割裂。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校企远没有形成共识,现代学徒制赖以成长的基础“招生招工一体化”几乎无法落地,学校课程设计与企业培训不对接,政府没有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据统计,全国163家获得备案的学徒制试点单位中,有102家试点合作企业没有经费投入,其余61家承诺投入资金共1.32亿元,只占全部项目总资金的22%。企业仍然把学徒制培养视为稳定用人需求的手段,没有真正把学徒当成自己的成员,与传统的学生顶岗实习等同对待;学徒培养过于强调单一岗位技能和工具操作能力,忽视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职业迁移受限,学徒往往异化为简单劳动力;企业顾忌“挖人外部性”,不愿提供岗位轮岗和全面培养,合格师傅欠缺,还存在“替代忧虑”,无法全身心投入学徒培养等等,使得现代学徒制试点困难重重。

认识障碍和实践障碍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障碍,在没有制度创新和规则约束之前,仅靠政府发文推动收效甚微,现代学徒制可能流于育人模式的简单调整,迫切需要从更高层面对校企合作制度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创新。

二、制度创新视野的现代学徒制

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有助于阐述一项制度(规则)如何产生、如何创新并如何实现有效改变。

(一)制度及其作用

制度的概念是在“规则”这一意义上被制度经济学家使用的,制度特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立规矩、定方圆的。如果大多数参与方都能自觉地执行制度规则,将大大降低管理、监督和解决各种纠纷的交易成本或费用,也可以节约社会成本或费用,这正是确立一项好的制度的出发点。

制度具有认识作用,制度形成社会的认识定势和行为定势;制度还可以促进可预见性,制度的规范约束,一方面序化了生产和交易活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信任。达成社会共识,建立校企双方互信机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建立非常重要。

(二)制度创新理论与学徒制创新

制度创新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与熊彼特创新理论两个学术流派的融合。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生活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一项制度从其产生时起,即处于不断创新过程。关于学徒制创新,制度创新理论的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动力

一项制度的创新动力往往是由于长期合约的签订,因为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一次发生的交易更需要经济组织来保障。由于长期合约,合作双方也能够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消除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在就业市场上,学校对于自己培育的产品——学生更为了解,而企业缺少足够的信息(由于文凭、简历、证书的符号化),学生的信息不对称则表现学生对企业的工作岗位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前景难以把握。制度化和长期合约下,参与方才愿意长期合作并进行实质性投入。

2.创新机理

当潜在利润大于制度运行成本时,一项新制度安排就会出现。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就是在变化所得利益超过了变化所需成本时改变的,创新学徒制的机理即在于此。

在现实中,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更多关注学徒制的经济属性,即投入产出比;职业院校则专注学生的全面培养,即学徒制的教育属性。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学徒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便是不仅要体现出经济属性,同时也要关注其教育属性。现代学徒制不仅仅要关注企业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可胜任岗位需求的劳动者,更应该关注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徒(学生)是否能够获得适应当前岗位需求并主动应对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尤其是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传统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替代的时期,教育属性往往更为重要。

事实上,如下图所示,一项调查表明,节约招聘成本(35%)、减少新员工违约的成本(58%)这些直接与成本关联的因素,并不是企业选择现代学徒制的首要考虑因素;受训者能满足企业要求、防止人员变动、提高企业的声誉等非成本因素企业更为看重。因此,综合收益观念能够合理解释企业对学徒制培养的参与意愿。采用科学规划的现代学徒制,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可以兼顾学徒制的经济属性与教育属性。

3.创新过程

制度创新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形成“第一行动集团”;第二步,作为在决策方面支配着制度创新过程的一个决策单位,“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第三步,对创新方案进行选择;第四步,形成“第二行动集团”,即制度创新过程中,为帮助“第一行动集团”获得预期纯收益而建立的决策单位;第五步,“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共同努力,使制度创新得以实现。

