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城满族地名综述

2017-04-08葛金铭裴淑波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堡子凤城满族

葛金铭+裴淑波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凤城地名的由来是受当地的满族风俗、姓氏、自然人文景觀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受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影响。

地名满族聚落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以指称个体地理实体的标志和语言代号。有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涉及到语言、历史、军事、文学等方面,地名既有时代性又有延续性,一个地区的地名与其开发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凤城市的前身是凤城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距省会沈阳150千米,总面积5748.2平方千米,是辽宁省面积仅次于阜新蒙古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第三大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隶属丹东市,全市属丘陵地带,山地绵亘,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概貌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本区历史比较悠久,早在西汉时,设置武次县,以后历代均有建制,到明代在此筑凤凰城,清代置凤凰直隶厅,1913年改厅置县,均以凤凰冠之。后因于湖南凤凰县重名,1914年去“凰”添“城”故名凤城县,沿用至今。县因凤凰城堡而得名,堡因筑在凤凰山上而得名。又因传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征东路过凤凰山,从山中的凤凰洞有凤凰飞出而得名。1985年改为凤城满族自治县,1994年,改为凤城市。

明代中叶,女真兴起,明王朝为了确保辽东辽西之域,修筑起了辽东边墙,据凤城县志记载,1558年明廷将定辽右卫(地级行政建制)从辽阳移至凤凰城。在凤凰城地区周围修建堡、台、站,留下了爱阳城,凤凰城、萨马吉堡(今赛马镇)、石城堡、通远堡老堡、草河城、汤山城、岫岩城、薛礼站青城子等城堡。凤凰城是中心城市,称为辽东都司东部地区首府。凤城地名始见于明代。《明实录》记载,1418年7月26日筑辽东凤凰山等处城堡,“距凤凰山之西北一十五里,旧有古城址,于此筑立一堡名凤凰”。

清代,凤城地区聚落地名逐渐增多。顺治初年,凤城大部军民随清迁入关,此后为了保护其“祖宗肇迹兴王之地”。在辽东地区修起了一条柳条边栅,史称清代柳条边。沿边设有众多边门、边台。留下了凤凰边门、艾阳边门、边条子、边沟、边杖子等地名。当时居民所剩无几,其他聚落地名随之消失。康熙二十六年,清拨京沈满汉军民回凤城地区屯垦,充实各旗。同治十三年,东边地带全部开禁,又有大批山东汉民涌入,人人垦荒,采伐,经商,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新的村屯逐渐形成,地名骤然增多。

凤城是满族聚居地,清代是满族建立的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满族的特点,反映在地名上也是如此。由于年代久远,满族吸收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很少用满语命名。在姓氏上,也发生了由繁到简的变化,以一个字或字头的谐音用汉字取姓。如赫舍里氏取赫姓,瓜尔佳氏取关姓等。观其地名命名及其演变的规律有如下特点:

1.凤城聚落名称反映了满族旗属和姓氏的特点

如蓝旗、红旗、黄旗、白旗等,后来由于旗数少,人口聚落增多,就出现了以领户的姓氏命名地名。如李家堡子、白家堡子、傅家堡子、齐家堡子、关家堡子、马家堡子等。这些聚落地名开始多分布在凤城南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或河流冲积平原之处,这反映了满族优先占地、优先开发的特点。

2.以古遗址,古建筑的台、站、城堡命名

如爱阳城、石城、土城子、汤山城、通远堡、边沟、三台子、四台子等,这些地名今天仍然是经济相对繁华、人口较多交通发达的聚落。这些地名的延用,既反映了古代的军事活动及交通概况,也展现了凤城的发展历史。

3.以古庙及其它人工建筑命名的

如三官、铁佛寺、楼房沟等这些地名为考察历史建筑提供了资料。

4.以动、植物、特产命名的

如羊草沟因生长羊胡子草而得名,黄柏木沟因盛产黄柏萝树而得名,烧锅堡子因当地有烧锅酿酒而得名,铺板石因盛产炕板石而得名。再如芹菜沟、梨树沟、茧场沟、榆树沟、老虎洞、喜鹊沟、獾子背等这些地名多分布在山区,为考证生物资源提供线索,对开发当地资源具有一定意义。

5.以初建村的户数及聚落大小命名

如三家子、四家子、五间房、六道门、八家子、大隈、小隈、大堡、小堡,这些地名展示了村落的原始规模。

6.有些地名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繁兴情况

如高粱地、糜地沟、碾子沟、砖瓦窑、于家店、李家店、傅家粉房等,这些地名多分布在交通要道上,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又为了解以往的交通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7.以吉祥词命名的

太平沟、福禄沟、龙凤、平安、幸福等,这类地名的命名反映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

8.以自然地貌、方位等命名

以自然地形命名,如鸡冠山、黄岭子、草河、弟兄山、转水湖、河湾等。以地形加姓氏命名的:王家门、刘家河、曾家隈、张家湾、李家沟。以山沟排列顺序命名的: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四道沟。以方位命名,如河南、河东、山前、山后等。以地势命名的:如大甸子、小甸子、甸心子等。这些地名直接了地表形态与排列顺序,很便于记忆。

9.地名也反映时代特征

建国以来,又出现了多以新名词命名的地名,这些地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上特征在政区地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解放初将带有殖民地色彩和有损民族尊严的地名作了更改。如边门镇的原清水村是以日本人清水之名命名的,已经改为大东村。日伪统治时期强行并户后用土壕围起来集居而命名的张家围子、康家围子等地名现都改为张家堡、康家堡等。还有一些地名的为纪念烈士以其名字命名的,如用抗日英雄邓铁梅苗克秀的名字命名的邓铁梅路、苗克秀街,以解放初牺牲的蔡甲云、仲林名字命名的甲云村、仲林村等。

有些地名是为了反映解放后的新生活和人民的美好愿望而起的或更改的,如解放后新起的地名:胜利、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等。又如,在合作化运动中更改的,如团结、互助、合作、前进等村名,这些象征性的地名使用多年称呼习惯,已被固定下来。与此相反在文革期间由于受“一片红”的影响,也有些村镇名更名为东方红、太阳升、卫东、向阳等,并不为人们接受,因而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均已被废出,恢复了原名。如文革期间改叫红卫星镇、东方红镇如今又改回原来以满族八大旗的白旗镇和蓝旗镇。

10.地名用字发生了音、义、形的变化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地名的土俗读音的影响以及含义不佳的地名雅化的原因,致使一些地名用字发生了音变、义变和形变的情况。如赛马这个地名是从赛马集简化而来的,而赛马集是从古代萨玛古堡谐音转化来的。再如,臭鹿沟之名是因此沟有死鹿发臭而得名,后雅化为福禄沟等,这些地名都说明了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心理感情的变化,地名用字随之变化。另外,又体现了地名错综复杂的演变情况。

11.词语结构发生变化

人们为了使用语言精练,称呼简便,有些地名舍其通名,如周家堡、赵家堡、李家堡等,已简化成周家、赵家、李家等。这种简化既是地名健康发展的表现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所以说,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兴衰而产生变化和消亡。有着鲜明的社会状况和民族活动的印记。

猜你喜欢

堡子凤城满族
我是那个从堡子里歌颂时光的人
溜溜的安定
关于发展凤城市生态柞蚕业的建议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禹王殿堡
沉默的河流
丹东地区种植冬油菜可行性试验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凤城市20年蚕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建议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