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反思与策略研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社会学人文领域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000)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反思与策略研究

陈希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000)

自 1997 年被列为二级学科以来,体育人文社会学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且发展迅速,无论是学科理论构建还是学术理论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作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者应理智地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进行反思,发现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策略,以促进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学科发展; 反思; 策略

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 现国家教育部) 正式将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并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 4 个二级学科,自此体育人文社会学正式确立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至今无论是在学科理论构建领域,还是学科应用领域都逐渐趋于成熟。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学术成果如井喷般涌现,大有包罗万象、百家争鸣之势。在学科发展如此繁荣的今天,我们理应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大好形势感到欢心鼓舞,但更应该迁思回虑,及时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发展理智地进行反思,分析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科发展的瓶颈,着眼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未来。

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的特点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历史短但成果颇丰虽然体育人文社会学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无论是从学科理论的构建还是应用领域的研究,无论是课题立项还是学术论文、专著和教材,都获得了累累硕果。研究涉及到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伦理学、体育文化学、体育大众传媒等领域,且有迅速扩大的趋势。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一方面缘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体育行为活动和由这些活动引发的人文、社会现象,研究对象的载体是人,而人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其体育行为活动会对社会系统、人文系统产生种种影响,从而使之研究领域迅速扩张;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未知的研究领域中会有很多空白等待研究者去填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学术研究就会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任何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反思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非常迅速,学科体系也逐步走向成熟。

但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者们去反思。

(一)研究领域全而学科界限模糊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并列为二级学科,学科之间交叉渗透非常密切,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研究领域的无限制的扩张,压缩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发展空间,不利于体育学二级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制约着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整体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体育行为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引发的人文、社会现象,既然这样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都是人的体育行为活动,也都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人文、社会现象,都可以划到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中,这样以来体育人文社会学就有涵盖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之嫌,不可避免会出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无限扩张的现象。因此我们面临着明确体育人文社会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界限、研究领域边界界定的问题,这是值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者反思的一个问题。

(二)学科与专业概念混用且高校专业设置体系混乱多年来,我国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表述有两个名称,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很多情况下,学科和专业混用在一起。学科与专业的概念是不同的,学科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 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第二种含义: 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专业也有两个含义,一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的学业门类,二是生产部门的各业务部门。学科和专业的概念联系密切,但并非一个概念,不能混用。学科概念更倾向于科研领域,着重于学科体系的建设研究,而专业概念的含义更倾向于教学领域,着重于学生的就业准备和实践研究。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培养专业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划分的 4 个二级学科进行设置,且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下分若干研究方向,但本、专科生的培养并未按照以上学科划分进行设置,造成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本、专科生培养的专业名称五花八门,使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专业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专业设置体系比较混乱。

三、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策略

(一)调整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划分标准,明确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界限认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过于宽泛且与其他同级学科之间界限模糊。原因一方面是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划分标准不明确、不惟一,多重标准导致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混乱,另一方面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内涵过于广泛,导致研究内容覆盖面过宽。因此有必要对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划分标准进行调整,重新界定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明确其与其他二级学科之间的界限。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划分的提出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体育人文社会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制定新的学科划分标准,对体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新划分,拟定新的学科名称、重新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界限势在必行。

(二)明确学科和专业的适用场景,实现高校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设置的一体化学科和专业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中应明确二者的适用场景。建议在体育人文社会学术研究及学科理论构建领域,可使用学科一词,而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领域,使用专业一词。学科发展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依赖于学科发展取得的丰硕的学术成果; 反过来专业的发展一方面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应立足实践,服务社会体育人文社会学要想持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根本。作为研究人的体育行为活动及由这些活动引起的人文、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社会发展服务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术研究应着眼于党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方针政策,遵循国家权力和行政机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1]卢元镇.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建刚,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念的逻辑辨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 12) : 20 - 23.

[3]张洪潭. 体育基本理论研究进展[J]. 体育与科学,2007,28( 5) : 22 - 26.

[4]刘一民,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特性与定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 3) : 11 - 15.

陈希(1993-),女,山西人,硕士研究生,天津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社会学人文领域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领域·对峙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