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分析与对策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团学民办高校干部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分析与对策

冀雅琴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民办高校的团学活动日益成为民办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民办高校的团学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发挥团学活动的真正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团学活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积极性的必要对策:改进团学组织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培养骨干干部、辅导员正确引导,真正发挥团学活动在大学中的育人作用。

民办高校;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是大学文化活动的“精髓”,民办高校的团学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园内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通过参加团学活动,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交际圈和求知领域,同时,大学生通过参与团学活动,能够在团学活动给他搭建的平台上更好地展现自我。团学活动证日益成为高等学校中除教学活动以外的最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活动。民办高校抓好团学互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个人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民办高校团学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剖析

(一) 大学生思想状况日益复杂

1、大学生获取内容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由于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新的内容触手可及,网络极大地改变了在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对于团学活动的原有看法,大多数人愿意将时间停留在网络上而不是在传统的现实生活中。

2、参加团学活动的认知偏差。当前,在民办高校内举办的团学活动,参加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学生干部、社团内部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数学生对团学活动都持观望或完全不关心的态度,某些团学活动甚至需要辅导员或者团委部门的“要求”,部分同学才会参与。而在民办高校内,普遍形成了一种低年级积极参加团学活动、高年级学生就不必参加的思维模式,对团学活动的认知走进了误区。

3、学生个性化、非主流特征明显。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追求个性化、崇尚非主流的想法,而民办高校所开展的团学活动当属于主流传统活动,呈现“大而统”的特征,两者之间存在着较难填补的沟壑,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热情。

(二)团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团学活动缺乏吸引力。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敢于接受挑战。但是,很多团学活动的主题、形式以及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都过于单调乏味,缺乏新意,所以参加团学活动人数越来越少。

2、团学活动的物质条件支持不足。部分民办高校的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团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待团学活动的态度多为重使用、轻投入。他们给团学活动的拨款较为有限,造成团学活动的场地比较紧张,设备比较陈旧,结果往往是活动效果不够理想,没有使同学们感受到团学活动的真正魅力。

3、团学干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工作执行力较弱。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略比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逊色一点,虽然团学干部的干劲十足,但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欠缺,在活动的举办上,靠经验办事,导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无从下手,影响活动开展效果,导致主办方口碑变差。

二、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积极性的对策

1、改进团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贴近学生需求、增强吸引力。充分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努力为团学干部创造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平台,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可以考虑把一些小型的团学活动项目以招标的形式委托给团支部去执行,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全程跟踪指导、适度的人员场地支持。基层团支部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承担院系层面的活动,改变了过去一直以来作为观众被动参与的状况,这种模式既能锻炼一部分团学干部,又凸显了班级团支部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加大对团学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民办高校团学组织不是经济机构,无法自主盈利,主要靠学校的拨款。不过,校团委可以结合学校团学活动的内容和校外商业机构的需求,在保证团学活动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通过与社会上一些声誉比较好的商家合作,双方达到共赢。然而就实践情况来看,社会化运作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只能作为补充之用,主要还是靠学校的经费,所以,民办院校要继续加大对团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3、培育理论知识扎实、踏实肯干的团学干部。拥有一支热爱共青团事业、敢于大胆创新的基层团组织队伍,对于基层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青年学生、广泛开展团学活动、保持团组织活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团学干部必须保持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要带头解放思想、以身作则,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服务广大同学,从创新团学工作入手,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团学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4、辅导员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建立团学活动考评机制。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辅导员老师就应该给同学们介绍学校的团学活动情况,让同学们在大学阶段适量地参加一定的团学活动,并始终坚持参加某些特色活动,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选择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团学活动。

[1]李宏国,赵金华,盛义保,宋之帅.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1):178-180.

[2]胡志峰.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83-84.

[3]傅鸿颖.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团学活动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04):48-50.

[4]段军鹏.探析高校如何发挥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2,(01):226-227.

冀雅琴(1990-),女,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分团委书记,农学硕士,武汉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团学民办高校干部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干部任免