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貌原则在中西方日常交际的差异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礼貌沈阳准则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礼貌原则在中西方日常交际的差异

唐晓祎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的折射。会话的礼貌原则在语用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内容。礼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虽然讲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环境存在着不同的礼貌规范。因此,我们要了解其中的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礼貌原则;中西差异

一、礼貌原则的理论

“礼貌原则”跟“合作原则”相关,“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一定的“场合”决定着“说什么”,一定的“关系”决定着“对谁说”,一定的“方式”决定着“怎么说”。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英语文化偏重于个人主义,独立、隐私,不希望别人过多的干预自己的生活。而这种文化氛围使西方人跟注重自己的消极面子。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在中国,我们更加强调于合作精神,因此积极面子更为盛行。

二、礼貌原则的类别

为了更好地诠释礼貌原则的内涵,分为四大原则。

1.慷慨和策略原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减少自己的益处,增大他人的益处。

英语汉语中都有表示感激和歉意的词语。汉语中有“谢谢”、“对不起”,英语中同样有“thank you”、“sorry”、“please”等。但英语里的“Thank you”和“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请”,用得更加广泛。在西方国家,人们经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说“Thank you”,甚至是很亲近的人之间,然而在中国关系亲近的人帮了你一点小忙大家一般都会忽略说“谢谢”。在西方国家两个人不小心相撞,你会听见他们都会说“sorry”,而在中国一般都是先要分清楚是谁犯了错误在先,然后犯错误的人才会说“对不起”。中国人在送别人礼物时通常会说“这只是一件小东西,不成敬意,没什么用”,西方人听到这话时常常会迷惑不解既然没什么用为什么要送给我呢,实际上中国人只是表达自己的慷慨。

例如:A:“张教授,您名誉全国,在学界也是泰斗,知道您向来爱才,希望您为敝人的拙作提一些宝贵意见。”

单此一句话就把这两个准则都表现了出来,“教授”、“名誉全国”、“泰斗”、“宝贵”来形容别人,使别人多受益少吃亏。鄙人”、“拙作”使自己少受益多吃亏,这样既符合中国人的日常交际特点,也是一种交际技巧。

2.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谦虚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受到别人赞赏时,中国人多用“哪里哪里”、“不敢当”等来表达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然而英美人在受到赞赏时一般会说“谢谢”来表示接受。英美人会把中国人对自己的“否认”看作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而中国人会觉得英美人不够谦虚有所失礼。文化背景的不同交际内容就有了区别,同样是礼貌,在不同国家就出现了分歧点。

例如:“你懂得真多。”

“哪里,还是你懂得多。”

“你懂得多。”

“惭愧惭愧。”

“谦虚谦虚。”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都是针对他人的,并且要使话题得体经常要用到赞誉的词句;慷慨准则和谦逊准则都是针对自己的,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自己必须要谦逊才行。

3. 同情准则

在中国,我们常常会对老年人表示同情,如果在街上你扶一位老年人过马路,他会很感激你。然而在西方国家,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他们不愿接受你的帮助,因为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人老了就没什么用了,所以老年人总是想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以表示自己还年轻。

4. 一致准则

西方人在表达不同意见之前应该先说对不起或先表示部分同意,中国人很少注意这个问题,他们通常是直截了当地发表不同意见,这样的话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不利于谈话的进行。先说明和交谈者的一致性更容易话题的开展。

三、礼貌原则侧重上的差异

在礼貌原则中,策略准则是最重要的,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它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在西方社会,个人利益、个人权力、隐私等都被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人们之间,哪怕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实施“指示性”言语行为时,人们必须遵循策略准则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量减少语气的强迫性。

然而,中国的传统来看,人们的行为是受社会期望所制约的。有些人有权力,或适合向别人提出命令和要求,而有些人只能处在无条件地接受或完成这些行为的地位。正所谓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譬如,通常只有长者对幼者,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老板对雇员实施“指示性”言语。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不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必须以“礼”为标准,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礼”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中,作为“礼”的衍生物——礼貌原则,与西方的礼貌原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西方礼貌文化差异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达到成功的言语交际和沟通,取决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王秋霞 论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2008(9)

[2]胡朝霞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2007(1)

[3]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唐晓祎(1993.10-),女,汉,辽宁调兵山人,硕士,沈阳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猜你喜欢

礼貌沈阳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