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书籍设计的影响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古人书籍精神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书籍设计的影响

蔡阳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书籍设计整体的影响为目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大致可分为:道、气、心、舞、悟、和,六大方面,然后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特征。在该基础上,回归到现代书籍设计表现形式当中,从装帧类别、内页排版、字体等方面印证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现代书籍各方面的影响,并加以具体的事例用以论证。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我们要挖掘和发现中华民族最精彩的传统艺术精神,并与西方设计理念融合,这才是当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

传统艺术精神;书籍设计;融入

当今市场上,书籍形态丰富万千,主要是受西方影响的现代书籍形态,其次是为数不多的内容和书籍装帧文化统一的书籍。追朔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人们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书——甲骨书,纸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就地取材,将重要信息记录在兽骨上,再到后来汉代蔡伦发明纸之后,宋代将木刻雕版技术运用到书籍的批量生产当中,就有了现如今堪称经典的“线装书”,后衍生有“蝴蝶装”、“背线装”。当今科技的进步和审美的提高,让书籍形态发生了太多的变故,特种纸张种类繁复,艺术字体大量植入,不再是古人提倡的宋体,总之,受西方影响颇深的书籍设计,俨然没有了古人提倡的继承和保留传统精神。

一、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背景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地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丰富多彩,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六个点。

“道”——追求“天人合一”,正是这种精神性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气”——顾名思义,和人一样,气是一种精神化、生命化的表现,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生命性。“心”——如同人的主体性一样,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强调的是一种审美性。“舞”——中国传统的图腾歌舞与祭祀时经常会营造出一种龙飞凤舞的现场,它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结晶。“悟”——它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的直接思维,对其后世的审美思维和艺术思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简单来讲,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打个比方来讲,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

在一一道出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六大点”后,正如学术界所认为,我们会不难发现,其实主要归功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学思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释家美学。这三位“大家”不断地冲撞和融入,不断地影响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经过时代不断的变化与发展,最终总结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二、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书籍设计的影响

近些年来,图书市场越发关注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各种传统元素如:水墨、书法篆刻、古籍排版、传统线装等,融入到了书籍设计当中,让观者觉得手里拿着的俨然是一件艺术品。如吕敬仁复制的《千字文》一书中,既保持了朱熹大字的原汁原味,又设计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态,在板式上面,他将一粗一细的双栏和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运用其中,强化了传统格式,又镇住了朱熹狂撒的墨迹,形成鲜明对比,在动与静之中找到了平衡。封面的设计,则是运用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将一千个字反刻在木板上,别出心裁的书籍形态,让人感叹到传统艺术的精妙。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讲究“道”,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艺术与境界的统一,在古籍印本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它讲究书耳、版口、象鼻,书脑、书眼等,对版式的布局正如人的五官一样,以书喻人,不是偶然的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哲学思想——以人为主。

“书卷气”一直是我们对当今书籍所期盼的一种形态,竹简书是古籍的一种,古时候,人们在竹木上写字,然后用绳子串起来就成了“册”,形象生动,书写顺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不符合现当代人的生理习惯,原因有两点:一是中文字的笔顺是从上往下,且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方或是右下方,古人书写材料用水墨,讲究连贯性,在写完上一字的末笔就紧接着写下一个,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在竹片上不横着书写;第二,古人以右为尊,上为君,下为臣,右为大,左为小,太阳起始于东方(右),日落于西(左),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种遵循守旧的观念,但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崇尚的观念。

具备传统艺术精神的书籍,不仅仅是形式的复原,更多的是对中华文化精华的吸取。一本书好比一个人,也分“外在”和“内在”。“神态”好比一本书的内在,它包含了文化气息、情绪的表达、对书本身的主观感受等,“造型”等同于一种静止美、装饰美,为防止形式大于内容,就必须要重视书籍设计的理性方面,使读者感受到信息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使形式感变得“韵味”起来。古人在“留白”上很讲究,书法、绘画、篆刻等无不营造着一种“欲言又止”的魅力。“留白”自古以来就是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极具中国美学特征,主要有三个用途:衬托主体、营造氛围、构图,潘天寿先生说:“虚实之关联,既以空白显实有也”,即留白不代表“无用”,它能在衬托主体时也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正如当代的画家不能与古代相提并论,除了环境因素外,重要原因在于前者是把自己思想强加给读者,后者则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由此可知,将带有美学思想的“留白”融入到一本充满文化底蕴的书籍中,既能让人耳目一新,又让人感受到“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的襟怀。

三、 结语

当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但快速的生活节奏却让我们忘了生活的本质,以至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例如古董和字画收藏,世界各地参观艺术展览等,却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昂贵的支出才能亲身感受“艺术”的熏陶,虽说我们没有古人所处的环境那般儒雅清秀,但可在一本新颖脱俗又充满传统艺术精神的书籍里寻找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使读者身临于“秀水明山”,感受古人儒雅的生活节奏,提高审美情趣。古书之所以如此讲究,是因为古书是贵族的专享,早在周朝,人们已经形成了将书作为“藏品”来对待的思想,故而融汇了一代代传统艺术的结晶而制作出来的书籍产物会被古今中外称之为“能阅读的艺术品”。之所以如此强调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并不是要求当代书籍设计按照古籍印书原封不动的照搬和模仿,而是要让设计师在保持创新理念和材料拓展的基础上,更多的从骨子里去挖掘和推广中华民族精彩的文化特色要素,发扬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理念,然后吸取西方的先进设计理念并融合,只有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在世界设计的舞台上也必有一席之地,大放光彩。

[1]郭丽Fancy.你知道书籍设计师吕敬仁吗[OL]2011.10.21

[2]李文杰.试论“吕试风格”对当代书籍设计的影响[N].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5)

[3]黎影、李湘媛.古籍线装书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5(2)

[4]李湘媛.我国传统古籍印本板式对现代书籍板式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4(18)

蔡阳(1991.01-),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硕士在读,湖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类。

猜你喜欢

古人书籍精神
鲁迅与“书籍代购”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