由第一集团推动到第二集团行动的创新过程理论,有助于从理论上阐述现代学徒制从政府推动到职业院校学校行动的必要性。

三、中国现代学徒制制度创新

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建立现代学徒制,但是有着一定的学徒传统、有过正式学徒体系和相关实践经验,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校企合作”也深入人心。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既有必要性,也是可能的。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体现

我国目前要建立的学徒制当然不是恢复传统的以组织内部师傅带徒弟形式的学徒制,也无法照搬欧美国家完全意义上实现了国家层面设计、以企业为主导,学校、第三方为其服务的学徒制。应该是适应现代生产条件,在现行学校主导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下,兼具中国特色和“现代性”的现代学徒制,主要反映在:

在教育目的上,现代学徒制需要找准校企契合点,有利于学徒的全面成长。应该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转换和职业发展需要,合理协调企业利益与学习者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特征。

在教育内容上,需要兼顾知识、能力培养,重视职业素质培养。现代企业对简单、重复劳动的操作能力的要求已大为降低,而对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显著提升,因此,职业素质培养应贯穿知识、技能培养始终。

在教育主体上,各相关方应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应有明确的分工。政府的职责在于提供现代学徒制的适用政策法规,发挥统筹作用;企业重点在于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运作方式;行业的重点在于开发适用于本行业职业标准的现代学徒制体系;职业院校的重点在于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知识教育与技术训练分别由学校和企业分担,是现代教育体制下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职业素养的育成方面,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由教师培养,学徒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则主要受师傅的熏陶。

(二)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路径与措施

1.国家层面规则的设立和政策的保障

确定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性特征,首要的任务是国家层面规则的设立和政策的保障。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国家政府行为,理应由政府主导,政府推动也有利于改变社会认识和职业偏见。政府主导的内容主要包括:

(1)推进学徒制立法

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补充现代学徒制依法实施的内容。重点是赋予学生独特的、具有“准员工”和“学生”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通过学徒合同等方式保障学徒的特殊的合法身份以及相应的受教育权、劳动保护等权益。

(2)修订补充相关标准

要制定和完善职业院校章程和学徒制参与企业标准。在职业院校章程内明确规定学校功能、教师条件、校企关系和质量监控制度,规定违反章程的处罚措施,保障职业院校可靠运行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轨道;通过制定企业标准,明确哪些企业具有承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义务。

(3)扩大学徒对象,打通学历通道

需要建立新型的规范化运作机制,扩大学徒对象,使之包括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在内的多种人群。改革应用型本科与高职学徒制的衔接方式,改造专升本的方式,打通学历通道,实现一贯制的专、本、硕、博学徒制进阶,依照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学徒培养,从在全社会就业和技术进步的“大职业教育”角度来研究和运用学徒制。

(4)舆论引导

在整个社会大力宣扬大国“工匠精神”,培育崇尚技能,技能立身的社会氛围,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以高端行业的学徒制试点为示范,破解社会成见。

此外,财政税收政策也是可供试点的制度措施,对于成规模企业、主动实施学徒制的企业,可以提供额外的补贴和税收减免。

2.职业院校应积极参与探索实践

职业院校作为第二行动集团,是现代学徒制创新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主体,理应积极参与试点,积极实践现代学徒制。

(1)整体规划创新

确立项目推动,实践摸索,总结提高的建设思路。要成立领导小组,优选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企业冠名班,企业参与招生。整体设计由“学生——学徒——准员工”进阶的培养计划,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培训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2)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规范学徒培养过程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基于岗位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过程构建学徒制课程框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学徒培养过程。

(3)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制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基于工作岗位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现代学徒制关乎每个参与主体的切身利益,无论是政府,还是高职院校、企业,以及教师与学生都应该积极关注现代学徒制,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对于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职业院校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1][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2]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01).

[3]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 [J].教育研究,2014(10).

[4]李玉兰.现代学徒制如何本土化[N].光明日报.2017-02-15(05).

猜你喜欢

学徒试点职业院校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