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纳归因理论对学生实习心理的指导与实践

2017-04-08王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观归因顶岗

王斌

【摘 要】本文从中专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半途而废”现象入手,从韦纳归因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产生“半途而废”的原因,并从归因的角度提出培养实习生正确就业观的具体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转变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关键字】实习心理 韦纳归因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4

顶岗实习期是中专学习的重要且必经的阶段,学生同时具有中专生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顶岗实习生由于内心的期望值与工作现实状况的落差,而导致他们在实习期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帮助顶岗实习生进行积极归因,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这既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归因偏差

人们在反思某一行为时,总是试图进行推断和解释。心理学家韦纳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为3个维度,他认为3个维度是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在内外维度上,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由于其失败而感到自我羞愧;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失败而生气并不再努力。在稳定维度上,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并不再努力;反之,则会气馁。在控制性维度上,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认为由于努力不够而不能成功,则会继续努力;反之,则不作任何努力而绝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会出现某些偏差。

二、实习生“半途而废”现象的心理分析

中专生受由于心理、生理等因素的特征,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着一个适应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心理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有的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的自由散漫;有的贪小便宜等。在实习期间,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要么无所事事,要么疲于应付,从而冲动易怒、轻言放弃实习岗位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实习过程中这种“半途而废”现象,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心理原因分析。

1.自卑心理

中专生普遍认为上中专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由于成绩上的不理想而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因为外界对中专生的轻视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潜意识中有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主动参与竞争,工作中消极被动,从而被单位放弃,不战自败。

2.自负心理

由于传统择业观念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专生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由最基层开始。学生总是憧憬着工作是轻松的,收入是丰厚的,未来是美好的。于是这部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因生产技能及守纪等方面存在问题受到实习单位的批评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一气之下离开实习岗位。

3.依赖心理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太小,家长对孩子是否要在岗实习采取模棱两可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家长过多的干涉恰恰让实习单位对实习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也让实习生过分地依赖家庭,在实习中稍有不顺就辞职回家。

4.从众心理

部分实习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没有自己的想法,采取随大流的态度,“大多数人去哪里我也去哪里”,或者“我的好朋友去哪里我也去哪里”。这些“随大流”的人,一旦看到别人辞职,立马放弃可能别人不适合而自己却很适合的实习岗位。

5.攀比心理

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分布在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不一样的岗位,也就会出现不同的工资待遇和劳动强度。那些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或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实习生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或者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别人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岗位,从而彷徨放弃。

6.角色轉换准备不足

学生对实习单位的严格规章制度适应不了,迟到、早退、甚至开个小差都要扣工资,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辞退,与其被别人辞退还不如自己主动辞职,从而造成实习“半途而废”现象。

三、从归因理论的视角看实习生“半途而废”的心理

结合我校的多年的实习生管理实践,我们发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半途而废”现象的心理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归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某些社会不合理现象归因不准确。由于社会为中专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都尽如人意,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实习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部分学生把顶岗实习的不如意单纯归因为社会的不公平。

2.对自我归因的不正确。由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能力和性格特长等都没有正确的了解,或者容易受到工作中成败得失等因素的影响而放大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进而在实习过程中作为冲动的、非理性的选择。

3.实习过程中的成败归因不准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有些学生却将失败归结为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好的条件等,并不认为是自己的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四、运用归因理论培养实习生正确的就业观

只有抛弃不良的就业心理,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才能有利用学生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形成“就业能力”。

1.教育引导,学习正确归因。在学生跨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就业择业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避免在顶岗实习时茫然无措。

2.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应该时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自己能力,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加强学生自我分析能力的指导,促进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冷静、客观地面对各种就业机会,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3.自我调适,进行就业归因。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掌握,通过走访、调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各种心理问题或可能发生心理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做到正确归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4.适时训练,及时归因问题。班主任应经常性地走访实习单位,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实习心理、实习状态以及学习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实习单位共商对策,帮助学生积极归因,共同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技能提升。

中专生顶岗实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心理疏导需要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家庭共同努力,更需要顶岗实习生自我的心理调适。让我们借助韦纳归因理论适时调整好学生的实习心理,使每一名中职学生毕业后都能成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优秀员工。

【参考文献】

1戴辉,浅谈中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疏导,学园,2011,(19);

2许建军,对中专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中等职业教育,2009,(10);

猜你喜欢

就业观归因顶岗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