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让我们和幼儿共同成长

2017-04-08刘霞

文理导航 2017年9期
关键词:建构男孩房子

刘霞

幼儿行为:

中班建构区,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便于幼儿自由取放的材料:泡沫球和木制小棒。孩子们对这一材料非常感兴趣,愿意动手尝试搭建。

小组活动中,A女孩拿着自己的作品喊道:“老师,你看!”这时老师只是简单地“诶”了一声。B男孩和C男孩则在一旁专注地进行搭建。不一会儿,A女孩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噔噔,房子!”可是没有人予以理睬。由于房子拿在手里,衔接的地方松开了,她只好将房子松开的部位重新接好,然后再次举起房子对B男孩说:“他们都说我的房子倒了。”搭建中的B男孩看了看A女孩的作品,然后又继续埋头搭建。这时,C男孩的作品完工了,他将桌面多余的材料和掉在地上的材料都捡起来放到收纳盒中。A女孩一直将房子拿在手里,此时老师注意到她,走到她身边说:“房子好漂亮啊!屋顶是?屋面是?”女孩回答:“屋顶是三角形,屋面是正方形的。”老师启发:“那能不能搭一个立体的?”然后用手势动作提醒了女孩如何搭建。接着,老师又转身来到了C男孩身边,说:“这是什么呀?哇,这么大的工程!”随后老师便帮助一起建构。这时,在室外搭建的D男孩走到老师身边喊老师去观看。老师起身跟去,但看到A女孩的立体房子还没搭建成功,便又返回到A女孩身边进行示范:“看看这样子,会不会?”女孩照样子进行搭建。C男孩这时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自言自语:“我搭好了,这是大炮,发射战斗炮。嘭!嘭!”D男孩又来到老师身边,老师没有搭理他,他先是帮助女孩拿泡沫球,随后又走到活动室中间向其他幼儿介绍:“我搭了两个。”老师则一直在帮助女孩搭建。C男孩四下看看无人理睬便离开了座位。D男孩对拍照老师提出建议:“给我们拍照吧,我们搭得很好!”

分析評价:

1.该建构游戏满足了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为幼儿创造了搭建的机会和条件,支持了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建构中,孩子们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体验到的素材运用到了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搭建出了房子、大炮等作品。

2.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使用工具(泡沫球、小棒),促进了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3.纵观整个活动,针对孩子的表现,老师存在以下问题:

(1)当A女孩向老师展示作品时,老师没有及时给予回应,错失了最佳引导时机。之后,老师注意到女孩的作品时,给予了引导和启发性提问,但老师的提示语没有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说出孩子能理解的话语,因而女孩没能理解“立体”这个词,在之后的尝试搭建中仍然是一筹莫展。当老师再次回到女孩身边,和孩子一起进行平行游戏后,没能适时放手。

(2)《指南》中提及:在幼儿自主表达创造的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要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而游戏中,B男孩一直认真专注地搭建自己想象的作品,而这时老师进行干预是多余的,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创作。也就是说,此时老师的回应是无效的。

(3)C男孩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他能够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搭建出大炮。搭建成功的他能将桌面和掉在地面的材料收拾整理好。而当他为自己的成功手舞足蹈并自言自语时,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关注到他,没有给予任何回应。而《指南》中提及:对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4)游戏中,在室外搭建的D男孩三次向老师推荐自己的作品,老师都没能给予积极回应,导致D男孩在活动室漫无目的随处晃悠。

支持策略:

1.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介入幼儿的游戏

《指南》中也说:“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本次活动中,当A女孩搭好房子后无所事事时,老师应及时介入进行启发性提问,如:“你是怎么搭的呀?”“这个房子是谁住的?房子里有些什么?房子旁边有什么?”以此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其进行持续性搭建。老师在提供支架后则应立即退出游戏,让孩子自由探索。对于B男孩,老师只需在一旁关注,在搭建遇到困难时,再进行适当引导。当C男孩展现自己搭建成功的大炮时,老师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进行引导:“嘭,嘭,你的大炮在攻打哪儿呀?那我们还可以搭建什么呢?”以此激发孩子的二次创作。

2.关注个体的同时兼顾全体

本次活动中,老师注意到了关注个体的发展,但又忽略了一些幼儿的发展。比如,活动中在室外搭建的D男孩,因为老师对他的再三忽略,导致他最终无所事事,在活动室到处徘徊。因而,教师应及时给予这类幼儿关注,在其创作的作品基础上引导他与同伴进行合作搭建,增加搭建难度,这样就不会发生到处游荡的现象。

3.创设艺术环境,投放丰富材料

《指南》中艺术领域提及:“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从活动中可以看出,B男孩和C男孩已具备了一定的搭建技能,而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因而活动中,老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和艺术作品,为幼儿创设更为宽松、更为艺术的环境氛围。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在建构区,提供一些大型的雪花片与积塑,让孩子们尝试搭建立体的东西。同时,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建构作品的图片与范例,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习得“围合、盖顶、镶嵌”等建构技能。

猜你喜欢

建构男孩房子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亲爱的“老男孩”
孤独的房子
建构游戏玩不够
差不多男孩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瓶中妖怪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