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难民工作,荷兰人小心翼翼

2017-04-07杨檬

环球时报 2017-04-07
关键词:婴儿车收容难民

本报记者 杨檬

说到受难民危机冲击的欧洲国家,往往不会提到荷兰,在当地人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里移民政策相对严谨,而且相关机构对难民的活动情况有比较好的把握。《环球时报》记者前段时间实地探访了一家荷兰难民收容中心,在那里感受到这个欧洲小国在难民工作方面的周到细致,其中也夹杂着些许无奈。

从阿姆斯特丹市向城外行驶约半个小时,《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到达卡特韦克难民收容中心。这里并不起眼,四周是低矮的铁丝网,在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绿地四周,有办公楼、难民宿舍和一排用作教室的简易房。工作人员介绍说,荷兰共有106家难民中心,有的是临时性机构,有的是和这里一样的半永久中心,提供住宿。

初到异国他乡,难民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在办公楼一层,《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一个很大的语音室,它兼具网吧功能。中心负责人萨拉赫丁告诉记者,这里根据每个人的语言水平,提供不同进度的课堂。有趣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具有高学历的职业人士很久学不会荷兰语,反而是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甚至不识字的小孩子能很快掌握。

来到收容中心的难民还要克服来自文化习俗方面的冲突。比如一些男性难民要求妻子跟着一起上课,而中心不允许这么做。萨拉赫丁说,这是平等问题,“分班须根据个人水平。他们来到这里就必须适应这里的社会文化环境”。

不少难民来到荷兰之前曾有非常糟糕的经历,这或许会对他们造成心理创伤,收容中心特别注意难民的心理问题。据了解,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培训后会留意观察难民的行为,比如发现一名曾经乐观开朗的年轻人突然喜欢独自待着,他们就会联系医疗机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有人出现看似危险的信号,他们还会与警方联系。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负责的一部分难民,他们每月要对难民的生活情况进行汇报。

来到难民宿舍楼,《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这里有女性房间、男性房间、家庭房等。为了让难民感受荷兰文化的多样性,中心会安排不同国籍的人住在一幢楼,与此同时,又会尽量让文化背景相似的人住在同一宿舍。萨拉赫丁举例说,“我们不会把叙利亚人和中国人安排在一个房间,因为这样的话,他们根本无法沟通,文化差异太大。我们会把叙利亚人和伊朗人安排在一起,或者至少是阿富汗人”。

尽管已经入住收容中心,但很多难民依然有不安全感。工作人员一再叮嘱《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千万不要直接对着难民拍摄,他们不愿意暴露身份,更害怕自己的面孔见报。虽然收起了手机和相机,但记者依然能感觉到,一些难民看到陌生的亚洲面孔很不自在。在中心的签到台,两名男子一开始背对着记者与工作人员交涉什么事,后来听到中心人员讲解的声音,便时不时紧张地回头瞟一眼。其中一人原本半侧着身,后来干脆彻底转过去,留下一个背影。

在参观收容中心时,《环球时报》记者与一名身材高大的女性工作人员聊了起来。她说,难民大多比较友好,而且守规矩,但也有不听指挥、比较强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名女性工作人员回答:“我足够强大,有把握对付他们。”或许觉得这话有点不合适,一名荷兰官员连忙凑上来打断她的话说:“这些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和乐于助人。”

从这名荷兰官员的反应能看出,和难民打交道并非易事。在收容中心时,有一件事给《环球时报》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参观期间,正好遇到七八个难民,其中一名黑人女子推着婴儿车。萨拉赫丁看向婴儿车赞美道:“这孩子真好看,长得真像她爸爸啊。”没想到,得到的反应是孩子妈妈的一个白眼和一句话:“这还用说吗,当然像爸爸了。”萨拉赫丁看上去十分尴尬。▲

猜你喜欢

婴儿车收容难民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废止收容教育制度是众望所归
七巧拼拼乐
孟加拉 难民
收容教育所举办文艺汇演
可以跟着你走路的智能婴儿车
折叠婴儿车
新型婴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