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研究

2017-04-08

山西建筑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苏锡常空间结构南通

朱 秋 实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研究

朱 秋 实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南通市的城区现状,分析了其空间结构特征,并结合南通城市体发展的动力,提出了未来该市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发展策略。

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基础设施

1 南通市城区现状

1.1 天然的地理位置

拥有悠久历史的南通,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的“T”型交汇处,被称为“江海门户”,且地理位置与大都市上海和苏锡常都市圈相邻,处于长江北部与上海隔江相对。城区内交通网发达,交通便捷,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当今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将给南通带来很好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应把握好机遇,全面规划好城市的空间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

1.2 资源条件及限制

整个城区处于长三角地区平原地带,地理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产。但欠缺现代化工业生产所必需的矿产资源,许多资源必须从其他地区引进,成为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之一。

1.3 城市经济基础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千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接近1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幅较小,第二产业增幅接近10%,第三产业则超过10%,人均GDP达84 236,增幅超过8%。南通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并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8万,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5.9万个。全市从业人员达到460万,第二产业占比最大,超过200万,其次为第三产业接近150万,第一产业则靠近100万,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5.8∶48.4∶45.8,其中服务业增长超过10%,GDP占比达到45.8%。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两位数的增长,形成了以市区为发展核心,以沿江沿海为动力的发展格局。

1.4 文化教育较好的基础

历史文化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拥有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众多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场所。并且全市还拥有众多博物馆,文化保护单位等文化遗产。全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数字电视用户,并进一步扩大有线电视数字化率。

2 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

1)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过程。

随着近些年由陆地向海洋发展,南通也经过了漫长的现代化的历程。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和建设,使得交通运输网日趋完善;经济持续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综合来看南通城市的发展主要有:城市主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健全;城市空间布局则由沿江海开发逐步向南推进,与上海等现代都市对接。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计的不断建设,对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2)政治因素的影响。

近些年,城市总体发展迅速,但城市化水平仅居江苏省中游,与苏锡常等地区仍有差距,城乡一体化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且需要保持各产业的平衡发展。

3)城市的结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的规模仍然偏小,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力较弱。

南通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呈金字塔分布,与苏锡常地区相比,南通主城区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偏低,未能成功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比苏锡常三市的发展情况,三市人均GDP都较高,城市各产业发展协调。南通则需要继续招商引资,引进资本和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工业化水平。

4)城镇职能结构虽然类型较多,但发展水平不高。

物流型,工业型,港口型城市基础配套越来越健全,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发展程度。同时需要健全工业基础,提高技术含量,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5)空间分布不均衡,受主要交通干线影响,这种布局使得管理成本较高,造成基础设施投入浪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由于整个城市区域分布较为分散,使得核心经济区南通市对周边县市牵引力有限,启动和海门依赖地理优势与上海联系较为密切,北部城市由于地理和交通的限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 南通城市体发展的动力

3.1 外部空间联系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南通空间结构应通过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网与上海等现代化大都市对接,成为上海的经济辐射腹地。同时利用港口等地理优势,积极开发利用港口资源,发展现代物流,并且为上海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上海的经济辐射力将强有力的带动南通地区的发展,南通也将成为上海与苏北联系的桥梁。同时,南通与苏锡常等地区,通过江阴大桥汽渡等连接在一起,使得南通与苏锡常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密切交流。有“建筑之乡”之称的南通劳动力人口充足,长期参与上海和苏南苏北的建设,与大部分地区都有紧密的联系。

3.2 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是城市的综合实力

由于地理区位的限制,南通与隔江相望的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仍有一定距离。在人均生产值,总体经济实力,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均有体现,因此人口呈现外流趋势。区域经济规模的差距成为了劳动力的导向。南通经济规模优势不够明显,导致与江南地区有一定差距。导致经济实力差距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交通因素。苏锡常等地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与上海连接,长期接受这上海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南通因有长江天堑的阻隔,受到较大影响,来自上海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二是由于“一城多镇”的历史布局,使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过于分散,中心城市呈现出“小马拉大车”的态势,使得对周围县市发展经济的带动力有限。三是由于长期以轻纺工业为主,导致产业结构不够完整,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

3.3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主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收入高出周围地区,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转移,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在城市安家落户,近年来,经济转型又使得部分企业运营不佳,导致下岗工人增多,作为南通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减少了对建筑工人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城市对农村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愿意出去务工的人数也不断减少。

4 未来南通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发展策略

4.1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充分利用南通的地理区位优势,抓住机遇,立体发展。利用越来越便捷的铁路交通网,加强与苏南地区,尤其是上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吸引高新技术。同时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住十三五期间建设“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政策机遇,与苏南尤其是上海对接,成为上海的经济腹地,利用其带来的资源推动自身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4.2 加速城市建设,科学布局城市体系

科学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是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成长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沪通大桥的建设,沪通铁路、沪崇启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等铁路的建设,使得苏北能够及时接轨苏南、上海,改变原先“难通”的格局,成为连接上海、苏南地区向苏北地区经济辐射的桥头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高新产业发展,强化现代城市各项功能,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4.3 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

根据城市现有的基础和发展规划,紧跟十三五铁路规划,发展好沿海轴线,沿江轴线和沿路经济带,形成基础扎实,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空间结构和形态,积极利用高度方便的现代化铁路,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 姜爱萍.南通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演化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 余建华.南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3] 王 莹.南通市城市空间形态解析[J].黑龙江史志,2010(23):144-145.

[4] 余建华.南通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Z].

On urban space structure and forms in Nantong City

Zhu Qiushi

(NanjingTechUniversity,Nanjing210000,China)

From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resources conditions, economic basement, and cultural educ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cts of Nantong City, analyzes its spatial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forms by combining with the drive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Nantong City.

urban space structure, industrial layout, urban economy, infrastructure

1009-6825(2017)11-0020-03

2017-02-08

朱秋实(1989- ),男,在读硕士

TU984

A

猜你喜欢

苏锡常空间结构南通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浅析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锡常地区国控污水处理厂氨氮排放特征研究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